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知道大学学籍档案里有哪些内容,大学毕业后学籍档案在哪里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大学的学籍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本科毕业档案里的主件最为重要,有的学校不提高中以前的档案,那些有没有确实不太重要,重要的主件应该有:
1、组织档案:团表、党表
2、高考材料:高考登记表、志愿书(现在是电子版了,一般不放档案,但有的单位要,可到高考时所在招生考试院出具)
3、本科入学登记表
4、入学通知书
5、毕业生登记表内附成绩单(可能有学籍登记表、学生登记表)
6、学位登记表
7、就业通知书(这个单子为白色,从它所在的一大张里撕去的的另一半是报到证,应该在你的手里,蓝色或**)
8、奖学金登记表(这个没有也没关系,除了你自己没人在意)。这些都是主件,其他都算附件。
大学毕业了学籍档案去向大学毕业生的档案有以下三个去向。具体如下:
1. 大学生毕业后就找到了接受户口的单位,档案和户口都转到工作的单位。
2. 大学毕业生后没有找到接受户口的单位,户口和档案留在学校。
3. 大学毕业生把档案和户口放在人才市场交流中心。
毕业生应如何处理户口档案1、大学毕业后档案建议存放人才市场
1)毕业没有找到单位的(或考研),可以去学校或单位所在的人才市场进行档案寄存,千万不能弃档。人才市场都是人事局办的,是官方机构,这是政府部门,拥有档案保管权,有权办理转正定级,放在那里起码有安全保障。但要提醒的是,一旦找到工作要及时办理就业手续,以便能够及时的进行转正定级,方便后面的正式调动。如果没有找到工作,也要记得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是属于临时户口,有两年的限期,毕业超过两年就不能继续托管了,会变成“死档”。一定要记得去处理。可以自己申请打回原籍,以免档案丢失。
2)毕业后找到单位的,可放心的找就业地方人才市场寄存,而且寄存的人才市场可能会接收个人手上的档案。从存放在人才市场之日开始,就可以算我们的工龄了。就算以后到别的地方发展,也可以通过发调档函,很方便的转到新就业地人才市场。这样既不影响在当地工作,也不影响职称‘晋级’,工龄还能连续计算,顺畅地完成衔接。这里有个注意点是找到的第一份单位工作如果未做满一年,无法请求人才市场进行转正定级,将会失去干部身份。所以如果我们一定要离职,也一定要等到我们的第一份工作做满一年已经申请转正定级获得干部身份后。
3)毕业后找到单位后又辞职到其他地方去的,这里还有个注意点:某些地方的人才市场5年内如果没有交档案保管费,人才市场保管档案的义务就会自动解除,档案会被封存,我们的档案会成为“死档”。
2、大学毕业后档案也可以主动打回原籍
不管是否参加工作,都可将自己的档案拿回到原籍人事局或人才市场,省的以后麻烦,毕竟以后如果有事情可以让父母帮着处理。把档案放在家乡的人才市场,以后在外地找到工作后不会麻烦,一方面工作又不需要档案,就算是是找到国企、考到公务员,单位发函到你家乡人才市场调档案就可以了。
大学档案可以去学校、人才市场或者是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查询。一般来说,毕业之后的两年内,档案会随着学生转到就业工作单位,而如果没有找到接收档案的工作岗位,档案就会留在学校。此外,如果是毕业两年以上的,档案一般会转到档案局。 扩展资料
如何查找大学档案
1、如果记不清档案有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可以先从自己的母校去找,通过联系母校档案的相关负责人查询,即使没有找到档案,但是最开始的档案去向肯定是有记载的,可以查找到档案最开始的`去向,一一排查。
2、一般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私营和合资企业是没有档案接收权的。正常毕业离校后,如果是就职国有单位或事业单位,档案会迁移到工作单位去的,那么可以直接去该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找。
3、如果就职的是私营或是合资企业的话,就要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去查询,从毕业后第一个就职单位开始一一排查。
4、毕业后档案转回原籍的,就直接去原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查询。如果人社局没有找到的话,也有可能是人社局没有设立档案管理中心,那么可以去人才市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