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的成本+25元一只鹅的饲料成本= 一只鹅的成本,鹅苗的价格和鹅的品种有关,一般价格在4元到6元左右。另外,养殖一千只鹅,如果是肉用商品鹅,包括鹅苗大约需要30000元左右。如果是蛋鹅,大约需要50000-60000元左右。各地物价不同,仅供参考。如果有草地资源。成本可以下降。肉用鹅大约需要70天左右出栏。至于利润如何,应该根据当地市场销售价格来计算。
养殖技术
一、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品种鹅或杂交鹅。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其颈部提起时,双脚能够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以及卵黄收缩不好的弱雏要坚决淘汰。
二、温室育雏
刚出壳的雏鹅要进行温室饲养。育雏温度为1~5日龄28℃~30℃,6~15日龄25℃~28℃,16日龄后可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以控制在50%~65%为宜。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温室可用空闲房屋,塑料棚育雏更好。
三、科学饲养
1、启喂开食 雏鹅出壳24小时后,进行饮水开食。先调教饮水,随后喂青菜、牧草、萝卜叶拌米饭。
2、合理分群
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减至l5只,以此类推。使鹅群密度合理,防止出现挤压、堆叠。
3、科学放水
雏鹅饲养20日龄后可以下水,一般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赶鹅下水为好,每次10~l5分钟。雨雪天则不要下水。
4、添加辅剂
为了节省饲喂成本,一般以青料和米糠、米饭为主。白天放牧啄青。夜间投喂饲料,做到少吃多餐。同时适当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和蛋氨酸。
5、保洁驱虫
圈舍要勤打扫和消毒,保持饲料清洁,饮水卫生。雏鹅25日龄时用吡喹酮按l0毫升/公斤体重驱绦虫。
四、快速育肥
冬鹅经过35~45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公斤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15~20天,要把鹅群圈起来喂养。期间不放牧、不走动、不放水,减少体力消耗,增重添膘。
五、疾病防治
每次进鹅前及出售后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选择免疫过的鹅进场或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
六、搞好防疫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所有用具要固定并定期消毒,垫料要及时更换。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
做好小鹅瘟的预防接种。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力。
使
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雏鹅1~3日龄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治疗量万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平时可不定期的用环丙沙星
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按使用说明稀释)。在饲料或饮水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磺胺类、钙片等药物,预防雏鹅疾病。
七、适时上市
喂养60天后,用手轻压鹅体感到丰满结实而有弹性,体躯皮下脂肪肥厚,尾椎和胸部丰满,体重达4公斤左右即应上市出售。
养两千只鹅要花多少钱?一只鹅能赚多少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某些典型的牲畜品种,如鹅、火鸡、鸵鸟和其他食物,正逐渐被践踏,深受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繁殖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鹅味道鲜美,鹅肝已成为一种清澈的红色小吃。前一年,村里的老刘穿着这件衣服养鹅。他当时买的狮子鹅,花了30元买的。我不知道该把2000年的鹅倒在哪里。此外,一期建鹅舍需要8万元,下一期饲料需要8万元。因此,按照老刘法,饲养2000只活鹅狮子的总成本约为16万元。在过去的两天里,我参加了农业和农村县新商业实体***的培训课程。这个班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伟大农民。昨天一个朋友想养鹅,问我情况如何。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养鹅的成本和利润。目前,不同地区的价格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西西港地区的情况,养鹅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建造棚屋和支撑结构。这里的竹棚每平方米32元,500平方米,1.6万元,可养鹅2000只,支撑结构造价2万元。今年鹅籽的情况很特殊,大三朵花15元,三种混合的14元,饲养一只的费用约为-25元,电费450元。近年来,许多人投资于农业。大多数人选择投资养猪业。毕竟,一头猪的利润高达2000-3000元。许多人一年挣数百万元,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有些人饲养家禽,如鸡、鸭等普通家禽。但是,近年来,鸡鸭市场的波动幅度比较大,特别是今年的亏损比较大,很多人没有赚到钱。
在这种情况下,养鹅的人更多。与鸡和鸭相比,它是一个小品种。在市场上买鹅不容易,但它不卖。其实,鹅的味道鲜美,而鹅肝也是一种特殊的小吃,深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然而,由于鹅的价格高,市场需求不如鸡和鸭高。当它增长时,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