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餐饮业属于传统性的盈利行业,要做好靠的就是精打细算。开一家大排档,每天和吃打交道,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愿。表面上看起来,开餐馆就是找个店面支起炉灶,把菜炒了端给客人。实际上,即使开一家很小的餐馆,都有很多环节、很多琐碎的事情。原料如何采购最省钱省心?设备怎样配置最合理……有时候,一些环节是否做到位,直接影响着这个餐馆的成败。
创业初期如果人员不够,那么每天坚守在这个小餐馆,采购员、收银员、餐厅经理就都得自己扛着了。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厨房里的菜肴原料有没有被浪费,自己得盯着点。客人吃完后,什么菜剩下最多,都得自己亲历亲为,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服务过程中,客人的要求各种各样,服务员如果经验不足,引起顾客的不愉快,下一次的生意就不一定有了,自己出面来办,让利打折立马决定,顾客觉得老板爽快,下次肯定还会想着再来。
由于不知你在哪个城市,所以还有些具体到区域性的问题没法帮你回答
大排档之间也有着残酷的竞争。食客多的摊点,不用老板吆喝,聚来的客人会越来越多,而食客少的摊点,则越来越冷清,又由于很多人吃东西有恋旧的习性,吃了一家觉得好,下一次会主动再来。由此造成的马太效应,使火爆的摊点兴旺发达,冷清的摊点则难以为继,最后收摊关门。关门也无所谓,自然有新的人抢占进来,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上演。做大排档的生意,看着热闹,其实很辛苦。每日守着日落黄昏时开始上班,摆摊设棚,炒菜待客。没有客人时摊主清闲而揪心,客人多时,则恨不得多生出三四只手来,忙呼不停,一直到深夜,人群散了,摊主还不甘心,继续守着,希望客人再来一些,再多一些,天快亮了才收摊回家。这时摊主已是满身油烟,筋疲力尽。可是白天也是不能尽情休息的,要买菜,理菜,做好下一夜的准备工作。如此周而复始,大排挡的摊主,个个满脸憔悴。这些摊主,有许多是下岗工人。作为一种再就业渠道,政府尽管也头疼大排挡带来的诸如饮食安全、城市卫生等问题,但还是暗暗鼓励的。
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大排档中可一眼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