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水需要多深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6:31:05
字号:

养虾时选址很重要,必须要选在周边水源,排灌方面都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在这种地方搭建池塘。或者用稻田养虾,虾池中的水质必须保持PH值在7.8-8.6之间,不能高于9.1,而且需要经常注入新的水源,在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如果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天-90天就会长到商品出售的规格。

养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水需要多深

一、养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1、养虾时选址很重要,必须要选在周边水源丰富,排灌方面都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在这种地方搭建池塘,或者用稻田养虾,虾是属于杂食性的动物基本上不会挑食,喂食常用的荤饲料有螺、禽畜的下脚料等,青料有蔬菜、陆草类等,精饲料有玉米、小麦、谷物等,此外,饲养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清除敌害。

2、虾池中的水质必须保持PH值在7.8-8.6之间,不能高于9.1,而且需要经常注入新的水源,虾池中水质的透明度要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并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溶液,进行水质的调节,防止病害发生。

3、在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如果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天-90天就会长到商品出售的规格。基本上对虾在3月份开始放苗,6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进行捕捞。

二、养虾的水需要多深

1、一般情况下养虾的水合适的深度是0.9-1.5米,虾适宜的生长ph值范围是7.7-8.8,养虾水体适宜的硬度是250mg/L以上,适宜的总碱度是80以上,如果低于80或高于400就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2、在虾养殖的过程中,会浮游出水面来觅食,如果水体过深,是不利于虾觅食的,对虾生长也不利,所以在养虾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质和水位,必须是有利于虾的生长。

3、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一般以池水的颜色、透明度的大小和清爽度来衡量肥水的好坏,肥水也受环境因素和营养盐因素的影响,如果肥水变得特别差那么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护。

1、港养方式

港养是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面积从十几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一般是根据海区潮间带的自然地势建坝围成,养殖设备简单。

养殖中一般靠自然纳苗,也可投放入工苗,但不施肥不投饵,完全靠天然生产力提供产品。

其产品种类包括鱼、蟹、虾、贝等,所投放人工苗的种类,单种每亩也能产十几千克,综合(亩)效益可达数百元。

港养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发展的养殖方式。特别是近几年,虾病严重爆发,近海富营养化严重,更显出此法的较大优点。

2、半精养方式

是在港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是建造一个适合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环境,使对虾获得较高的单产。

生态环境的建立包括对水温、盐度、透明度、底质、水深和敌害生物的人为控制,使之处于对虾需要的最适环境中,再经过合理放苗,辅以投饵,可取得较高的产量。

此法由于投饵少,养虾废水有机物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很少,而且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方式。

3、精养方式

一般在较小池塘中采用此养殖方式。以这种方式养虾要求池塘条件好,换水率高,具有增氧设备,设施齐全,以投人工优质饵料为主,单位面积放苗量较高。

只要对环境控制合理,投饵合理,一般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国内精养亩产量最高达1050千克,效益也很高。

但这种方法需要资金多,投资大,风险也大,饵料系数较高,对环境污染也较严重。因此,从长远效益看,不应提倡大面积推广。

4、混养方式

混养是指在养虾的同时,放养其他的鱼、贝、藻、蟹等种类,养殖产品中包括对虾及混养种类。

选择混养种类原则上与对虾非敌害关系,不影响对虾生存与生长,不与对虾争食或争食能力较弱,最好为杂食性或腐食性,能利用对虾残饵。

通过混养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养虾废水的有机污染,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减少因单养对虾发病绝产带来的风险。

5、其他方式

其他还有多种养殖方式,如集约化养虾、网围养虾、网箱养虾等。这些养殖方式在我国较少采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9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