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一气把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看完了,特别过瘾,这也是孙红雷继《潜伏》后又一部力作。这是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又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孙红雷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出身旧军人家庭、生性顽皮的公子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人民共和国将军,在剧中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跨越了中国的大变革,直至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的整个过程,饱经沧桑。当他的枪口对准自己同胞,他曾经迷茫过,在他的恩师瞿恩的正确引导下,杨立青真正懂得了革命,在革命最低潮的时期,毅然加入了中国***,开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即使当他被自己的同志误解的时候,杨立青始终没有动摇过这个信念。这些是我们现代人没有办法理解的,其实,那个时期很多的有志青年,都在寻求着一条解放劳苦大众、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当他们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时候,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面对国民党反对派无情的滥杀,仍然前仆后继,无数的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孙红雷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演可圈可点,即使剧中有一些小做作的地方,作者以为那也是他的表演风格,无伤大雅。能把一个距离半个多世纪人物表演的那么生动,活灵活现,说明孙红雷已经下个功夫了。应该感谢他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更希望孙红雷以后能给我们创作更加精美的影视作品。
《人间正道是沧桑》本来是作为今年央视开年大戏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走西口》顶替,直到6月才开始在央视一套、八套同时开播。这样引起了很多猜测,作者以为可能于剧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有关,就是男三号主角瞿恩,其实,大家看了以后基本都以为这个角色说的就是瞿秋白,瞿恩的原型应该就是瞿秋白。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1925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1927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期“左”倾盲动错误,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瞿秋白1935年2月26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瞿秋白是中国***早期的主要***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这也是第一部反映瞿秋白同志生平事迹的影视剧,如何把握尺度同样也是一个难题。该剧瞿恩的扮演者孙淳,比较准确地演饰一位革命导师,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光辉形象。
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能不说一下剧中二号男主角杨立仁,他同样开始也是一个思想单纯的年轻的革命者,但是,他加入了资产阶级的政党国民党,并且他为之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在自己的家庭里作为大哥,他同样愿意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但由于信仰的不同,根本不能和他的弟弟杨立青达成共识,一个资产阶级的走卒,怎么可能和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呢。和杨立仁一样的特务们为了铲除异己,不惜“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掉一个”疯狂地残杀***人及思想进步人士,就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杨立仁们仍然不忘记对***人的伤害。前几天在央视一套开播的电视剧《烽火不息》就进一步描写了那个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是如何对待***人和进步人士的。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略杀,不仅没有吓到***人,反而是***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且,使许许多多的进步青年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障碍,走向革命圣地延安,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怀抱。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中国革命的那一段历史,剧中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无可忘怀的印象:为了党的秘密宁可把牢底坐穿的瞿霞;为了革命,默默支持儿子工作的瞿妈妈;丈夫牺牲,儿子遗失,但仍然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坚强工作的林娥;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的老班长范希亮;在无数次不愿意镇压自己同胞,积极抗日,最后毅然决然起义的老将军董建昌;积极要求进步,放弃优厚生活走向革命的杨立秋等等。该剧人物性格显著,结构紧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但是,即使再好的电视剧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后几集说教的就有一点多了一点,许多人物结尾没有很好的叙述,有一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又如,杨氏兄妹的感情戏,特别是杨立仁,为什么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就不能有一个好的生活伴侣呢?这一点,作者以为有一些太牵强了。不过,暇不着玉,这一部电视剧的确值得观看。
我个人认为《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作品还是很优秀的,非常正能量。
该剧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国民党和***,他们因政治信仰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
这样,国共两党之间的恩恩怨怨,被成功地纳入两个家庭之间的恩怨情仇。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黄埔军校的内部斗争、四一二事变、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穿插其中,构成故事演绎的背景和线索,使整个故事显得有历史的厚重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本剧也较以往的革命叙事大有不同。
杨家兄弟二人的形象对比鲜明,哥哥沉郁而理性,弟弟阳光而感性,颇能让人联想起这两个党派各自的最高***的性格差异。作为革命***的瞿恩,本剧着力要表现的是他的真诚、豁达,以及最重要的——乐观。有些人从他的姓氏上猜测他的原形或许是瞿秋白,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这个从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一看便知。我更愿意这么想,这个瞿恩身上集合着中共早期的那一代导人身上的所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集合体,而不是以某一个人为原形。?不管是国民党这边的杨立仁、杨立华、楚材、董建昌、范希亮等,还是***一边瞿恩、杨立青、穆震方等等,我们从中找不出传统意义上的反面角色来。这是导演张黎的一贯风格。张黎的历史剧作,对历史人物一贯抱有“理解之同情”,这使他的剧作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和饱满,具有立体感。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