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做测试计划前对软件需求进行评审和测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3:12:48
字号:

需求是不断更新的,当客户加上某点或是删去某点功能,需求变更随时都可能发生。需求的开发是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不是做测试计划前就完成。这是一个不断循环迭代的过程。

为什么要在做测试计划前对软件需求进行评审和测试?

需求验证活动可以确保需求符合优秀需求称述的特征,并且符合好的需求规格说明的特征。

因此,在部分需求确定下来时,就对这些已经发现的需求进行评审和测试,尽快开发测试用例,就能够及早发现需求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这样就可以只用较低的费用解决这些问题。

若是在测试结束后,才发现遗漏了某个重要需求;对于某个不是很重要的需求,开发过程中却将其作为重点等等这些问题,那么这个损失就巨大了,需要开发人员重新开发,甚至于重新回到原点,这样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软件工程正式的技术评审知道原则有哪些?

需求评审对于软件测试人员来说就像是最初的“产品测试”,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产品设计上缺陷,其中包括逻辑错误,功能缺失,细节问题等等,这样就会有效的在前期规避很多后期开发中产生的bug,减少了很多后期返工的成本。可偏偏需求评审往往是最不重视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这个环节,追其原因无非因为项目时间紧迫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和得不偿失的。

产品需求作为程序的源头,只有控制好最开始部分,才不会到最后去亡羊补牢。我有过很多血的教训,所以才深深的体会到需求评审的重要性。

说了需求评审的重要性,接着就来谈谈如何进行需求评审,一般还是分为3步:

第一步就是要完全读懂产品需求,这个过程只需要理解而不是去挑刺,因为要明白这个需求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等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去发现问题,而不是一知半解的去挑毛病,有些需求设计的是不合理,但也许有其特殊的用意,或者只是没有更好的方案,不能为了挑毛病而去挑。

第二步就是分析和找问题;这就有点类似写测试用例的时候设计测试方案了,把逻辑梳理出来,看看有没有不对或者遗漏的点,整理出来反馈给产品经理。除了考虑有问题的地方,没问题的地方也是需要分析的,比如有些设计非常合理,但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或者不利于后续的扩展和修改,同时也可能会给测试带来成倍的工作量,这些也是需要指出的,因为测试要考虑的东西一定要比产品经理多,用户使用习惯,程序复杂度,与线上系统的兼容性等等,不然直接让产品经理做测试不就好了吗?

第三步就是细节问题的纠正,可以是界面,可以是文字,开发一般都是复制黏贴或者照着样子画葫芦,这些小问题后期其实也可以测试出来的,但其锅不在于开发,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也是好事一件,至少不用提bug走一套bug处理流程了,也算给大家省点工作量,积少成多也是极好的。

当然需求评审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一方面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中间会有部分需求的改动,另外一方面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在测试之后才会发现。但无论如何对于测试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重视起来不仅仅对项目的效率提高不少,而且也能让后期测试压力减小,何乐而不为呢?

技术评审(Technical Review,TR)的目的是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

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包括有正式技术评审和非正式技术评审。

正式技术评审的原则:

作者答复评审员的问题,

并与评审员共同查找缺陷、商讨缺陷解决方案。评审结束后,作者应当及时消除工作成果中的缺陷。

1.要有严格的评审计划,并遵守日程安排。

2.

评审小组

☆ 评审主持人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比较丰富的评审经验,能够控制评审会议的进程。评审主持人可以是项目内的技术骨干,也可以是项目外的技术专家。评审主持人本身是一名评审员,评审结论必须有评审主持人的签字才能生效。

☆评审员主要来源于项目内和项目外的技术人员,必要时还应当要求客户和质量保证人员担任评审员。

工作成果的作者不能担任评审员。

评审员的人选以及分工都由评审主持人来确定。

评审员应当根据“检查表”认真地查找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和作者共同商讨缺陷解决方案。

☆评审小组的总人数一般在3~7人之间。

记录员:由评审主持人指定一位评审员来担任记录员。记录员如实地将评审过程记录在指定的文档中。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5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