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小夜曲》赏析如下:
《小夜曲》是舒伯特短暂生命的完美谢幕,它为舒伯特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成为舒伯特留给这个世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舒伯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首钢琴曲无论从旋律还是从旋律所表达的情感上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这种旋律与情感的相互融合,给予了《小夜曲》灵魂和生命,赋予了这首乐曲新的使命。
对于舒伯特来说《小夜曲》是特别的,也是非同一般的,在《小夜曲》中舒伯特采用了全新的创作手法,将诗意、精致、自然以及创作者的即兴表演融合得恰到好处,在充满浪漫色彩和神秘情怀的过程中,让听众感受到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说《小夜曲》是舒伯特所创作出来最有型的曲子。
其他
小夜曲是一首吟唱爱情的作品,爱情是人类生命中最灿烂最美妙的旋律。在《小夜曲》中,舒伯特根据自己对歌曲独特的理解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浪漫诗意的方式对这首曲子的旋律进行了丰富的描绘和艺术的升华,并对自己内心爱情的完美形象进行深刻的演绎。
与此同时,他巧妙的运用了和声伴奏的调节和渲染,对音乐的场景以及氛围进行完美的融合。在《小夜曲》的前两个部分,曲调都运用了相同的旋律,这种旋律像一阵春风一样,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曲子的第一段采用了d强调,表现出歌者对爱情的向往,对心爱姑娘的真挚的倾诉,到了后半段,则转向D大调,当我们听到曲调时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此时,歌者情绪高涨,一时激动起来,这也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这首乐曲的第一个高潮。
虽然满腔热血,但是仍然没法得到姑娘的欢心,由于没有得到回应,求爱者的内心非常失落,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仍然用一颗期待的心去憧憬爱情,期许爱情的美好。所以,第二段开始的时候继续用d小调展开断断续续的情愫,随后又转回D大调,同样是d转D调,但是,与上次不同,这次的情绪更加跌宕起伏,这里是这首曲子的第二个高潮,由于两小节之间歌曲和节奏的区别,让我们感受到了仿佛徜徉在乐曲夜曲的旋律当中。
在一切审美享受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所有情感来源都是摆脱自我本能的体现,而这种摆脱自我的感觉实际上是对所有审美体验的最终感受。而《小夜曲》的真正艺术魅力正是由于一种自恋情怀的真正摆脱。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 虽然舒伯特逝世时只有31岁,他创作了超过六百首歌曲
九首交响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歌剧等等。最著名的歌曲有:《死与少女》、《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
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
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
经常要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1797~1828)Schubert,Franz
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 ,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童年时从父亲学小提琴、从哥哥学钢琴 ,11岁入神学寄宿学校,开始显示音乐创作才能,歌曲《夏甲的悲叹》就是这时创作的。1814年他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同时从事创作。1816年起专事作曲,但稿酬菲薄,生活清贫。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只拿到两个古尔盾,而出版商在40年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 。他十分崇敬 L.van 贝多芬 ,曾将所作4首法国歌曲主题钢琴变奏曲献给贝多芬,并在贝多芬病危时两次探望他,亲举火炬参加贝多芬的葬礼。他临终前一天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他的墓与贝多芬的墓相毗邻,1888年一起迁葬维也纳中央公墓,原墓地则成为舒伯特公园。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J.W.von歌德、J.C.F.席勒 、H.海涅、米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 》(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 》、《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 》、《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大交响曲》 。 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 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小夜曲源于一种爱情歌曲,一般南欧人在夏日夜晚,用吉他或曼陀铃等简单的乐器伴奏,在恋人窗下唱的,以表达爱情,歌曲并没有固定的格式。 后来成为一种在室外演奏的乐队形式,因为在室外演奏,长使用音量大的乐器,如各种号等。 小夜曲逐渐成为一种器乐曲形式,乐队一般比交响乐]要更小型化。是一种欢快明朗,典雅质朴的如歌乐曲。海顿、莫扎特等人都写过小夜曲,尤其是莫扎特一生写过大量的著名小夜曲。 . 整体力度系强中弱.
我好钟意舒伯特既小夜曲嫁... 佢E首曲比人一种好悲哀既感觉... 所以唔会太快... 整体力度我谂系中强至强啦~~
参考: 一向热爱舒伯特小夜曲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