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瓜子又名寻氏肌蛤,它是属于贻贝科的浅色小蛤蜊,形状为三角形,壳高约为10毫米,并且海瓜子通常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海域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东西两岸,而且海瓜子会在每年的8-9月份时产卵繁殖。
海瓜子的学名为寻氏肌蛤,别名为乌鲶、凸壳肌蛤、海蛔等,海瓜子是一种小型蛤蜊,其形状近似三角形,颜色为黄褐色或者绿褐色,并且海瓜子的外壳薄而透明,其壳的高度约为10毫米,壳上具有棕色的放射状花纹。
海瓜子分布地区
海瓜子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它适宜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海域中,并且海瓜子在我国的分布地区是辽宁、福建、广东之间的海域里,而且海瓜子通常会以足丝固定在泥沙上生活,使贝类不能伸出水管,对贝类养殖业具有危害性。
海瓜子繁殖方法
海瓜子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8-9月份,它会在环境温度为2度时产卵,其雄性海瓜子生殖腺成熟时为橙**,雌性成熟时为乳白色,并且海瓜子的繁殖能力强,具有产量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较强的优点。
青岛海瓜子是在3月和8月,这两个月份是最肥的,此时的海瓜子头大脂厚,体黄味道鲜美。海瓜子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滩涂上的贝类海产品,因为它呈现三角形,长度在2厘米左右,壳的厚度在1厘米左右,特别像葵花籽,相比于寻氏肌蛤这个名字,人们更喜欢叫它海瓜子。这种贝壳在成熟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它们也会开始繁殖下一代。
海瓜子的价值
寻氏肌蛤繁殖力强、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因而又是福建闽东闽南对虾养殖重要的饵料来源。寻氏肌蛤是比较理想的对虾饵料,特别是夏秋高温期投喂,水质不易变质。因此进行寻氏肌蛤的人工增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寻氏肌蛤也称海瓜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咳喘等功能。海瓜子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份,含有多种营养元素。
而且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海瓜子在3月和8月这二个月为最佳,此时的海瓜子头大脂厚,体黄,味道鲜美,海瓜子吃法各异,一般有葱油、干菜海瓜子、茄子海瓜子,也可以酒渍、腌制。
沿海人们一般也最喜欢食用腌制的,其制作方法是挑选个大且鲜活的黄泥螺,筛去海瓜子表面粘液,洗净、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内,加盐少许、黄酒若干,然后将容器口封住,腌制一星期左右即可。装盆后上面放几片蒜片即可食用。此菜的特点是保质期长,异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