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艺范儿夜店开业祝福语
2、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
3、相宅而居,骏业开张安乐土;多财善贾,鸿名共仰大店家。
4、清香抚面,龙气兆祥,庆开业庆典,祝买卖春意浓,福财如水来!
5、您带去春的活力,在这里幸福的日里头,祝你生意兴隆!万事大吉!
6、好朋友文艺范儿夜店开张如何写祝福语,为您梳理带来一些材料,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7、开门做买卖,但愿此后得意洋洋,精准备做生意,祝你此后人生豪迈,持之以恒有耐心,但愿一生一世都顺意,生意兴隆。
8、送你青瓷,但愿比较发达起源于此,送你唐三彩,祝你接受八方财,送你小短消息,希望你的认真获得全新,弟兄,生意兴隆。
9、祝你买卖好,诸事无苦恼;祝你福财广,客人赶不跑;祝你用户评价妙,日夜进纸币;祝你心里美,惠及人类!祝生意兴隆,开业大吉!
10、开张很高兴,六六六,顺风顺水朝前走;开业大吉,八八八,恒发隆发发发发;营业大乐,九九九,好运气财气到永久性。祝你生意兴隆!
11、祝生意兴隆遍及大亚湾幸福城,财源茂盛盖过大重九,财源滚滚胜于红河州,日进斗金脚蹬万宝路。今日你店营业,我的祝福请笑纳。
12、送你一棵金钱树,财源滚滚抵挡不住;送你一朵好运气花,财神爷每天来帮助;送你一句祝愿长,生意兴隆财运旺;祝开业大吉,财气持续!
13、一人开店不易,三心二意四奔忙,五颜六色看了脸,七上八下拜过神,九九归一终开张,十全十美营业日,为你祈祷开业大吉,财源滚滚
14、恭喜新店开业,送上我的庆贺,送您一个招财貔貅,愿您财源滚滚,送您一棵金钱树,愿您财源茂盛,送您一尊大财神,愿您财源滚滚。
15、贵店今日营业,送上一副对联表述我的庆贺,上联:未来展望老总工作火火荣华富贵长;下联:恭祝贵店财源滚滚买卖旺;横批:来势汹汹!
16、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命人现属天象奇观,发觉将遇金**气温,装点细雨,此乃吉兆,掌握好此突破口,你的买卖一定兴旺,蒸好日上!
17、盼望,盼望着,开张的鞭炮响了,亲朋好友的欢笑声更亮起,心非常光鲜了,梦挨近了,无论来到何地,我还支持你,给油!祝福开业大吉。
18、新店开张,特送经商之道:和气多一点,福财大一点,服务项目好一点,生意兴隆点,接待客人友善点,发财路更宽点。另祝福:开业大吉。
19、新店开张祝你:生意兴隆通四海,开阔天空任你飞,奔向云宵,一展凌云壮志。财源茂盛达三江,江水深远凭你游,游到天宫,重现王者英雄风彩!
20、门店营业,火爆日,买卖好,财气好,日子渐好。理想近,取得成功望,将来幸福快乐未来展望。开启单独运营梦,逐渐拼搏努力情,但愿诸事畅顺。
21、一声祝愿,意味着的是真心实意,一声问好,意味着的是真诚,一份信仰,愿的就是你高兴,一条短消息,真心诚意的表述祝福,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22、三江消费者盈门至,百货商店称心如意满大街春。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五湖寄迹陶公业,四海交游晏子风。祝你福财通四海,买卖畅三春。
23、但愿一年365天天天发家致富,8760钟头时刻挣钱,5256000分分彩分兴旺,31536000秒秒秒好运气;生意通四海福财贯东西南北运营全球,事业兴旺生意通四海,兴旺发达做生意福财汇三江!
24、人生道路一条路,开实体店走大道,自身来掌握,方位多掌握,明日有光辉,今日要乐观,买卖靠闯荡,日子靠运营,取得成功靠积累,机会靠人脉关系,诸事有条理,买卖皆称心,但愿诸事成功。
在广东惠州月薪多少才能让生活过得去?
20多年前,黄保欣是香港有名的“塑料原料大王”。在企业经营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做出了服务国家发展和香港社会大众的新选择。他曾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加政治和经济两个小组的工作,1998年,他当选为第九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直至2003年。 今年9月,86岁高龄的黄保欣接到北京统战部的电话,问他要不要到北京看国庆60周年庆典。黄保欣很高兴,但他还是在电话里向本刊记者抱怨了一句:“这次是用海外交流会的名义请我,还通知说70岁以上的不安排10月1日的活动,那就是说不能去观礼台看阅兵了。”紧接着,他又笑了,“不过,在北京饭店看看也不错了!”
如果算上这次,黄保欣已经到北京看过3次国庆阅兵。第一次是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已经签署,北京方面请港英政府组织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国庆,当时的香港总督尤德选了16人,其中就有黄保欣。当时尤德让16个代表用英国护照签证,不允许用回乡证,这让黄保欣耿耿于怀。那次国庆,当北大学生举起“小平您好”的横幅的时候,黄保欣心潮澎湃。这之后是1999年,50周年大庆,黄保欣作为香港地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庆典,黄保欣说:“我这今年86岁了,有机会亲自参加3次国庆庆典,看到现在有个强大的国家,很满足了。”
黄保欣是福建省惠安县人,父亲是西医,新中国成立前,曾任惠安县仁世医院副院长,母亲是农民。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7个兄弟,在兄弟中间,他排行老大。
黄保欣从小成绩优异,后来考入了国立厦门大学,专攻化学专业。因为生逢乱世,国家和民族所遭遇的磨难从小就深深烙印在黄保欣的心里。“‘九一八’事变时,我上小学,老师让每个学生画一张东三省地图,让我们要记得东三省,要把它收回来。”
黄保欣的家庭很特别,信仰基督教,却出了不少***员。他回忆说:“我二弟在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1948年就参加了地下党,后来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研究员,参加过抗美援朝。老三也是在高中时参加地下党。我念初中时,国民党县党部一直邀请父亲参加,但他就是不去。我有一次看到他书房抽屉里有一个中华苏维埃的铜币,当时心里有点诧异,但不敢问。他还读了很多进步的书,像邹韬奋办的杂志,我也从小看。”
1946年1月,黄保欣和同是厦门大学毕业的校友吴丽英结婚。内战爆发后,黄保欣再也无法继续教书。此时,他在菲律宾的华侨姑母回到香港重新开张在“二战”期间被迫中断的生意,黄保欣就和妻子一起去了香港,吴丽英在爱国学校培侨中学教书,黄保欣则帮助姑母照顾生意。
当时的公司很小,只有6个人,但黄保欣对祖国的感情却很深。他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香港一共只有两面五星红旗,其中一面就是他挂起来的。“那个时候胆子也蛮大,当时也没想会那样突出,后来在北京谈到挂旗的问题,港澳办的人证实,说当时是两面旗。”他回忆说。
1952年,黄保欣回到广州,找到先前在香港做生意时就认识的朋友,提出想回国工作。等待期间,厦门组织了第一次对外开放的土特产交流会,香港福建商会组团参加,经过广州的时候,团长病了,黄保欣代理团长,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
“停留了很久,来时穿的都是秋天的衣服,但工作一直做到了冬天,回到香港我就病了,医生告诉我要休息一年。”黄保欣不得已取消了回国计划,决定留在香港后,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做生意。
“之前,我的公司主要做一些土特产。我是念化学的,一直觉得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就想,既然已经决定要做生意,就要做自己在行的。”1958年,黄保欣与朋友合资,建立联侨企业有限公司,开始做化学生意。联侨最开始的业务包括有塑料、电池、橡胶、搪瓷工业的原料供应,之后,慢慢转向了以塑料为主的贸易及制造。
那时,香港的塑料工业刚起步,很多工厂缺乏专业知识。“比方说买原料做塑料花,看原料行不行,没有科学的办法,就用牙咬一咬,软的做叶子,硬的就做枝子。我就告诉大家要看溶解系数,溶点在10以下的做什么,10以上的做什么等等。”因为黄保欣为塑料行业的同行普及了很多专业知识,受到业内尊重,很多塑料类企业都成了联侨的客户。
市场扩大,技术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黄保欣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率先向厂商提供技术性数据和市场情报,并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其塑料注塑机更是占到全港同型入口机器60%到70%的市场,成为市场上最权威的供货商。
1974年,香港塑料业界专门成立了香港塑料原料商会,黄保欣被大家推举为商会主席。香港塑料产品成为香港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黄保欣也赢得了“塑料原料大王”的称号。
“做生意第一要讲信用,不要掺假,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还有就是财务健全,我从没有钱开始做生意,从来不在财务方面出问题。在香港英治的时候,我拿了两个勋章,其中一个是1987年授予的英帝国司令(CBE)勋衔,专门感谢我在立法局财务委员会上的贡献。那时候,我一直说,香港地方小,政府花的钱不能太多,他们花的钱超过GDP 18%的时候,我就建议降到15%。经过努力,最后降到了16%左右。”
就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黄保欣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将企业的发展全权交给了妻子吴丽英去做,自己则投身到社会事务中。1962年,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改选,他被选为会董;1972年,他以厂商会代表身份被委任为香港贸易发展局委员及工商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当时,法国对香港部分货物,例如玩具等采取进口限制,但法国的香水、洋酒等产品却在香港畅通无阻。黄保欣认为这种情况不合理,因为他的提议,香港贸易发展局同法国谈判,不但成功打开了法国市场,更在法国设立了办事处,成功推动了法国商界到香港投资。
1979年,黄保欣获任香港立法局非官方议员,他在香港立法局工作近10年,关注领域涉及经济、教育、廉政等很多方面,1977年获得英国女王颁授OBE勋章,3年后荣获“太平绅士”称号。 在香港记者眼里,黄保欣是另一种人。“1980年的时候,香港记者问我,你为什么这样爱国?我说,我和你们背景不一样。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或者那些在香港长大去国外念书再回来的香港人是很难理解我们这种经历过抗战,从内地去香港的人的情感的。”
“‘文革’的时候,我在法国做商务访问,法国外贸部长请我们吃饭的时候,有个记者问我,对现在中国的‘文革’,你怎么样看?我说,我是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懂得中国,中华民族不是愚蠢的民族,这种现象总有一天会纠正过来,中国一定是会强大的。这句话现在是实现了。”
1980年,中英政府将香港主权回归的问题提到正式议程上来,立法局就英国要不要把香港归还给中国等问题展开辩论。黄保欣坚决主张“香港本是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黄保欣有一张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合影,这个照片是有来历的,黄保欣说:“1984年,撒切尔夫人向香港立法局介绍中英谈判情况,在(晚宴)谈话时我就跟她讲,我说你跟北京的谈判,要以大家是友好的国家朋友来解决历史上的问题,假如用很强硬的态度,你做不了的,你只能用比较妥协的态度去做。”
“后来有人提出‘主权换治权’,也就是说主权回归后,对香港的管治权再由英国保留30年,我是坚决反对的。当年,中国人民为了夺回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8年浴血奋战。今天,当英国人统治香港的期限结束的时候,没理由再让中国人继续蒙受历史遗留下的耻辱。历史的错误一定要纠正。”
1985年,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黄保欣任委员,参加政治和经济两个小组的工作,并担任了经济专题小组的港方召集人。黄保欣说,在政治方面,他认为一定要循序渐进;在经济方面,他力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并坚持在“基本法”中写明“外汇不受管制”。“香港没有国防费用,国家也不用香港纳税,所以我认为,香港政府开支不能超过国民收入的20%。香港政府认为绑得太死,最后这个比率没有定死,但是大家都认可政府开支要与国民收入有个协调。不管制外汇,钱在香港进出方便,投资人没有顾虑,因为一旦管制外汇,本来就对香港回归有疑虑的人马上会跑掉。这些都反映在经济法第五章里。”
也是在同一年,国家决定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但香港人普遍反对,因为大亚湾离香港只有50公里。反对理由是:第一,核电是不安全的,第二,中国人管核电更不安全。而随后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更加剧了这种忧虑与恐惧。“当时香港找了100万人的签名送到北京”,黄保欣又开始为核电站的建设奔忙。
“我是立法局议员,有机会发言,刚好我的第四个女儿在美国,是物理学博士,那时候,她的工作就是在一个建设核电厂的大公司里当工程师,所以她提供很多核电数据给我,我讲起来就头头是道。香港立法局组织了一个大亚湾核电小组,我做召集人,在辩论的时候我说,第一,核电是安全的,第二,中国人绝对有能力做好。另一方面,我们就跟大亚湾联系,取得资料去解释。后来,小组其他几个人向政府建议,组织一个大亚湾核电安全咨询委员会,由香港和内地人共同组成。委员会在1988年夏天成立,我又出任了主席。每一次开会,都有几十个香港人提问题,我们实事求是地回答,到后来争议就越来越小了。”
“中国在华南有两个大工程,一个是香港机场,另一个是大亚湾核电站,两个我都参加了,这是我的荣幸。”黄保欣说。
与建大亚湾核电站相似,关于香港机场的建设,在当时也有争议。这一次,有疑议的一方是内地。“1989年,香港港督卫奕信宣布了被称为‘玫瑰园’的大计划,决定以耗资超过1700亿港元的巨大财力兴建香港新机场。内地当时有很大的疑问,认为是英国人要掏空我们的钱。我和一些爱国人士的看法是应该要建的,我们因此有机会到北京跟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建议让英国人来建设,因为建好以后,对香港有利,而且是英国人无法带走的。”
1991年,中英就机场建设达成协议后,联合成立了新机场及有关工程咨询委员会,黄保欣获任为委员会主席,负责监督工程计划实施。1995年,黄保欣又被委任为机场管理局首任主席。
新机场首期工程原计划先建一条跑道,当时,香港方面都认为将来一定不会够用。黄保欣上任几星期后,果断做出决定:“提早兴建第二条跑道”,并提交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讨论。1996年5月30日,特区政府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同意机场管理局立即着手进行第二条跑道及相关工程所需的设计和建造准备工作,于1997年提前动工。这些提前增建的设施将使新机场运作首年的跑道容量,每小时增加至50架次航班,至少确保10年内机场的客流量畅通无阻。
1998年4月,香港新机场主体工程在预算内如期竣工。当年7月6日,机场就正式启用。1999年3月,黄保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接受了香港新机场被选为20世纪世界十大工程之一的荣誉。“这是香港人努力的成果,是所有人的光荣。”他说。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基本法”以后,身为基本法起草委员的黄保欣转而参与“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工作,并兼任中心副主席职务。“因为1990到1997年还有一段时间,大家觉得应该有一个机构来延续这种工作,中央就提出组建一个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打出经济两个字,港英政府比较容易接受些。后来港英总督彭定康发出一些不好的声音,中央就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备工作委员会。”黄保欣回忆。
“彭定康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中关于政治发展部分,违背了‘基本法’及中英双方的协议。我在电视机前看完全部报告后,当晚就写了一篇商榷文章,提出异议,第二天,文章就在三份报纸发表。”预备转为筹备后,黄保欣被委任为港事顾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委员,并继续参加政治、经济两个小组的工作,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是黄保欣与很多中国人一样永生难忘的一天,同时,也可能是他最为忙碌、最感自豪的一天。“1997年6月30日晚,在滂沱大雨中参加了英国方面的告别仪式、告别宴会、中英交接仪式、行政长官宣誓、立法会宣誓成立等等过程,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3点。7月1日早上7点又赶到机场坐飞机到北京,在中午接受人大常委会委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职务,随即就开会建议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基本法’附件三列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由此完成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
1998年,黄保欣当选为第九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在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5年任期满后,他又再次获得委任,并担任这一职务到2006年。黄保欣很看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荣誉。香港地区选人大代表,由选举委员会选,黄保欣说,很多人都想做。“第一次我人气很高,选上了;第二次,因为年纪大了选不到;但是后来又有几个人大代表去世了,所以第十届我是增补进去的代表。”他补充了一句,“我就不计较了。”
这是一段让黄保欣说起来激动不已的经历。“我第一次到北京开人大会议的时候,当场流泪了。小时候,国家落后,我父亲常跟我讲,要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所以当了人大代表后,我当时有个想法,人大代表在香港不需要太多活动,在香港我也担任公共职务,但其实最感兴趣的还是内地发展。”“我在内地不经常发表言论,但是在常委会里很关心内地经济问题,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就发表意见,鼓励国家发公债。当时一年国家发行1600亿元公债,我认为应该用在经济发展上,头两年基础建设很重要。”
还有一次,因为对国家建设资金分配政策有看法,他给当时的财政部长项怀诚打电话。“我跟他说,我有意见,咱们得谈一谈。我当时在北京,他很快就来到我住的宾馆,我一边说,他一边在房间的信纸上记,一张写完了反过来又写。”
黄保欣说,头几年,他认为应该发展东部,再过几年,东部已经差不多了,应该发展西部,贷款要用在西部,最后两三年,“三农”问题一定要解决。“我生长在农村,看到我妈要交田赋税,可是我父亲是做医生的,也没见他纳税。所以后来我看到国家取消农业税,心里非常高兴。”
“人大”讨论的时候,黄保欣还有一点是很坚持的。“国防费每年增长17%,别人认为太高,我认为还不够。军事力量一定要建设好,不能让人欺侮。”
黄保欣说:“我们国家太大,人口多,民族多,民权方面不能一味学习西方。目前的做法是适合这个时代、环境和国民素质的。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最适合目前环境。从1978年到现在,有缺点,但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总的方向走对了。60年过去了,国家前途很好。”
回顾这一生,黄保欣感慨:“因为把精力用于社会公务,我做生意没发大财,但是家里人都认为我是对的。我有一个宗旨,绝不用地位牟取利益,或许这是我在香港人印象里还不错的原因吧。”对于一生中那么多的角色转换,黄保欣说,“角色有转变,但在心里是一样的,做一个中国人,尽量为国家服务,希望国家好。念大学的时候,战争时期,吃饭也不要钱,学费也不需交,什么都不要钱,国家培养了我们,所以我们觉得是欠了国家一辈子,应该要还的。回过头来看,就是要对得起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作者:李翊)
我就是惠州本地人,惠州是一个刚从三线升级到二线的城市,物价浪费水平都算中等。当然,工资我个人感觉还算是挺低的,以身边朋友为例,男性在五六千以上,女性两三千以上。
不知道你说的日子过得去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家庭月收入八九千我觉得都过得去,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除了幼儿园,孩子读书基本都不用花钱,一个家庭一个月伙食费三千左右,如果是租房的租金也不会很贵,日子肯定还是能过的。
以朋友为例,家庭比较困难的是H朋友,家中四个孩子,现在三个在读小学,最小的一个才二岁多,妈妈全职在家带小孩,整个家庭只有爸爸工作,一个月收入为五六千元,生活比较困难,质量也比较低下,一天只能买一点点肉吃,有时甚至没有买肉,就吃自己种的青菜。这种日子就比较难过吧。
生活上都是过得去的朋友,一般家里只有两个或一个孩子,本地至少有自建房,不用为房子发愁。所以生活都还算可以。
生活比较好的,月收入都在一两万以上。有房有车,日子过得还是很潇洒的,这种大多都是以做生意为主。
收入多少才能过得好。我觉得跟三大因素有关系,收入总额、当地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自身消费习惯、家庭情况息息相关。
惠州在国内算二线城市,在广东省内经济排老五,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之后,GDP总量3800亿,但惠州地广啊!不均衡,只能勉强算个珠三角城市。
人均收入水平呢?惠州人均收入3万多,城镇居民收入接近5万/年。这个水平基本达到广东省平均收入水平。
所以在惠州只要年收入在5万以上,就是月薪4千以上就是合格的,达到了人均水平了。一般来说衣食住行是没问题的啦!一个三个之家,夫妻双方收入合计10万以上,基本能养家了,小孩消费2万,供房3万,衣食行4万,剩下的1万零花应酬,比较拮据。这个前提是在2015年前买了房哦,那时候惠州市区房价在6千元以内,现在不得了,均价达到了1万,好点房子要14000每平。
如果是还没买房的,生活要过的去,年收入起码要8万以上,夫妻双方收入合计16万以上,才能过的相对体面一些。起码还能逛逛佳兆业、华贸、港惠了。
吃的,穿的方面,惠州消费都不算贵,主要是房子,房子,房子决定一切,有房了,什么都好说。另一个就是小孩消费高,各种幼儿园补习兴趣班要花去不少钱 。
当然了,跟个人的消费习惯也很重要了,不浪费,也不奢侈,总是好事。
惠州还是很适合居住的城市,城市不大,也不是太喧嚣,生活节奏不快。
在广东惠州月薪多少才能让生活过得去?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吧,月薪一万也有过不去的,月薪三千小日子也有过得去的。主要和个人的消费支出有关。看个人是否有房贷、车贷等固定大头支出。然后剩下的就是生活和日常开支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一、生活开支
昨天(2019年10月14日)的排骨已卖到了37元,五花肉34元,牛肉50元。随便5棵蒜苗就是5块钱。 三口之家一天的菜钱再怎么省50块钱是要的,一个月就得1500 。单身汉住宿舍吃食堂另当别论。
除非乡镇或农村有自建房的,但惠州480万人,相信绝大部分都没有。所以还得租房或供楼。所以有 物业费、电视+网费、停车费平均400/月是要支出的。另外还有诸如:
米油盐酱醋茶=300/月
煤汽、水、电=200/月
话费、购物=300/月
油费=800公里/月*0.5每公里=400元
以上常用支出,每个人都会有,基本已按最低标准来计算, 一个三口之家一月下来得3100元左右 。当然如果无车可以减去一项停车费+油费但也同样多出三口人的公交卡(300元左右)。
二、房贷
据惠州市统计局销售数据显示,最近5年全市的平均房价由5984元涨至10692元。具体到各区(2018年)均价:
惠城区:10778元
惠阳区:12645元
大亚湾区:12904元
仲恺区:8886元
以一套100平,均价8000总价80万的房子为例,商业贷56万, 20年月供3660 ;以公积金加商业贷组合,算你公积金满贷50万(需要夫妻双方都是惠州户口,都有缴公积金,否则一个人最多只能满贷30万) 一个月也得供3200元左右。
三、车贷
这个可以酌情减去,否则一辆买菜车怎么也得小1600以上的月供。
综合
生活开支3100+房贷3200+车贷1600=7900元。
一个标准的三口之有,有房有车最起码生活标准需要月支出7900元。 这还不包括应酬、临时性支出,一般家庭每月总会有几百上千的临时性支出。 也就是家庭月收入需要在8-9000左右,摊到个人头上则需要税后4500以上。 以惠州的四金缴纳标准22.3%来算则税前工资应为4500/(1-22.3%)=5791元左右。也就是每个月需要在5800块以上才OK。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与状态都不一样,如果是一个单身汉无房无车住宿舍则按惠州最低工资标准来就行了,最多再加上500房租。
要看还不还房贷了,有没有娃了,如果还房贷还有娃的话一个月1.5万估计生活才能玩的转。因为每个月房贷和娃的开销加起来差不多要八九千了。剩下的钱也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但是惠州总体薪资很低。月薪过万的单位不是很多。所以在惠州生活还是挺辛苦的。
虽然惠州这个城市很美,城区就有5A级的景区西湖、红花湖,还都是免费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园、景点也很多,人们生活也都挺悠哉悠哉的。但总觉得这新二线的城市生活成本也没比一线城市低太多。
在惠州生活,这个要因人而异,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果是单身,月薪5000到6000生活肯定是没问题的。前提是没车贷没房贷情况下。如果是结婚了,还有一两个小孩,家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月入5000的话你会很吃力,家庭各种开销,小孩的扶养费用等。
工资税后12K老婆税后7K有房贷、车位贷、装修贷没有车贷,日子还是过的紧巴巴的,难啊!
过得去?是要吃饱喝足还是有车有楼?
在这只能说说惠州的普工工资大体为3-5k,过不过得去自己掂量哦。
很难说一个定数的,钱多有钱多的花法,钱少也一样过日子,反正饿不死,冷不坏。很奇怪,有的人在城市生活,夫妻俩没工作,没经济来源,平时还打打麻将,好吃又懒做,照样生活得潇洒,不知是怎么回事。如果你高收入,去赌博,打大麻将,也是月头风光月尾穷,当个月光族,如果你低收入,省吃俭用,每月还有盈余,关键是看你自己是守财还是败财。
那看你过怎样的生活?我每个月生活费不能超过两千,不是一个人哈,两到三个人的生活两千元专生活木有额外开支生活水准不差,鸡鸭鱼肉蛋样样可以入口,啥也不缺呀,如果你想过人上人,天外天的生活那开支就无法封顶了,生活水平要量力而行,绝不能透支,也不能月月光,
没有一万块一个月 不能称得上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