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蝗灾的时候,人吃不完,为什么不加工成饲料?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07:50:36
字号:

信息滞后比较严重的年代已经离大家远去,不同于以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对除了自己身处的环境比较了解之外,就连国门之外的世界也可以有所涉猎。2019年底到2020年初,不得不说给我们留下了与众不同的记忆。澳大利亚连续烧了几个月的山火终于熄灭,非洲的蝗灾不仅造成当地过千万级的人们粮食受到影响,更开始向非洲之外的地方印巴蔓延。

很多人都将2020归为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似乎很多灾难都在这一年发生。但实际上,即便是这一次非洲的蝗虫爆发,其开始的时间也是2019年,只是直到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罢了。而且,虽然这一次的非洲蝗灾愈演愈烈,但这对于当地人来说也并不是首次遭遇。

发生蝗灾的时候,人吃不完,为什么不加工成饲料?

比如,2004年的时候,非洲爆发了十年内的最大蝗灾;2017年的时候,非洲上百亿只得蝗虫袭击了它们的农田和城市。简而言之,对于当地人而言,蝗虫并不会引起恐慌,只是当这样的灾难到来,势必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地损失,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而已。

相信很多人都对蝗虫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打小就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只是我们经常将其称呼为蚂蚱,一些胆量大的小伙伴还会将其用火烧烤之后吃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而蝗虫本身所含有的富含营养也逐渐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的餐桌上又多了以到绿色野味蝗虫。那么,非洲蝗灾已经四处蔓延,既然生活在当地的人吃不完,难道将捕捉到的大量蝗虫加工成饲料也不行吗?

通常情况下,饲料都主要是用来饲养家禽,除了营养补充之外,就是通过这样的食物增加能让动物更快的生长。并且,饲料也是多种多样,首先会根据不用的动物种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来进行制作。具体来说,哪怕只是猪的饲料那也是有讲究的,制造饲料所选取的材料包不同,营养价值和价格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非洲之所以被蝗虫所青睐,主要也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尤其是气候条件占据了主要因素。每当蝗灾爆发的时候,人很难在它们聚集活动的区域自由行走。由于蝗虫并不怕光,所以它们的活动时间总是在白天的时间。如果要将这些破坏农作物的蝗虫全部捕捉,这无疑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而这些蝗虫在被抓获之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将其当作食物,并且,这也不是几个人花几天时间就能全部吃掉的。

于是,有不少人料想到了饲料,比如,鸡或许就会喜欢以蝗虫为食材制成的饲料。不错,这看上去似乎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法子,但实际运作起来却又要耗费较高的制造成本。从抓捕蝗虫,到饲料的生产,这涉及到许多人力的消耗,而饲料也不可能小批量的专门制造。试想一下,如果非洲的蝗虫都能够被批量用于饲料生产,那这将意味着有多少蝗虫在这片土地上肆虐成灾?

作者:石兰

蝗虫(也就是蚂蚱)的养殖方法和条件?

世界各地都有吃蝗虫的习俗,中国也一样,市面上的炸蝗虫甚至卖到上百一斤,是不少人爱不释手的美味。但蝗灾时期的蝗虫,最好不要吃,因为它们会发生剧烈的生理改变。

蝗虫本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利用保护色独居着,性格温和,碰到同类时都会害羞地回避。然而,当旱季食物大量减少时,它们便会群聚起来,变得凶猛、暴躁,颜色也会变得鲜艳。

蝗虫除了本身的诡异变化外,还有毒。

群聚的蝗虫会产生一种物质,当受到食虫鸟攻击时,便会合成剧毒的氢氰酸,让天敌不愿意吃。这也是为什么,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这是去年中科院院士发表在ScienceAdvances的研究。)

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物种,都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所以我们人类,也总是因自己的傲慢自大,而害人害己。

不过氢氰酸会在高温下挥发,理论上讲,高温处理过的蝗虫,比如油炸,是可以吃的。但这并非一定安全,有些蝗虫本身还带别的毒。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蝗灾进入非洲时,很多地区就已大规模喷洒杀虫剂,残留的毒性不言而喻。灭虫剂对作物、牲畜和土地的危害都非常大。一个不小心,又会有“惊喜”随着食物链来到人体……

所以,虽然蝗虫谈不上“野味”,但也不要试图一张嘴吃遍大自然。疫情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对于“亡羊补牢”的痛苦,想必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了,所以不要妄图去吃蝗灾时期的蝗虫了。

人工培育的蝗虫可以食用,亦可药用

蝗虫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就有食用蝗虫的记录。目前,国内蝗虫大规模食用,主要分布在山东、云南、两广地区,蝗虫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与种类丰富等优点,可作为现用畜禽饲料鱼精粉、肉粉等的代用品。2018年、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多次“昆虫宴”,蝗虫成为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布《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食用昆虫来消除饥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介绍,食用甲虫、蚂蚁和蚱蜢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等有营养的物质。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大型公司从事各类蝗虫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从事蝗虫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

从药物学看,蝗虫作为中药,其性味辛、甘、温, 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在治疗小儿急慢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疳积、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疾病

1、选址

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消灭天敌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

5、建棚

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这个装制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

扩展资料:

飞蝗的习性:

1、孵化

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 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2、蜕皮

飞蝗成长靠蜕皮来完成,当生长到一定长度需要蜕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进行脱皮。(要有附着物)一小时后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弱的蜕皮慢,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从孵化到成虫需蜕五次皮,方能变为成虫。

3、群居性

一龄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龄蝗蝻喜欢在光裸地上,龄期越大,聚集性越显著,起初小片,后来一大片,互相拥挤重叠,甚至堆积成几寸高

4、迁飞

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食欲,特别是在羽化至产卵前迁飞,能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蝗虫产卵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

百度百科-蚂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z/4_29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