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水亭乡金星水库面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4:20:33
字号:

水库总库容160万m3,正常库容136万m3,死库容5.4万m3。

兰溪水亭乡金星水库面积

金星水库所在流域为长江南岸东溪河上的一条小支沟上,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00km2,主河道长2.92km,河道平均比降15.0‰。水库总库容160万m3,正常库容136万m3,死库容5.4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8600亩,实际灌溉面积4800亩。大坝设计洪水重现期定为50年一遇。

金星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场镇工商业用水、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1)型水利工程。水库位于忠县复兴镇金星村,距忠县县城约15km。对外交通有4.5公里简易公路与石遂公路相连,交通较为方便。

减少木兰溪水质污染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③工业废水处

据《光绪二十年汝南括仓周氏宗谱》记载,北宋中期,周氏八世祖池公迁界首桂林里居住。至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1958年有202户、715人,耕地1800亩,大小水塘108处,水田324亩,山42000亩,在遂安县为富裕村之一。古代村中重公德,奖学励农。村民勤耕好学,文人辈出,为官者众多。 

界首村为兴建新安江水库,界首人献出家园,离乡背井,举村大迁移,从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界首村民经受后靠、返回、外迁、再返回、再外迁5次大迁移,历经7个年头。1958年10月28日,遂安县撤销建制,与淳安县合并。1959年2月,全县掀起移民高潮。4月27日,全村人都在混乱忙碌之中,把一捆捆的家具往汽车上搬。后靠在离界首45公里的云林村。云林村自从来了界首人,人口多了一倍。新老社员矛盾增加,吃不饱、住不好。界首人只有背起包袱回家,倒流回界首,又怕水淹,大家议定把新村建在鸡坑岭上,立即兴起拆老村建新村的热潮。

水电站大坝开始截流。库区水位迅速上升。1960年4月22日,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半夜里水淹村中。逃命上后山,政府决定动员他们外迁金华。1960年5月上旬,全村又迁至金华的石坑、旺新周、杨梅垄,后进八一农场当工人,吃食堂、领工资,不久粮食紧,农场把界首人解雇,划些田地,要界首人独家核算,自做自吃。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群众生活艰难,加上这个农场靠山,接二连三发生界首的小孩被狼咬死。因此,有的偷偷去投亲,有的倒流回淳安。1962年春节,留在金华杨梅垄的只有22户。

移民倒流库区后,傍岸搭棚居住,靠占地种粮和毁林种粮维持生活。家家户户缺粮缺油,靠野菜充饥。自1962年开始,会计周小范多次向上级写报告,要求重新安置,但无答复。后请老师写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报告,寄人民日报社,转呈国务院,经逐级批转至金华专署,才派人专程驱艇登上界首岛,调查实情。1964年大队推选8位代表,赴中共金华地委请示,经过13天协商,终于得到答复,迁往武义白花山一带。即今村区。界首人一连派出七批代表来武义参观,第八次是来验收分配房屋的。从1964年12月开始第五次大迁移。村里决定将最后一个人进村那天,农历十二月初六(1965年1月8日)为移民节。延至现在每年移民节全村人就像过清明、端午、重阳传统节日一样,蒸糕来纪念。

1965年1月界首村移到此地的有90户。因田亩不够,将童、余两姓28户迁到双联村。只留62户、272人,以周姓为主,还有户数不多的胡、唐、程、严等姓。其余90户散落在三省(浙江、江西、安徽)20多个县,60多个村。留在金华杨梅垄的现在单独成一村,村名也叫界首村。

界首村移到武义县,居住在邵宅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制,属邵宅乡。村名仍用界首。东南靠田,西邻下厅前村,北依马坎头山。在村东南有408亩水稻田,连片划给界首村耕种,还有地26亩,山510亩,村庄建在马坎头小山坡上,一排排泥墙平房瓦屋,由国家移民办公室统一建造,每户房子前面有一小块空基,界首人勤劳朴实,定居后就在屋前屋后植树,现已树粗叶茂。开始无柴烧,去邻村山上砍树,引起磨擦,也曾发生争水之事。1978年政府拨款在仰天饭甄建造东湖水库,正常库容460万立方米,保证旱季用水。何村、下邵村先后向界首村无条件赠送柴山100亩,田地山水都齐全,界首人开始安居乐业了。

1981年10月,村干部讨论,要使村民出勤又出力,必须把田分到户,按田亩包产上交集体,多余归个人,这个办法决定以后就悄悄把全村的田每丘丈量并绘制一幅全村地图,按图划片,把田全部按人口分到户耕种,第二年全村统计增产粮食8万公斤。村民高兴,但有的县领导还要批评,认为这是思相倒退,走老路。1982年9月,全县才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青年程祖高开始利用水塘试养珍珠,成功后他创办武义县第一所水产珍珠养殖业余学校,培养一批养蚌育珠技术人员,使武义各地掀起养珠热。界首村现有60户养珠户。程祖高看到当地水面已被利用,1987年把视线投向邻县,先在金华、义乌、龙游、兰溪等县创办珍珠养殖场,租塘养蚌育珠,现已成为金华市有名的珍珠王。界首村养珠户,1992年人均养珠收入1470元。养珠的人都兼养鱼,每亩水面鱼的收入还有300元。养珠户都学有一手养珠技术,每年3-8月到邻县帮养殖户插片,一师一徒一年可得工资3000-5000元。养蚌育珠已使界首人走上富裕道路。

界首人提出向黄泥山要钱。1978年开始种茶叶26亩,1982年种柑桔86亩,1986年种蜜梨60亩,1992年又种茶叶40亩,界首人用双手建成一片花果山,这些果园全部承包到户,向集体交承包款。多余全归承包者所有,承包户的收入比种粮收入要大得多。果树越长越高,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生产上去了,村民对生活享受要求也高了,1983年党支部书记黄新荣、村委主任周解金带领村民兴修机耕路。村民出劳力,集体出资金,建成村庄通往田畈的500米、通往王大路的1500米的机耕路。1988年投资4000元,把龙旋风刮倒的高压电杆换上新水泥电杆和新线。每户装自来水表、音箱广播。为了节约燃料,1983-1984年,全村建起64只沼气池,有60%农户用上沼气,每年有半年时间炊事不用木柴,当时号称界首是武义第一个沼气村。

1992年底,县能源办公室帮助设计一个《能源与住房综合示范村》规划,从农副业生产、技术培训、住房改建、能源利用、文化卫生设施等项目均作了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提高一步。按规划要求,由村委会主任周解朝负责举办养蚌育珠和水果栽培培训班。村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建7条水泥路;原有民房根据道路调整,不整齐的拆一点,建一点,翻修旧房,泥墙改砖墙,一层改两层或三层,根据规划要修建的有62户,现在已有43户动工,有的已建好一层。由村里统一改建的工程有下水道、水井加深、水塔加高。炊事能源以沼气为主,太阳能热水器为副,每家配一只太阳能热水器。村中心的大会堂、村北的小学、幼儿班要修理,增添教学设备。这个规划所需资金大部分由德国一个民间组织资助,村里出劳力和部分资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周火明,自1986年11月选任,工作积极,热心为人民服务,现正为实现《能源与住房综合示范村》规划而东奔西跑。他是武义县八、九次党代会代表,自1987年至1992年,年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党员。

B

试题分析:①现代农业粮食的增产主要依赖于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能够减少水质污染,但不合理;

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做法合理;

③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做法合理;

④拆除溪流两岸乱搭盖的养殖场,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做法合理.

故选B.

点评:了解水污染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水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7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