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的筛选及其特征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9:46:26
字号:

为查证地球化学异常与成矿相关性或成矿信息程度,项目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圈定的555个局部地球化学异常、500km2Au异常密集带及所划分的3个东西向异常密集带、3个Ag异常带和15个综合异常的基础上,运用异常地质背景,异常元素组合类型、已知的矿化线索等综合信息与模式辨认相结合的方法,在地球化学圈出来选定或确定显著异常,以此作为地化异常核查的主要目标。具体选择为Hy-1、Hy-5、Hy-6、Hy-7、Hy-13和Hy-14共6个综合异常,其特征如下:

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的筛选及其特征

(一)Hy-5综合地球化学异常

该异常特征见表1-2-7。异常处于火石山-牛圈子早古生代裂谷带内,出露地层为中上志留世火山-沉积岩系,内有少量超基性岩侵入体。发现的拾金滩金矿化蚀变带位于该综合异常带的西段,Au矿化赋存于脆韧性剪切带内的片理化火山碎屑岩之中。据16个拣块样分析,大部分样品Au达g/吨级,最高为2.5×10-6,最低0.75×10-6。

表1-2-7 Hy-5综合异常特征表

该异常面积14.5km2,其中有Au异常4个(表1-2-9),为综合异常的主体。除Au13外,其余3个异常均处于拾金滩金矿化带上。从表1-2-9所见,该综合异常的水系沉积物因受截取粒级影响,超微细粒部分未得到反映,Au含量并不高。但从拾金滩详查壳地球化学样中,Au原生晕含量几何平均值均高出水系沉积物几何平均值一个数量级,有的最大值甚至可达两个数量级,这从实验室化探分析Au有大于300×10-9样品存在可说明。据此,依据它们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和含金硅铁建造直接关系,应是个有意义的典型地球化学异常。

除Au外,Hy-5的指示元素组合还有Au、Cu、Ag、As、Sb、Hg、Pb、Zn等,但这些指示元素的异常规模都不大。其中的前缘元素As13异常,面积仅0.84km2,但含量是营毛沱幅全图幅As几何平均含量的6倍,As平均值达17.08×10-6。其次还有Hg、Sb的小规模异常分布。经原生晕查证和地球物理测深证实在100~150m以下有强异常体存在,可判断Hy-5为1个矿致异常。其异常剖析图见图1-2-9。

图1-2-9 Hy-5综合异常剖析图

(二)Hy-1综合地球化学异常

位于调查区北端,北界出图未封闭,面积41.5km2。主要元素组合与异常特征见表1-2-8。异常位于勒巴泉前泥盆系增生地体内。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绿片岩相变质岩,岩浆岩有志留纪粗粒斑状花岗闪长岩、泥盆纪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在花岗岩内接触蚀变带和变质片理化地层中,可见含硫化物的石英细脉分布,异常查证表明石英细脉(或网脉)含Au、As、Hg较高,达强异常值,尤其在夹于石英片岩中的薄层硅质岩Au含量局部达65×10-9,同时As、Sb、Hg也特别高,Hg达740×10-9。而在蚀变花岗岩及外接触混染带的石英脉含W 很高,并发现白钨矿,照此,金、钨矿化应为同一地质作用产物。

表1-2-8 Hy-1综合异常特征表

Hy-1综合异常的水系沉积物中Au是主体异常,在测区面积为8.7km2,北边未封口。Au的几何平均值2.83×10-9,最大值6.2×10-9,其浓集地段在独山东,经3km2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及地表槽探揭露,该综合异常除Au1外内还有Au6-Au9共4个异常,但规模比较小。其中的Au7为一单异常,以东的Au8面积达1.64km2。野外调查还发现异常处于一个近东西向的剪切带上。经33个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样品,Au的异常强度并不高,最大值仅为51×10-9,但却出现一个长400m以上的As、Sb原生晕,连续性极好,内、中、外浓度分带清晰,As最高含量2406×10-6,Sb最高含量19×10-6.可能为一种隐伏矿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除此之外,在Hy-1的异常组合中,除表1-2-10所列元素外,As、Hg异常也较发育,其中As2异常面积最大达18.38kmm2,As几何平均值20.54×10-6,最大值54.8×10-6。另外,还有几个Hg的局部异常。其中Hg5和Hg6两个水系沉积物异常,Hg6面积为5.5km2,Hg几何平均值69×10-9,最大值153×10-9。

已被证实Hy-1综合异常中的W 异常由白钨矿化引起,主要见于云英岩化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石英细脉中或外接触带蚀变斜长角闪片岩内。所见Sn异常与W 异常伴生,其中Sn1异常与W1、W2异常重合,面积达8.5km2,几何平均值2.6×10-6,最大值4.5×10-6。根据Sn和W 的地球化学性状和成矿温度,应属与花岗岩有关的同一成矿成晕作用的产物。其异常剖析图见图1-2-10。

图1-2-10 Hy-1综合异常剖析图

(三)Hy-7综合地球化学异常

位于营毛沱湿地南侧,面积16.2km2,其异常特征见表1-2-9。

表1-2-9 Hy-7综合异常特征表

异常处于沙井子-平头山北西向帚状褶皱断裂构造带(晚古生代增生地体)西北端,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罗雅楚山组片理化浅变质碎屑岩、寒武系下统双鹰山组千枚状板岩和中-上统西双鹰山组薄层硅质岩。新发现的白石滩蚀变岩型金矿化处于异常西端的一向斜构造转折部位。地表矿化带长800m以上,宽大于200m,含矿蚀变砂岩风化淋滤强烈,其中见有大量蜂窝状淋滤黄铁矿。含矿地层为罗雅楚山组片理化杂砂岩,Au矿化主要与一些北西、北东向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有关,拣块样分析Au品位达4.6×10-6,而呈近东西向顺片理产出的石英细脉未见矿化,大多属一种热动力变质作用的侧分泌物。该矿化地段的岩浆岩不发育,主要为一些闪长玢岩和闪长岩脉,所见黄铁矿化和孔雀石化强硅化蚀变花岗岩脉主要出露于矿化蚀变带的南侧。

在Hy-7水系沉积物测量中Au46为主要异常,面积4.64km2,形态规则。Au46几何平均值3.4×10-9,异常衬度2.4,清晰度较好,含量最大值54×10-9,具内、中、外浓度分带。除Au46外,在Hy-7综合异常中还有规模稍逊于Au46的Au48、Au47异常。

该综合异常中除Au的异常外还包含有As、Ag、Sb、Mo、Cu、Zn等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为As23与Ag28(表1-2-11)。在该综合异常南端有Hy-9中的Au50异常,部分伸入Hy-70经查证,该综合异常指示元素原生晕很发育,前缘元素规模也较大,有盲矿体存在的明显征兆,判定是一个较好的致矿异常。

除上述外,在Hy-7综合异常内还叠置一个规模很大的Mo水系沉积物异常(Mom),面积达24.39km2,形态极不规则,西端有约7km2位于Hy-7综合异常内。异常的Mo含量几何平均值为2.91×10-6,最高含量为8.72×10-6,内具内、中、外浓度带。按异常形态和位置与金矿化关系不大,推测可能与寒武系中的硅质岩(黑色岩系)有关。

其综合异常剖析图见图1-2-11。

图1-2-11 Hy-7综合异常剖析图

(四)Hy-14综合异常(一口井综合异常)

位于测区南部近缘一口井一带,南未封口。其异常组合特征见表1-2-10。

表1-2-10 Hy-14综合异常特征表

构造上Hy-14综合异常位于花牛山-黑山裂谷裂陷带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寒武统双鹰山组的细砂岩、互层状粉砂质板岩和千枚状板岩,夹薄层炭硅泥灰质板岩和硅质岩。异常西南侧有侏罗纪花岗岩、英安斑岩、闪长岩、云煌岩出露。经对西部组合元素较复杂的6km2异常地段的地球化学概查,发现呈NW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有多处铁帽产出,但强度较弱。所见强褐铁矿化规模不大,断续延长约200m;Au异常峰值达50×10-9.重叠面积约0.8km2左右,单体仅几十米,厚0.1~2mm左右。铁帽矿物以褐铁矿为主,偶见星点状黄铁矿。据炭硅质泥板岩拣块样分析Zn含量0.56×10-2,Ag(4~20)×10-6,Au(0.2~1.08)×10-6,Cu(0.02~0.03)×10-2。铁帽上有宽80m、强度较高的激电异常。

该异常为中等复杂的Cu、Mo、Ag、As、Zn、Au等组合,异常源明显与铁帽有关,并发现发现铁帽带有较强的指示元素原生晕分布。

除此之外,与之东邻的Hy-15综合异常二者在地质环境、异常组合特征上十分相似。同样具有同Hy-14找矿指导意义,其异常剖析图见图1-2-12。

(五)Hy-13综合地球化学异常

位于大红山锰矿区及其外围,面积10.78km2,其地理位置与异常特征见表1-2-11。

图1-2-12 Hy-14综合异常剖析图

表1-2-11 Hy-13综合异常特征表

该异常处于花牛山-黑山裂谷裂陷带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冼肠井群浅变质细碎屑岩夹含锰硅质岩和不纯灰岩、寒武系碳酸盐岩与硅质岩,以及下奥陶统的凝灰质砂岩及硅质岩。区内断裂主要为东西向断裂。其中发育在锰矿西北边一条近东西向断裂,是区内Ag、As、Sb、Zn、Cu等元素的成矿成晕的重要控制性断裂。

在该综合异常中Ag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发育较好,并以Ag65为主体异常,面积11km2,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并具交汇断裂控制的等轴状特点,是区域上Ag异常南带的主要异常之一。该异常元素组合比较复杂,为Ag、As、Sb、Hg、Au、Mo等元素异常。其中,尤以As65异常面积较大,达15.38km2。

经核查,在综合异常锰矿北侧,出现一条近东西向原生晕异常带,并具成矿、成晕和构造蚀变带的特征,可能为一个银-多金属矿化带。大约在长3km 的构造蚀变带上,Ag、As、Sb、Cu、Pb、Zn、Cd等指示元素均有较强的原生晕和铁帽发育,但连续性较差,规模较小,浓集中心较分散。

在该异常中与锰矿有关的Mn原生晕主体为Mnl异常,面积达1.06km2,Mn几何平均值3167×10-6。标准差2.05×10-6。从民采规模看,为一个小型锰矿。此外,发育于寒武系与奥陶系断裂带上原生晕也比较复杂,可能是个比较分散的矿化的构造带,其综合异常剖析图见图1-2-13。

(六)Hy-4综合异常地球化学特征

位于Hy-5综合异常西侧,可能是拾金滩金矿化带的西延部分。其地质环境条件与拾金滩相似,异常面积较大,也应当是个Au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异常,且除Au、Ag、Cu、As、Sb异常外,还有W、Mo组合(表1-2-12)。经2007年核查,于W7单元素异常中发现了以白钨矿为主钨矿化,经槽揭露圈定出具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其综合异常剖析图见图1-2-14。

图1-2-13 Hy-13综合异常剖析图

图1-2-14 Hy-4综合异常剖析图

表1-2-12 Hy-4综合异常特征表

(七)Hs-6综合地球化学异常

位于营毛沱泉西侧,西端未封口,面积8.8km2,是个以Ag12异常为主体的Ag、Cu、Zn、As、Sb、Mo综合元素异常。异常特征见表1-2-13。

表1-2-13 Hs-6综合异常特征表

该异常处于沙井子-平头山北西向帚状褶皱断裂构造带(晚古生代增生地体)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寒武双鹰山组的杂色粉砂泥质千枚岩夹碳酸盐岩,中-上寒武统西双鹰山组的薄层硅质岩夹粉砂岩,下奥陶系罗雅楚山组变砂岩、硅质岩和泥质粉砂岩夹不纯灰岩。异常地段断裂构造和中酸性脉岩发育,地层褶皱变形片理化较强烈,由变质侧分泌形成的石英脉广泛分布。异常背景是黑色岩系(包括蚀变硅质岩)。从元素组合分析,该异常主要反映黑色岩系的高背景。经查证,主要是由指示元素形成具一定规模的原生晕,但浓集中心分散或浓度分带不明显。所见的破碎蚀变带主要发育在硅质岩中,但蚀变较弱、规模小、连续性较差。总之,该异常大体反映了高背景分散矿化引起的地球化学异常,其综合异常剖析图见图1-2-15。

图1-2-15 Hy-6综合异常剖析图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2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