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黄鳝想要防逃,应该怎么做?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6:55:57
字号:

黄鳝也称为鳝鱼、长鱼,为一种底栖鱼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钻洞,自然环境下一般都是躲在洞中不怎么出来的。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现在野生产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了,因此很多水产养殖户已开始去养殖黄鳝。对于黄鳝养殖来说最常见的模式就是网箱养殖,近几年在有些地方出现的水泥池养殖的方式,也有少部在田里直接粗放养殖。

稻田养黄鳝想要防逃,应该怎么做?

稻鱼养殖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本着循环利用的特点,确保着粮食品质的提高和水产品的优质。这种生态种养方式,可以确保农产品的优质,在市场中的贩卖优势很明显。我们这边也有人在农田里喂养泥鳅、黄鳝,一年赚上10多万,让人很是羡慕。

泥鳅黄鳝过去在农田里比较常见,每次插秧的时候都可以抓住一些。不过随着化肥农药的使用,如今的野生泥鳅黄鳝已经很难看到了,而市场中对这两种鱼的需求很高,毕竟它们营养美味,食用价值比较高,市场价比一般的鱼要贵上很多。因此很多人都会人工养殖,不过想要避免泥鳅黄鳝的逃逸,还真是一个麻烦事。

像我们的一个人,他起初养殖的时候,年年都会被鱼逃逸的问题折磨。每到夏天的时候暴雨袭来,水田里都是水,像黄鳝这种东西个头又大,逃窜很容易。逃走之后就会顺着大沟大河游走,很难再将其抓回来。不过只要注意好方法就可以好很多。

首先就是购买防逃网,在网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实耐用才行,要能够耐盐碱、腐蚀、水浸。在最好多铺设几道,毕竟黄鳝喜欢在一个角落里不停地钻。在铺设的时候,挖上1米深的泥巴,之后将网铺设下去,然后用上泥巴垫平,不过3年就需要更换一次。

其次就是在农田的四周铺设水泥墙,挖上1米左右的泥巴,之后用上砖头垒成墙,然后用上水泥泥好,这样就可以避免钻洞逃逸。不过在暴雨来临的时候,还需要及时的放水才行,不然黄鳝还是会跑!

鳝鱼稻田养殖技术

在稻田养殖的黄鳝,其生产飞跃期在翌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这段时间。这个生长飞跃期比自然界中生长的黄鳝要提前15~20天。其原因在于:①人工养殖黄鳝的田块出蛰复水较早;②复水后所保持的水层较浅;③养殖水面的日照充足。黄鳝生长飞跃期,是仿自然稻田养鳝的黄金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应做好下列管理工作:(1)及时复水养鳝稻田(囤养黄鳝的稻田)一般在3月中旬复水。复水时,先注水3~5厘米,让其自然落干1~2天后,再注水5~7厘米,亦让其自然落干1~2天后,正式复水。正式复水时,先保水10厘米,待到4月中旬时,管水15~20厘米。5~6月期间,管水在20厘米左右。(2)免施任何药物黄鳝生长飞跃时期,自然界水域或仿自然养鳝的稻田中,病虫害指数极低,加之气候温和,水质清洁,各种抗病、抗毒的水草也生长旺盛,因此,在这一时期,完全可以免施任何防病治病药物。(3)保护水草留心观察者不难发现,养鳝稻田在3~6月期间,都会自然生长着不稀不密的有利黄鳝养殖的水草,如看麦娘、土大黄、半边莲、盘龙参、野燕麦、紫云英和黄鹌菜等。对于这些有益于黄鳝养殖的野草,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如果有些田块缺乏这些野草,可以在第一年的秋冬时节播种培育。有些养鳝稻田(特别是初养黄鳝的田块),也会生长一些有害黄鳝的毒草,如毛茛、舌毛草和三白草等。对此,应人工拔掉它。(4)倾投活饵黄鳝在进入飞跃期之后,自然界水域中可供黄鳝摄食的小鱼、小虾、小虫甚多,特别是淡水小龙虾幼苗,几乎有水的地方都有大量存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范),这时应抓住机遇,大力捞捕,倾投于田内,供黄鳝自行捕食。笔者认为:黄鳝生长飞跃时期,各种幼小的水生活饵,在养殖范围内,投得越多越好。就1000米2养鳝稻田而言,每周向其内倾投100~200千克也不算多。(5)坚持人工投食黄鳝生长飞跃时期,坚持人工投喂腥饲料或黄鳝专用商品饲料,是保证黄鳝快速飞跃生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人工投食要“四看”:①看天气投食:天气晴朗时多投,天气不好或水温低于20℃时,少投或不投。早期投食量为4%。②看黄鳝摄食剩余情况增减饲料:黄鳝饲养员要坚持每天早晚观察并检查黄鳝觅食情况,如发现投喂的饲料有吃剩的现象,应减少投食量;如发现投放的饲料15分钟左右就被抢吃一空,则应考虑增加投食量。③看水田中活饵多少投食:某田活饵投放的数量多,就应考虑少投;某田活饵投放的数量少,就应考虑多投。无论活饵的投放量多少,每天都应坚持或多或少地投食1次(除恶劣天气外)。④看水温投食:水温在18℃以下时,不投食;水温在18~20℃时,按黄鳝体重的3%投食;水温在21~23℃时,按黄鳝体重的4%投食;水温在24~26℃时,按黄鳝体重的6%投食;水温在27~30℃时,按黄鳝体重的8%投食;水温在31~32℃时,按黄鳝体重的5%投食。(6)加强敌害防控黄鳝生长飞跃时期,是蛇、青蛙、泥蛙和田鼠等敌害生物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对此,应加强管理,坚持夜间巡查,切实做好夜间捕蛇、捕牛蛙和灭鼠等工作。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稻田养殖黄鳝,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本身也为黄鳝栖息创造了条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收获了一定数量的黄鳝,综合效益显著,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 1. 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2.稻鱼工程建议 ①加高加宽加固田埂: 一般田埂应有大于0.4米宽,并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实不漏水,并在田块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②平整田块: 在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③翻耕、暴晒、打碎泥土后,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3月底4月初,排水沟放50~100公斤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黄鳝摄食。 3. 水稻栽培要求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 4. 鳝种放养 选择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发黄或棕红色的苗种。一般每亩放养30~50 克/尾的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泥鳅。泥鳅上下窜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放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5. 饲养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肥活、溶氧丰富。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饵时间,经过1同至2周的驯化,即可形成每日上午9时、下午2时、傍晚6时的集群摄食习惯。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小鱼、蚯蚓、蛆等鲜活饵料,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30%~50%。把活饵放入排水沟,让黄鳝自由采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生长期间也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配合饵料,分多点投喂,确保黄鳝均匀摄食。动物性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勤检查食物,捞出剩饵,剔除病鳝。高温季节加深水位15厘米左右,以利于黄鳝生长。暴雨时及时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鳝鱼外逃。 6. 水质调节 黄鳝和水稻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水质调节要根据水稻的生产需要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控制无效分蘖,也利于黄鳝生长;生长期间,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并加高水位10厘米。每15天左右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0~15克。在闷热的夏天,应特别注意黄鳝的活动变化,如身体竖直、将头伸出水面,表示水体缺氧,需加注新水增氧。 7. 田间管理 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和养鳝之间的关系,注重养鳝与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农药时,宜施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里。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9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