敌营十八年 1981年(新版2008年12月11日)
密探 1987年
南岳龙蛇 1990年
无悔追踪 1996年
云雀行动 2000年
和平卫士 2000年
非常接触 2001年1月1日
谍影 2001年
生死卧底 2003年
一双绣花鞋 2003年
誓言无声 2003年
江山 2003年
梅花档案 2003年10月1日
谍战之特殊较量 2004年09月01日
暗算 2005年
新虎口脱险 2005年
保密局1949 2005年
古城谍影 2005年4年27日
国家机密 2005年7月
密令1949 2005年
红色档案之凤凰迷影 2005年
如此多娇 2005年
英雄 2005年
红色追击令 2006年
永远的铭记 2006年08月04日
暗哨 2006年09月
保密局的枪声 2006年
谍战古山塘 2007年1月1日
天字一号 2007年1月1日
羊城暗哨 2007年3月26日
51号兵站 2007年5月16日
英雄虎胆 2007年7月26日
功勋 2007年10月29日
5号特工组 2007年
特殊使命 2007年
新英雄虎胆 2007年
数风流人物 2007年
女特工风云 2007年
猎狐 2007年
仁者无敌 2008年2月
英雄无名 2008年4月23日
海狼行动 2008年8月
蓝色档案 2008年
食人鱼事件 2008年
重庆谍战 2008年
狂花凋落 2008年
眼中钉 2008年
狐步谍影 2008年
潜伏 2008年11月24日
播出时间极个别可能略有出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0年,40剧 (一)1978 ——献给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江河水》是一部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的官场正剧,可媲美同期播出的热剧《大江大河》。
本剧是由秦昊、郭涛、阚清子、主演的一部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主旋律电视剧。剧中秦昊饰演的原东江港公安局局长江河临危受命任为东江港港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锐意进取的年轻局长在积弊已久的老港口在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大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江河的带领下,东江港上下一心,清理值班宿舍、清查冗费、重组资产,成功应对了98特大洪水的考验,港口集团成功上市。
当洪水来临时,上级命令封堵云煤码头,可一旦封堵运煤通道将影响整个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危机,江河一方面组织水利专家测算数据,安排专人实时监控汛情,准备300人的突击队可以随时进行封堵;另一面不断向上级部门争取封堵权下放给东江港,最大限度为运煤通道争取生机。体现了江河作为港务局局长的担当。
《江河水》这部剧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演员的演技,最为出彩的就是秦池的扮演者郭涛,平时里一副道貌岸然,给朱三才和孟建荣出主意时又老谋深算;眼看着要露馅时的惴惴不安,真相大白后垂死挣扎为自己找借口开脱,直至最后发现自己难逃法律制裁,自己多年贪污所得也要被国家追缴回来时的失落,情绪上层层递进,郭涛演绎的可谓入木三分。当秦池预感到自己即将被捕时,他独自躲在家中,情绪低落,直至此刻他仍然是心有不甘的,还在秦池面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被江河揭穿一切后忍不住流下了带有悔意的眼泪。
作为一部豆瓣评分为7分的主旋律电视剧,《江河水》无疑是成功的。美中不足的是,编剧强行给女主加戏,让她出现在一些本不可能大事件中。尤其最后一集智能化港口建成典礼,以卢茜当时的身份地位不应该有资格站在那个位置发表总结性的讲话,非常尴尬。最后男主的求婚更是让人觉得毫无道理,没有剧情铺垫,且完全不符合人物性格,江河作为一个成熟理智的男性,港口的头号领导,不会公私不分在工作场合求婚。当然瑕不掩瑜,总体还来说江河水还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2018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 ?
电视剧从来都是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是改革开放的讲述者和见证者。它反映的是大众的心声、时代的脉搏,也是沉淀在岁月长河中最生动的年代记忆。
自1978年以来,伴随我们成长的电视剧可谓车载斗量。它们,有的红极一时,但又很快被人们所遗忘;有的刚播出时默默无闻,但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日久弥新,百看不厌,成为经典。
作为观众,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幕幕经典片段,曾令我们激动、感慨、温暖、震撼,热泪盈眶,久久难忘。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对40年来的影响了一代代国人的电视剧做一种梳理:以编年体的形式,一年精选一部剧作。
40个经典故事,40个精彩瞬间,40年悲欢离合。献给自己即将逝去的青春岁月。
?1 978? 三家亲
中国球迷的世界杯记忆,似乎应该始于1978年。
那一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国内进行了世界杯转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央视根本没有获得官方授权,而是盗用了国际广播卫星的公共信号来完成的。
国嘴宋世雄在香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完成了三四名和冠亚军决赛的转播。
然而,国人正是通过这些盗版信号和9寸的黑白电视机,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1978年,中国每百户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才不到13.8%。
而且基本是9吋黑白电视,还要凭票购买。飞跃、昆仑、牡丹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名牌。
1978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但要到三年以后,这条生产线才得以投产。
而中国人的电视普及梦,则要再等上十多年。
1978年 1 月 1 日, 《新闻联播》开播。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
1978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三家亲》。
这是中国新时期录制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成为中国电视剧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这部电视剧的影像资料大概已经无法寻到了。有关该片的资料介绍也寥寥无几。但它的意义在今天看来依然意义非凡。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同名锡剧改编的,由徐欢子、蔡晓晴导演。反映的内容是勤俭节约办婚事,反对农村在婚事上铺张浪费的旧习俗。
苏南东村的管、王、李是三亲家。一天,王亲家为给队里盖猪场,去林场买木料,不想带的钱不够,便到附近管亲家队里借100元钱。
当保管员的管亲家见他有队长的批条,就去银行取钱,回家后把钱交给老婆就走了。
碰巧李亲家为给独生子办喜事,也来管亲家处借钱。亲家母误将那100元钱交给了李亲家,故导致三亲家闹了一场误会。
最后,管亲家说服了李亲家勤俭办喜事,李亲家不仅退回了100元钱借款,还把自己办喜事的钱借出100元给王亲家去买盖猪场的木料。
故事情节现在看来都成了小儿科,但它是中国第一部在实景里录制的电视剧,它以真实的环境、多变的场景和灵活的镜头反映了生气勃勃的农村生活。
这种风格使人联想到在“二战”后废墟上出现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扛着摄影机上大街”,用长镜头加同期声,在实景中拍摄真实的故事。
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电视剧沿着这条道路走向繁荣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