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的版本作者:郭沫若。
《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
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
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剧情内容:
剧本《屈原》中的故事极其简单:
(1)第一幕,屈原教育学生宋玉,要像橘树一样“独立不倚”,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并且通过侍女婵娟的口头交代,秦国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於六百里之地予楚,条件是楚齐绝交。
屈原则主张“联齐抗秦”,目标是成就统一大业。
(2)第二幕,南后在楚宫内廷设计陷害屈原,假装晕倒在屈原怀里造成调戏自己的假象。楚王罢了屈原的官并且改变主张,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
(3)第三幕,屈原跑回自己家,他的愤怒被大家认为是疯了,于是乡邻为其招魂,屈原出走。
(4)第四幕,屈原路遇众人,痛骂张仪怒责南后,楚王大怒之下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一庙。
(5)第五幕,婵娟找到屈原,误服毒害屈原的毒酒而死,屈原逃往汉北。
《屈原》最重要的戏剧性事件在第二幕,南后假装晕倒以陷害屈原,以达到“短期间内打破国王对于屈原的信用”的目的。
此事件是全剧的枢纽,也是逻辑中心,其他场次都是此事件的铺排和延展。
2、1999年蒋恺主演的电视剧《屈原》,导演是张今标,编剧是吴傲君、罗石贤。电视剧《屈原》
公元前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领风骚。其中以秦、楚两国势力最强,最显霸主气候。楚怀王对此十分得意。尤其是在他游猎于巫山脚下、神女峰前遇见青年诗人屈原,与屈原一席交谈之后,屈原的旷世才华和治国方略让怀王深感为霸业得一良臣。
深得怀王重用的屈原,一心致力于改革旧弊,强楚兴邦。却不料他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三世而斩"的新"宪令"触及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动摇了贵族阶层的根基。所谓"三世而斩",就是指王公贵族所受的朝廷恩泽,若子孙对朝廷再无新的功劳,三代之后自然截断。因此,王公贵族们对屈原恨之入骨,想方设法,欲把屈原置之死地而后快。秦国则趁虚而入,贿赂靳尚、南后为代表的王公贵族,使屈原陷入孤立,君臣失和。
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的怀王,对屈原褒贬无常,几番重用使齐,几番贬职冷落,就在屈原在艰难的和齐使命期间,竟然把屈原的恋人杜若子收在了身边,大兴土木,兴建细腰宫。屈原在齐国为了得到政治上和军事上联盟的成功,违心地娶了齐国的公主紫珍为妻。可楚国却传出屈原叛国已留在齐国成为附马的谣言。南后等人唆使怀王监押了屈原的姐姐。屈原胜归来后,相依为命的姐姐却已被关进大牢。
这一切,使屈原十分伤心,面对再一次将他贬官的怀王,他几乎万念俱灰,带着夫人和姐姐、家人离开了都城。
可怀王在半路截住了他,这让屈原又深受感动,再一次燃起他他强楚兴邦的热情,为了报答知遇之恩的怀王,为了祖国的强盛,他舍弃了爱情,忘却了个人得失。
但是,楚国以靳尚和南后为首的王公贵族并没有忘记屈原带给他们的危机,屈原的回朝,让他们心惊胆战。
此时,张仪当了秦国的宰相,对楚国虎视眈眈,制订了一套先灭楚后鲸吞六国的方针。他认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先把楚国灭亡,秦想吞并六国的愿望就是一句空话。
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屈原几番辛勤奔波,再次与齐结盟, 但却在后来的生活中,与紫珍的情感日益加深。
六国联盟后,推怀王为纵约长,但是怀王得意忘形,以为六国臣服,铸六国国王铜像于宫门外,一个个弯腰恭手,丑态百出,极大的激怒了六国国王,六国联盟明存实亡。与此同时,南后使计,又使怀王对杜若子生恨,割去了她的鼻子,屈原只有无言的痛苦与悲痛。
就在不应该的时候,不应该的地方,楚怀王打了一场不应该打的战争。屈原的哥哥屈丐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与千万将士一起,战死疆场。楚国因此而大伤元气。但是楚怀王并没有吸取这次的教训,屈原趁机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又被王公贵族极尽诽谤攻击。屈原被流放汉北,屈原的妻子因丈夫的不幸,忧郁而死。
被屈原救下的奴隶庄矫,不甘受太卜郑詹父子的压迫,为报杀父夺妹之仇,揭竿而起,屈原几次冒险进入庄矫营盘,以爱国、护国之理,劝告庄矫,庄矫强忍仇恨,勉强听从救命恩人屈原之言。可是,在妹妹被杀之后,他终于按捺不住了,领兵威逼楚国郢都。屈原以恩人的身份,逼退了庄矫的义兵。庄矫无奈之中退兵山林。可是屈原却不知道,靳尚利用屈原宣召庄矫,赐庄矫以毒酒。屈原离开之后,庄矫中毒身亡。靳尚割下庄矫之首,献于南后家族,屈原却蒙在鼓里。
由于怀王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六国联盟解体,齐楚邦交彻底破坏。
怀王听信谗言,前往秦国讨要割地。屈原深知这次秦王的阴谋,是秦王设下的灭楚的再一个圈套。怀王此行将一去不返,拦在路边跪求怀王不要前往秦国,此时的怀王已听不进屈原的片言只语,大队人马在苦苦跪求的屈原身边扬长而去。
怀王一到秦国,就被秦国扣留,投进监牢。
在楚国郢都,王公贵族们并不为怀王的安危担忧,却为了争夺王位,进行着一场勾心斗角的阴谋。太子横登上王位,并与弟弟子兰策划,企图毒死屈原,阴错阳差,宫廷大臣蒙优误喝毒酒,屈原彻底绝望,怒闯宫廷,斥责太子横和子兰。太子横不敢再一次加害屈原,只有将屈原流放江南。
被监押在秦国的怀王,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才有了深深的反思,才深感到了屈原的刚正不阿和忠心耿耿。接到楚国已另立新君的消息,于悲愤之中含恨死去。
秦国趁机大举进犯楚国,南后和王公贵族们毫无抵抗能力,只能仓惶出逃。叛变了的靳尚也被秦王刺杀,楚国灭亡。
流放途中的屈原,闻讯国破,含恨问天,投江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