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4:41:21
字号:

平潭岛好玩的景点有:龙凤头沙滩、北港村、镜沙圣境、长江澳沙滩、石牌洋。

平潭岛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龙凤头沙滩:龙凤头沙滩位于平潭龙凤路和坛西大道交汇处,沙滩边上有个海渔广场,周边开设了音乐茶座、户外咖啡馆、海上游艇等设施,可满足游客的各种休闲玩乐需求。晚上的龙王头沙滩更是热闹,每天有很多游客在此游玩休闲,这里是全国最的海滨浴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是平潭人流量最多的景点,可以游泳,可以踏浪,是一个非常适合看日出的地方。

2、北港村:北港村位于平潭君山东麓,背山面海,是平潭石头厝文化的典型代表,石头会唱歌、风中旅行等众多文创产品在此落地。从环岛路上望去,只见村里一大片黛青色的石头厝整齐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之上,碧海蓝天之下质朴沧桑的北港石厝群落,犹如宫崎骏画笔下的童话城堡。

3、镜沙圣境:镜沙圣境就在环岛路边上,因“黑色沙滩”而闻名。背后便是君山,峰峦叠翠,气势磅礴。峰巅、山腰常有云雾萦绕,岚气弥漫,一片青黛之色。青岚之中,奇岩怪石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极具蓬莱仙境风韵。站在渔屿鼻的寨岭面上,山海天尽收眼底。看山,叠翠欲滴郁葱葱;望海,浩瀚无际碧幽幽;觑天,晴空万里云淡。

4、长江澳沙滩:长江澳沙滩是平潭三大海滨沙滩之一,也是摄影爱好者游平潭的首选景点。这里有:最美日落、宽阔沙滩、黑色礁石、浪漫风车等。在日落前一个小时往那边去,沿着海边公路,一路吹风一路拍,随手一拍都是好片。

5、石牌洋:石牌洋位于苏澳村石牌洋景区,从看澳村岸边坐渡船,十几分钟就到达礁石上。石牌洋在平潭岛西北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远看是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象一艘大船,两块巨石象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里是平潭最著名标志性景点,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龙凤头海滨度假村百度百科-北港村

平潭最佳旅游的景点

1、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中国福建省褔州市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距福州市区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为274.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总面积的72%,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简称“岚”,别称“东岚”,旧称“海山”。

2、海坛岛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

3、至2013年底,海坛岛总人口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20‰,人口密度1065人/平方公里。

4、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155.39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39339元,比2012年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4.5:34.0:41.5调整为本期的22.7:31.1:46.2。 [1] 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301.43亿元。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平潭最佳旅游的景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澳前台湾小镇AAA

 “澳前台湾小镇”是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两岸共同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以平潭台湾免税市场为核心,是一座旨在为台湾特色商品提供展示、销售,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为集休闲购物、体验消费、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展销馆区。

 2、石牌洋AAA

 只有两片像船帆一样的东西立在海中央,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这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这一奇特和壮观的景象颇具震撼力,值得去瞧瞧。说到半洋石帆,平潭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石牌洋”。这两根巨大的海蚀柱如同传说中的东海龙王的“神器”——金箍棒从海底顶出海面,有种直插云宵的气势,屹立在苏澳镇的看澳村海面上,这两根天然海蚀柱,东侧的一个高达33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两个石柱的底部形似“印章”盖在礁石上。初听来,也许你会觉得这仅是两块石头而已,我敢肯定,其奇特的'造型,宏伟的规模,美丽的传说定然会让您神往。这个故事可能是自有石牌洋由来就应石而生。说的是当地早年有一哑童,和寡妇相依为伴。

 3、石头厝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古老的民谣诉说着平潭岛前世的寂寥。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石,于是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建造房子。碉堡般的石头厝,以古朴亘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斗天战地”生存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海岛儿女打拼世界的浓浓乡愁,也成为平潭旅游的新名片。平潭岛,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石头,千百年来与平潭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距今近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平潭岛上繁衍生息。在平原镇南垄村的壳丘头文化遗址,出土过石头打磨成的各种器皿,证明平潭先民对石头的利用,早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开始了。而在平潭现有的石头厝里,民宅单体模式主要有四扇厝、竹篙厝两种。

 4、东海仙境AA

 脚底下是历经沧桑的石头,个个圆滑如鹅蛋,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平潭岛古代和现代海蚀地貌并存,险趣自然的景观。“东海仙境”该景区位于流水镇王爷山南麓海滨,绵延数里的险崖峻峰临海而立,东海巨浪滔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是难得的观潮好去处。此间有一口仙人井,井深超过47米,井口直径超过50米,井中水犹如两条蛟龙扑腾,喷起簇簇白色浪花。井里发出呼啸声,响彻云霄。坊间流传的“龙宫奏乐”、“海怪出没”、“峭壁无瑕”等传说为仙人井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不论是铁拐李掘地为井那离奇缥缈的神话传说,还是白垩纪火山岩沧桑的生成历史,“东海仙境”都是一处浓得化不开的。而仙人井是属于东海仙境的一个景点,景区还有“仙人峰”、“仙人谷”、“十八学士石”、“金观音”等景点组成。极目海天,远处轻舟叶叶,海鸥翱翔啼鸣,近处波澜荡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5、国彩村

 国彩村之前叫作“伯塘村”,后来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吴国彩,而改名为现在的名字。背山面海的国彩村,不仅坐拥壮观的海景,还保有平潭唯一的宗祠。驱车前往国彩村,道路上铺满了渔网,任来往的汽车碾压,后来听说这是当地渔民为了去除网上粘附的贝壳等生物而想到的法子。国彩村也有不少养殖淡菜的渔民,淡菜肉晒干就是著名的“蝴蝶干”,海面上成片的白色鱼排并联,蔚为壮观。刚进村,便被道路旁的石头厝吸引,经历风吹雨打后的石头和瓦片,颜色变得鲜艳又富有层次,就着蔚蓝大海为背景,着实是油画般的世界。除了渔港风情外,国彩村的宗祠文化更是备受瞩目,如今已是村落的一张文化名片。国彩村基本上是吴姓村民,据说是在明末清初从福清迁移而来,算是岛外来的文化。吴氏祠堂入口处的一对大象的浮雕异常显眼,推门而进,和想象中的严肃祠堂多少有点不同。

 6、平潭岛

 平潭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别称“东岚”。199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距福州128公里。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以每个游客平均拥有3平方米海滨沙滩计算,可容纳游客120万人以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平潭的海蚀地貌甲天下。岛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或如双龙抱珠”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或如利鳄刺天,锐不可挡;或如海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游客叹为观止。

 7、海坛风景名胜区

 海坛风景名胜区海坛位于中国福建省平潭县境内。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陆地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主岛海坛约267平方公里,为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因地扼台湾海峡要冲,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成为我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坛风景名胜区以优质的海滨沙滩和奇特的海蚀地貌而闻名,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景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分为半洋石帆、海坛天神、东海仙境、南寨石景、君山、将军山六大风景游览区和坛南湾、山岐澳等两个海滨度假区。区内象形山石千姿百态,峭壁礁岩雄奇险峻,海滨沙滩连绵无际。于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提起看海,福州人多会说:“去平潭”。平潭因形似“坛”浮于海上,又称“海坛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潭东濒台湾海峡,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

 8、红卫村

 说起平原镇红卫村,外地人可能不怎么熟悉,但如果说中国大部分的隧道都是这里走出去的人修的,那么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平原镇早早就被称为“中国的隧道之乡”,曾经因隧道业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按人口比例,街上的豪车级别和数量可是排在全国的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壕”。红卫村,看石厝中的精品大作红卫村村落本身是值得一去的景点,在青山包裹中透露出小家碧玉般的安静。进村的道路旁,石头砌成的房子鳞次栉比,站在山头俯瞰,十分壮观。村中还独有一座红砖木厝,落在众多黑灰色石头厝中异常显眼。据介绍,这里是富甲一方的林福如的故居,大宅子修建于清末,距今已有越百年的历史。林富余民居与周围的房屋相比,特色鲜明。该民居每院落有两进,深有30米左右,宽有10多米,中间有两个天井相隔。建筑年代跨度从明中期到清末,沿革清晰,其中沿街的一座为当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7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