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观感一:官商浅议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7:28:54
字号:

官商,故名思义,是由官和商两个因素构成的。要么本是官员却行商人之事,或商人假官之名义经商。

《那年花开月正圆》观感一:官商浅议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除了谈周莹的感情之事,更多的却是经商之事,而其间商人与官府的纠缠不清则成为重头戏。周莹的公公吴蔚文就是一个官商。当然,他并不是先作官然后再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经商。他是靠自己的诚信、不懈努力和聪明才智慢慢将生意做起来的。而随着生意的发展,自然和官府中的人有了联系,且渐渐有了自己在官府中的所谓靠山,所以才能为政府提供军需。但却招到同是富商却无朝庭门路的沈家的嫉妒。好在吴蔚文和吴聘父子俩都宅心仁厚,拉了沈家一同做此生意。即使一直以诚信为本经商,却架不住自己在官府中靠山的政治失利而被其对手贝勒爷栽赃陷害,以致身死而家人也受连累,财产尽失。可见,官商的成败不在商人的高下 ,却在官场上是否占上风。

而沈家则是官商的另一个版本。沈家老爷虽也辛苦努力,但为人却不及吴家厚道,非常精于算计。一直嫉妒吴家朝中有人,所以碰到贝勒爷的爪牙杜明礼示好,就忙不迭地投怀送抱。甚至在利益的驱动下成了陷害吴家的帮凶,并由此搭上了贝勒爷这一靠山。谁知贝勒爷胃口颇深,沈家搭上了这条船,想要退出却不能。最后为了儿子几乎倾家荡产,只沦为为贝勒爷赚钱的工具。

所以说,政治不开明,官场黑暗腐败,正直诚实的商人没有前途,唯利是图的黑心商人也没有前途。商人与官的结合结果只有两个:官场得意,商场上才能成功,而且得需安于做官的赚钱工具;而官场的失意,只能导致生意场上的彻底失败。

剧中有个小细节。当沈星移不满他爹的做法独自闯荡上海成立自己的星月贸易行并小有成效时,贝勒爷的爪牙杜明礼为霸占其股份而让江西的官府扣押了他两千包生丝,导致沈星移失去客户。并扬言沈星移做生意是离不开贝勒爷的,贝勒爷什么忙都会帮,不听话也是会帮倒忙的。可见官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官,而非商。

至于周莹也可算是另一类官商,即与官府合作的商人。她几近两次倾家荡产与代表朝庭的正直的赵大人一起合办了陕西机器织布局,却因最后盈利颇丰而遭到赵大人老师张长清一伙官府势力的眼红,劝她弃股不成,竟唆使不喑世事且被嫉恨蒙蔽双眼的赵夫人?**陷害她入狱,逼迫她交出机器织布局的所有股份。由此可见当时晚清政治的黑暗与政府官员的腐败。

其实周莹是个做生意的天才,一个成功的商人典范。但成功的商人要存活和有前途,一定要政府不以官欺商或以官为商。一个开明的政府应该是彻底清除官商的存在,官商分离。官就是官,是商人的服务者。但这只是个梦想罢了,现实中人类距这样的时代还很远,很远…

()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经商与为人之道

《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主角演得好,配角的戏也很出彩。自温润如玉的吴公子下线后,周莹身边不乏优秀的男人,为她鞍前马后效力,为她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高潮一个接一个,一点不亚于好看的情感戏。

剧中主角周莹,有真实的历史原型。她出身于官宦人家,嫁给吴家的少爷吴聘,三年后吴聘病逝,她没有再嫁,直到42岁去世。

周莹聪明好学,又有经商天分,以一介女流之辈,撑起吴家的家业,修文庙、救济灾民,还乐善好施。

她的成功主要是秦商的大义精神,主要靠一个诚、一个信。不光是对合作伙伴,对管家、对伙计、对四五千人的生意队伍都非常的真诚,也充分的信任。

1900年,慈禧及光绪皇帝到西安避难。周莹捐献白银10万两,被慈禧收为义女。辛丑条约后,周莹又向太后贡献白银,与国家共患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她是那个年代的传奇式人物。

周莹的一生,只活了短短的42岁。她身处晚清末期,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在飘摇动荡的环境中,打拼出一方天地,在男人为主的商战中成为女首富,有她过人的胆识和人格魅力。

遵照史实,写成一部女性励志,讲她如何排除万难,成就一代商业帝国,好是好,但人物感情太过寡淡。

“文章要火,感情来凑!”。剧要好看,要把人物的性格塑造丰满,故事情节更多曲折和跌宕起伏 。

剧中的周莹,有不离不弃的生意合作伙伴,有疼爱她的温润的丈夫吴聘,爱她不惜牺牲自己的沈星移,亦师亦友的知己大哥赵白石。

编剧把女主的戏,加了很多情感筹码好吧,能说不是玛丽苏附体嚒?

剧中的周莹,从小不知父母是谁,跟着养父周老四走江湖卖艺为生,吃了这顿没有下顿。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做,心地纯良。

这一天,周莹和养父来到关中,输光钱财的周老四将她卖到沈家当丫头。沈家二少爷沈星移看上了周滢,欲将她收为通房丫头。周滢不愿意,逃跑时躲进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轿中,进了吴家东院。

吴聘很欣赏这个无理取闹,个性十足的丫头,教她学做生意,允许她去学徒房旁听,让她有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还给她准备做生意的本钱。

吴蔚文指点她生意启蒙,教她无论做人做事应以“诚”、“信”为本。吴蔚文的赏识,为周莹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指引。

吴聘脑部受伤,昏迷不醒。为了冲喜,救吴聘的命,周滢豪侠仗义,顶替胡家**坐上花轿,成了吴家东院少奶奶。

“ 你胡说八道,我觉得有趣;你闯祸,我觉得可爱;就算你骗了我,我也没办法对你生气”,吴聘是不管老婆做了什么,都是一脸宠溺笑 。

父母想赶走周莹,他挺身而出,说绝不会写休书,想和周莹过一辈子;如果硬要赶走周莹,自己也要和她在一起,离开吴家,离开东院。向父母表明,自己看好周莹,身边人非她莫属。

花开月圆的日子很美好。偏偏好梦不常有,温润的吴公子下线。公公吴蔚文故去,吴家的男人都没了,逼迫我们的女主周莹勇挑大梁。

吴聘和周莹在一起时间不长。他对周莹真心实意,“出现一阵子,让我想了一辈子!你是我心里永远的白月光!”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未了情。白衣青裳时,遇到的,第一次心动的人。

沈星移是沈家二少,活得没心没肺。大哥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很受父亲的器重。沈星移比不上大哥,常常被父亲叱责。他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听春风十里的千红姑娘的小曲,花几百两银子也不心疼,号称“泾阳第一败家子”。

新来的丫头周莹敢顶撞自己,沈星移想制服她,不想反被人家制服,很吃惊又不服气。因为千红姑娘的事,被他爹打得血肉模糊,正骨郎中的要没有效果,周莹找了个偏方就止疼了,又让沈少爷惊奇。

周莹讲的奇闻逸事,沈少爷听得很有趣,想把周莹永远留在身边。他去求奶奶,要收周莹当通房丫头。周莹根本瞧不上这位纨绔二少,拼了命地逃走。

沈星移的眼里,再没有别的女人。 喜欢也不会说,偏说要她卖身为奴。周莹遇到危险,第一个紧张的是他。周莹被土匪劫持,赶来救的是他;被土匪放没走,留下陪同赴死的是他;去迪化路上,风雨相随的是他 。

相遇的时候,一个年少轻狂,一个心向自由,气场不合,互相看不上眼,不在一个频率上。

那时太年轻,都不懂感情。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身后有若干人的帮衬,喜欢欣赏的人很多。爱慕且能助她的人,都不一般。

赵白石,就是这样的人设。 赵白石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一心想整治官场腐败 。 他初为泾阳县令,再到陕西布政使,到后的陕甘总督,每一步走来都很艰辛。

赵白石初见周莹,见她女扮男装,在大街上和洋人搭讪。身为女子行为不检点,女人应该修身养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赵白石很瞧不起周莹。好一个迂腐的酸秀才!

周莹临危力挽狂澜,一个妇道人家,辛苦撑起了吴家大梁,赵白石对她另眼相看;周莹一把火烧了**地,几千两银子付之一炬,赵白石心里是敬佩的。

周莹偷婆婆的银子,被婆婆告上公堂,赵白石怕她走邪路,仅仅打了三大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赵大人还是要劝,“夫人,夫人......”,碎碎叨叨地变为居委会大妈。

土匪到吴家抢劫,指名掳走了吴家的少奶奶。赵县令提枪上马,带领官兵追赶土匪,英姿勃勃不可小觑。

周莹去迪化路上,被三寿帮劫持为人质。赵白石到巡抚、知府处请求发兵增援,被告知,不出兵要智取。赵白石带县衙和吴府的家丁去三寿帮老巢,拼了命去救人。

赵白石升任陕西布政使,向民间募捐让个人入股。没有人敢做事,周莹看好机器织布果断入股。织布局被砸后,周莹排除万难重建,让赵白石很钦佩。

赵白石不知不觉爱上周莹。他知道,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他只是远远地注视她,默默地保护她,知道她平安就好 。

他和周莹一动一静,满合拍的。演员的演绎很是出彩,调足了观众的胃口。

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身为陕甘总督的赵大人,封疆大吏权倾一时,亦不是轻率的少年郎,向周莹提亲被拒,个人觉得多此一举。

周莹吴家大当家的实力,古人“从一而终”的教化,周莹不会让亲近她的人有这样的想法。

她拥有了极大的财富,除了男人外,她有很强大的内心。 拥有很多很多的内在,是可以享受孤独而现世安好的。

-END-

周末追了最近热播的《那时花开月正圆》,娘娘出品,必属精品。这部剧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蓝本,讲述了清末出身草莽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其中的“大女主”周莹由孙俪主演,她已经35岁了,演起江湖女子的古灵精怪竟然毫不违和,和《甄嬛传》中端庄的妃子简直判若两人。

剧中的情感戏,让人又暖又虐,吴聘的温暖善良,沈星移的顽劣霸道,赵白石的刚直不阿,众多宠爱集于周莹一身,却不会觉得过于玛丽苏。

剧中的父辈们,都是老戏骨,尤其喜欢吴蔚文老爷子的一身正气,真正有“大家长”的风范。

除此以外,剧中关于商业和人性的戏份也是看过瘾,尤其是“大家长“吴蔚文的经商之道与为人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一、诚信是经营之本

剧中,孙俪饰演的周莹机缘巧合来到吴家东院,这个从前靠走江湖卖艺为生的女子,在吴家接受了后来影响她一生的教诲,那就是——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

军需药品报价的时候,因为血竭太贵,周莹提议用杜鹃花的叶子来代替血竭。吴蔚文听了大怒,说宁肯丢掉订单,也不能弄虚作假。

后来吴蔚文还把周莹叫到吴家的祖训前,狠狠教训了一通。

他说,吴家东院发家靠的是两个字,诚和信;凡进吴家东院的,无论是管家、掌柜,还是丫头、小厮,都得遵守吴家东院的规矩,那就是不哄、不骗、不欺、不诈。

作为吴家的大当家,吴蔚文一身正气,虽然后来被人诬陷入狱,把命都丢了,但吴家东院早期的富庶全凭老爷子多年诚信经营。也因为这份传承而来的诚信,周莹才让吴家东院起死回生,重新辉煌。

二、对事情有独立判断

让周莹进学徒房学生意、进六椽厅晨会旁听,虽然其中都少不了吴聘的建议和说情,但真正拍板的人还是吴蔚文。吴绝不是会徇私的人,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是因为他有独立的判断,也有独到的眼光。

他看出了周莹的精明、好学和经商天分。而这一举动也为吴家后来的兴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吴聘死后,很多流言针对周莹,说她是扫把星、灾星。吴蔚文却说“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心里有数。”给了周莹很多鼓励,也因为这份信任,让一向流浪惯了的周莹,甘心停留,为吴家东院付出一生心血。

三、做事情有全局观念

剧中有泾阳闹灾荒,大量难民食不果腹。县令赵白石在赈灾的时候,吴聘一心想盖粥棚施粥,而且越快越好。

吴蔚文则觉得不妥,说赵白石召集募捐,是铁了心要做政绩,东院不是见死不救,而是缓两天,等赵大人完成了他的政绩,东院再出手,贸然出手很可能惹祸上身。

适当收敛光芒,既是一种全局观念,也是多年历练下的处世智慧。

后来吴聘执意施粥,但也不止于此,而是把自家50亩土地交给难民耕种,让他们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所谓救急不救穷,也是这个道理。

四、寻求合作,利益共享

吴家东院之所以在众多生意人当中脱颖而出,和吴家的经营理念分不开,那就是——寻求合作,利益共享。在军需订单中,吴蔚文善于和不同的药材供应商合作;吴聘更是主动要求和沈家合作,共同完成订单,既避免了恶性竞争,又聚拢了合作伙伴,有钱大家一起赚。

马云曾经说: “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吴家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时候,都给对方留出利润空间,同时心存善意,与对方共享共荣。

剧中有个剧情是,周莹的爹周老四,听说胡咏梅老缠着吴聘,跑去胡家药材行大闹,还说他家卖假货。

吴蔚文知道后,说胡志存虽然有些私心、头脑偶尔不清,但不会卖假货。他认为这件事不仅关系到胡家的清白,更关系到吴家东院的声誉。所以他让周莹告诉周老四,务必要去给胡志存道歉。

总结来说, 吴蔚文的经商之道在于“诚信”,为人之道在于“仁义”。

剧中有个场景,我印象深刻,当吴文蔚知道周莹怀了吴家子嗣的时候,他脸上又哭又笑的神情,那个笑声,真是笑中带泪,既有因为儿子离去的万分痛苦,又有“吴家有后,真是万幸”的极大安慰。这个表演太有层次了,把一家之主的痛苦思虑、担当胆识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个场景,跟以上高大上的内容关系不大,我却被扎心了,忍不住po出来。

“其实我们所有人呐,都是过客,夫妻、父女、君臣,早晚都得散,只不过是早几天玩几天罢了,所以啊,聚的时候就要卯足了劲的开心,等到散了呢,谁也别惦记谁,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再找新的开心。”

扎心了有木有,各位老铁?

周莹的爹在剧中连个大名都没有,唤作“周老四”,却活的明白、通透,对女儿也是真心好,和吴蔚文老爷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本是“大女主”的剧集,前20集,我却被一众老戏骨圈粉,对于后面周莹独当一面的商战大戏,希望不会让剧迷失望。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0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