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菩萨顶、碧山寺、佛光寺、广济寺、金阁寺、南禅寺、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镇海寺、尊胜寺、延庆寺、岩山寺、杨家祠堂、白求恩纪念馆
简介: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馀座,经历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每逢盛夏,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每年6月举行盛大的骡马交易大会,进行物资交流、文艺会演和消夏避暑。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座。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五台山好玩吗?有好多朋友问过小编,五台山是个圣神的地方,当你踏进五台山哪一片土地的时刻,就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五台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斋饭也是值得一尝的,有些斋饭是由山珍药物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
推荐必去景点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
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於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塔院寺
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寺前有木牌坊三间,玲珑雅致,为明万历年间所筑。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寺内有释迦牟尼舍利塔和文殊发塔而得名。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二十层,各层满放藏经。供信士礼拜与僧侣颂诵。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约60米,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千米。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鼎新寺院,名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的。
佛光寺内殿堂高大,层层相叠,而且而局疏郎,主次分明。东大殿踞于高台上,外观简朴大方,门、窗、墙壁、斗拱、柱、额等全用朱色涂刷。
东大殿内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的35尊。释迦牟尼佛端坐于佛坛正中,阿弥陀佛居右,弥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这和一般寺院不同,一般寺院都是文殊菩萨在左,普贤在右,因为中国古代的座位次排列以左为上;而在佛光寺和尚山所有的寺院中,却都将文殊塑在佛祖的右边,普贤塑在佛祖的左边,右智左理,这是表示理智涉入之胎藏界曼荼罗的。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