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3:46:46
字号:

江心屿开放时间:8:00—23:00

江心屿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江心屿景点介绍: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

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自古江心有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1974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原来只有60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000亩。新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具有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新格局。

1998年市政府再一次投入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是1999年2月11日竣工。值此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

江心寺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最为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zhaochao,zhaozhaochao,zhaochaozhaosan;chao,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东西二塔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西塔位于西峰山,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双塔对峙挺拔,有凌云之势,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温州风光的标帜。

宋文信国公祠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兴庆寺原名净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驻跸孤屿时,改称兴庆。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墙内有橄榄一株,相传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郡守卫承芳所植,今尚结果累累。建国后温州市博物馆建于此寺,常年展出历史文物。

澄鲜阁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象岩与狮岩象岩在屿东江中,因石色洁白,鼻长似象而得名。狮岩在屿西江中,因石呈翠色,似一只雄狮于此盘踞。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1956年7月1日,在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江心公园在江心孤屿西首,始建于1974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园由小飞虹景区和欢乐城两部分构成。小飞虹景区有湖面0.4多公顷,临湖建有亭、台、廊、榭。小飞虹桥横跨湖上,夏放荷花,秋绽桂子,四季飘香。欢乐城由民间集资建成,占地1.26公顷,内设游艇、电动游戏器械等娱乐设施。

盆景园占地0.42公顷,置中、小型不等的盆景,风格各样,古拙雅致;还堆彻一座缩微的北雁荡山合掌峰、观音洞大型盆景。孤屿东首,尚有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温州江心屿景区开始免费了,目前景区优惠活动是从3月开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免费游玩这些景区的哟,首先看看你是否属于免费的人群里面,再看看详细信息。

温州江心屿景区免门票啦

江心屿是温州的历史文化地标,也是全体温州市民的后花园,承载着一代代温州人的乡愁记忆。山水有知,孤屿留痕。为了凝聚瓯越乡情,共享发展成果,江心屿景区实行免门票惠民政策。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免门票时间

2021年3月1日起

免门票范围

1.温州市本地户籍居民。

2.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由温州当地公安机关签发的新温州人。

免门票形式

免除景区门票;

轮渡费单程3元/人次,暂统一收取往返渡轮费6元/人次。

提醒:景区原有优惠政策不变,市民需提前通过景区预约平台预约进入景区。同时门票免除后,景区将针对免门票市民推出轮渡年卡政策,价格为30元/年。市民可选择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办理。

注意事项

温州市本地户籍居民凭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新温州人出示《浙江省居住证》(由温州当地公安机关签发购买轮渡票后进入景区。

市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预约进入景区。(咨询服务电话:0577—88197557;

景区提醒广大市民,因改造提升工程需要,江心西园已封闭,目前不可以从西园进入景区,市民游客须从江心屿景区码头(安澜码头过街天桥西坐渡轮进出景区。

江心屿景区游玩攻略

中国诗之岛——江心屿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温州江心屿、厦门鼓浪屿、长沙橘子洲头和镇江焦山岛并称为“中国四大孤屿”。她就像一座天然的盆景横卧在瓯江之中。岛上两塔对峙,亭阁翼然,四面环江,景象独特,被人们誉为“瓯江蓬莱”。多年来,江心屿一直以它得天独厚的奇秀轮廓代表着温州。

江心屿被称为中国诗之岛,其历史悠久,历代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如宋高宗赵构、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杜甫、陆游、王十朋、董其昌、郭沫若等都涉足于此,留下诗词楹联千余首。

南朝郡守、著名诗人谢灵运最早登临,传下名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正是这首诗使得这座岛扬名天下。

东西双塔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增开温州为通商口岸,在东塔下建起英驻温领事馆,英官员借口东塔塔顶有鸟群栖息,鸟粪飘落,便强令地方政府拆除东塔塔顶、飞檐翘角及塔内走廊,乘机盗走塔内佛经文物,仅仅留下了中空无顶的塔身。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浩然楼

浩然楼也称孟楼,位于信国公祠东,临江面城。

明万历八年(1580年,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享建盖。楼名一说取自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又说为纪念到过江心屿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原址在信国公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移今址。建筑系三间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抬阁式名楼。楼上中间悬有“江城如画”匾额,清乾隆学使李芝令撰联一幅“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白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屿东面,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浙江省文保单位。

文信国公祠创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后经多次扩充、重修。今祠为晚清建筑,碧瓦彤墙,铜钥朱扉,颇见古朴:祠正中新塑了文天祥彩色立体像;回廊四壁镶嵌《正气歌》、《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零丁洋》等;还有张宗祥、沙孟海、王遽常、方介堪、启功、张伯驹、郭绍虞、夏承焘、陆俨少、潘受、谭建丞等当代名家楹联碑刻。

江心寺

沧海桑田,江心屿几多变迁。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二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期间有龙潭,深幻莫测。南宋绍兴七年(1137奉诏而来的蜀僧青了,率众抛石填塞中川,二屿合而为一,并兴建中川寺。

江心寺即中川寺,庙宇宏伟,造型优美。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明清年间,曾两度毁于台风,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1983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寺院山门面临瓯江,悬有相传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据说这幅对联就是当年王十朋看江心寺前潮涨潮落、云集云散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写成的。此联用词奇特,别出心裁,几种读法,含义深远,构成意境。利用汉字中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巧妙地写下这副名传千载的绝妙佳联。

寺前排列七座石塔,每座石塔内的佛龛内,均塑有一尊庄严慈祥的佛像,称作“七宝如来塔”。

樟抱榕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前临江靠堤处,有樟树榕树合抱的连理树,距今有800余年历史。其中樟树有1300余年树龄,苍劲蓬勃,常年枝叶葱绿,二树相交相生,盘根错节,共兴共荣,故又有“爱情树”之称。

澄鲜阁

江心西端江边,旧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宋崇宁元年(1102建成,明万历十年(1591重建。万历年间邑人王叔杲修复时,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名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易其名。

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面阔三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现匾“澄鲜阁”为谢稚柳所题。

谢公亭

在西峰下,相传为谢灵运观海处,后人建亭纪念。

最早发现江心屿得天独厚之自然景观者,当属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在温一年间,游遍山水,写下《登江中孤屿》一诗,内中有“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妙句。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

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现为温州近代开埠史馆,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894年在东峰西南麓兴造三层西式楼房一座为领事馆,建筑面积409平方米。次年,又在东首建造三间两层楼房作为巡捕房。两楼既有欧洲建筑遗风,又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韵味。

年,江心屿改造计划完成,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是此次江心屿东园提升改造的一大亮点。

2号楼的前身是领事馆警卫人员的住所,俗称“巡捕房”。2号楼的改造更加注重互动性,设置了老影片放映室、融合温州地方特色的拍照点等展区,集中展示了温州地域文化。3号楼建于1956年,改造后的3号楼以山水诗词为主题,将江心屿的山水诗文化通过创意布展的形式向游客展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6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