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摩托车去旅游是崇尚自由自在的体现,但出行前需要有充分的准备。
一、摩托车的选择----长途旅行对摩托车的一些要求
1 巡航性。 是否能稳定保持一定的高速,排量150以上最好。
2 通过性。 对于一些复杂路况的通过能力,车架高一些骑式车如太子款、钻豹款等更适合
3可靠性。 质量要较高的车, 零件通用别跑半路坏了,旅途中很难找到零件修 。
4舒适性。 骑个两三百公里不会腰酸背痛,
5车的载货量。 出行要带很多东西总得有地方放,后货架又不能装得太多,最佳的办法就是安装两个大大的边箱,装的多,最主要的是可大大提高安全性,车倒了压不到腿,两边装的一样沉,保持重心。
二、各种证件要全。摩托车行驶证、驾驶证、身份证、保险单,当然还要准备两三张。证件袋(贴身放重要的证件或钱财,用防水袋装好,备用钥匙要贴身带。)
三、准备一些易换配件和物品。
1、一付质量良好的保险杠是必须安装地,保险杠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车侧翻,保护人和发动机。一个大号的尾箱可以装不少的东西,跑长途时你就体会到大的好处了。
2、摩托工具包(火花塞板子,火花塞、小螺母,备用内胎,链子门 链子是绝对不能出毛病的所以必须经常检查调整不能给车换链子门的机会,一般链子基本不会掉除非你链子报废了还用, 点火初级线圈,高压包,点火器,电线少许,8-10的小扳手或套头 ,一字十字螺丝刀各一把并充当拔胎工具所以要大点,当然要有冷补胶,充气的小气筒。摩托备用灯泡,前大灯后尾灯各1个。
3、链条油(要保持链条时刻润滑,建议随车带机油,机油保持2000公里一换。)
4、摩托号牌、雨衣、拖车绳、摩托车和大锁备用钥匙!
5、头盔最好选用旅行盔或越野全盔(比较贵)、护脸(最好用块方巾)。夏季高温白色的安全帽加墨镜(防紫外线)。
6、摩托旅行鞋(注意保护强度、透气)、高腰防水登山鞋(稍厚点的冷天也可以穿)、运动凉鞋(可代拖鞋)
7、越野手套2副(平时带、雨天都可以),备用厚手套(下雪时用),普通线手套一副修车用。
8、旅行服装(防小雨材料,半身装,跑长途腰比较关键,带护肩、护肘、护背)、旅行裤(防小雨,带护膝,裤腿稍长点,骑行时不露脚脖子)其他护具自选。
9、冲锋衣裤一套平时穿(要求轻便)。保暖衣裤:旅行服装的内夹袄,薄毛裤,内衣穿一套,带1套,袜子带4双。
10、盒(感冒、消炎、黄连素、止血绷带、创可贴、维生素片、眼水、红花油……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携带,上高原路上可以买到红景天口服液,和头痛片)
11、其它物品:瑞士军刀、求生哨、指南针、温度计、发光棒、充电器、7#电池X节、5#电池X节,手电(用户外专用照明头灯,灯光持久晚上修车可以戴在头上,平时放在腰包里)等等。
四、安全。出行防碍我们安全的有两大类,
1、主动性威胁。 这是我们最害怕的,主要是人和动物,人主要是强盗等危险分子,动物主要是狗,当然坏人是最可怕的。
2、被动行威胁。 这主要是交通安全和一些自然的不可抗因素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预防为主,所以出行前最好先计划好,什么都想的周全点,也最好不要单人出游。
当下,旅行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缓解工作压力的消遣方式,大多数人简单放松后,又会选择回归生活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而河南农民徐玉坤把“远行”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从60岁开始,这十几年间, 徐玉坤的骑行总长度达到11万多公里。
至今,他已十四次“起航”,走完了中国33个省区,足迹遍布世界四大洲的25个国家,他的事迹经媒体报导后,无数网友投来赞许的目光,大家都为徐玉坤说走就走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所折服,然而, 75岁高龄的徐玉坤 并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徐玉坤,是河南省南阳市溧河店村一名普通农民。
1947年出生的他,在家里排行老五,五岁丧母,十三岁时父亲双目失明,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因为其他兄弟都上了学相继进城生活, 照顾父亲的重任就落在了徐玉坤的身上。
徐玉坤 并不甘心沦陷于平凡的生活之中 ,他每天都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练习写字,劳动锻炼身体,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写自己的命运。
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向好的方面发展,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并没有让这个家生活有所改善,反而更加捉襟见肘。
父亲曾因为徐玉坤晚了几天给赡养费,就 在村子里对徐玉坤破口大骂 ,手头实在拮据的徐玉坤只好借钱补了父亲的缺。因为家庭的矛盾,徐玉坤在村子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随着四个女儿的先后出生,让徐玉坤成为村里人的笑话,在农村家里没儿子被称为“绝户口”, 这些闲言碎语让徐玉坤的生活负担更重了 ,再加上家里也是争吵不断,琐碎的日常让徐玉坤疲惫不堪。
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精神压力的繁重压得徐玉坤喘不过气来,他想挣脱束缚,出去走走, 想去外面的世界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
1999年的一天,徐玉坤和家人摊牌了,他大胆地向所有人提出他要去骑行,具体去哪他自己也不确定。他的这一想法一提出,立刻遭到全家人的反对。
“ 有吃有穿的,为什么还要受那罪呢!” 徐玉坤的女儿十分不理解父亲,她认为这是父亲一时兴起的冲动,对于这样的突发奇想并未多理会。
与此同时,在徐玉坤和家人表达过自己想法没多久,被徐玉坤寄予厚望的三女儿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得了抑郁症, 这让徐玉坤意识到自己肩上还有责任。
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知道作为男人该有的担当,得把女儿们都抚养长大,才能考虑自己的事情,于是第一次想要骑行的计划也只能搁浅了。
时间来到了2006年,徐玉坤的孩子们都结婚了,女儿们深情地对父亲说: “您可以退休了,好好地享受晚年生活了。” 说者和听者却是两种心境,徐玉坤想要骑行的小火苗再一次被点燃了。
长这么大,他从来没出过远门,连省城都没去过,为了骑行的事,徐玉坤整日吃不香睡不着。 女儿们为了让父亲打消骑行的念头,集体出资让他坐火车去三门峡旅了趟游。
来到黄河边上,徐玉坤面对汹涌奔腾的黄河浪涛,激动地跪地向黄河叩首,那不管不顾一泄千里的劲头,正是他这么久向往的生活,徐玉坤的心被洪流冲畅快了, 他 更加坚定要去看更大更宽广的世界的想法 ,他要为自己活一次。
回家后,徐玉坤开始就计划“出逃”,他开始留意关于骑行的相关信息,购置了手电筒、帐篷、相机……所有他能想到的路上会用的装备,他还细心地为自己准备了此行的标语 “奥运2008 全民健身”。
2007年4月7日, 60岁 的徐玉坤偷偷把骑行的装备放到了朋友家,趁老婆熟睡后, 骑着改装的老永久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徐玉坤一路上即紧张又兴奋,他如鸟出笼,如鱼入水,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一口气骑行了一百多里路,竟然没感觉到一点疲惫,这就是自由的感觉。第二天一早,他才给老婆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出发了,不用找他。
徐玉坤为梦想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此开始了 ,他一路向北,骑行了12天,行程1000多公里,到达梦寐以求的北京,再向北直到中国最北极漠河,骑行路上徐玉坤没了烦恼,更不感到孤独,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与幸福。
第一次骑行结束后,徐玉坤胡子拉茬地回到村里,老婆嫌弃地拉着他去理了发,但老婆一定不会明白他当时的心情。 “他可能神经了,要不要把他送到精神病医院去?” 其中的一个女儿说到。
其实,对徐玉坤而言,骑行路上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周围人的偏见。有次他和一个已经退休的教师朋友聊天,聊完天没走几步,那位教师朋友就和别人说: “不神经干不出来这事儿。” 徐玉坤心里不好受,他只当没听见,随心而行才是他想要的,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呢?
第一次行程结束以后,家人担心他又不辞而别,把他的装备都藏了起来,徐玉坤用仅有的2000元的资金,买了照相机和帐篷必备物质后, 浑身上下就只剩下80元 ,但这也没能阻挡他再次出发的脚步。
徐玉坤为了节省开支,基本不住旅店,主要伙食就是面包和火腿肠,没钱了就到饭店吃客人剩下的饭菜,或者到路过的人家要点吃的,就是这样艰苦的骑行也让徐玉坤乐在其中,从未想过放弃。对他而言,后半生的意义就是追寻更多美好的风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徐玉坤也将自己的骑行口号与时俱进,升级为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徐玉坤说,经过这么些年的骑行,他以前身体的一些小毛病,也在骑行中渐渐自愈了,身体也特别硬朗,精神头特别足,这也是骑行带给他的收获。
2007年至2010年,徐玉坤一人一车骑行完全国33个省地区。
多年骑行经验让徐玉坤有了骑行世界的大胆设想,2011年,徐玉坤开始着手出国骑行事宜。家人的不理解和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徐玉坤觉得不算什么,但是骑行经费着实让徐玉坤伤脑筋,作为农民,他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他骑行所有的开销。可不可以“靠山吃山”呢?
在南阳市中心的天润广场徐玉坤看到人们摆地摊,这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开始在广场上办展。徐玉坤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和当地地标性建筑合影留念,还会把每处的风土人情当成游记记录下来,这些都成为徐玉坤的财富,他把相册拿出展览, 把游记订成小册子以十元一本的价格售卖 ,一点一点攒路费。
徐玉坤 全部装备加起来也有40公斤重 ,大部分是不专业但很实用的东西,他在一米多宽,两米多长的塑料布上挖一个洞,雨天可以当伞用,把车子前后都档住,晴天也不影响他前行。
晚上的时候这块塑料布还可以铺在地上防潮,携带起来非常的轻便。还有就是徐玉坤的背包,都是他亲手用帆布缝制的,容量大还经久耐用, 这也是长期骑行积累下来的户外经验。
出国骑行,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徐玉坤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设计骑行路线,办理护照等,万事俱备,徐玉坤向世界出发。
他走的时候,对老伴说: “再等我几年,等我回来了,我们一起做伴。” 经历了这么多,老伴也释怀了,选择理解徐玉坤,老伴告诉他: “你走吧,家里有4个孩子照顾,你别管了。”
这简单的一句安慰话,像颗定心丸,让徐玉坤心里暖暖的。 路上再多的艰难,也抵不过徐玉坤前行的决心。
2011年9月末,徐玉坤开始了他第一次骑行东南亚国家,然后是欧洲,澳大利亚,美洲……。
他共骑行了四大洲的25个国家,每到一处徐玉坤会请当地邮局在他的小本子上加盖一枚邮戳,这小小的邮戳即是对自己骑行路线的鉴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
骑行路上有无数令人瞠目的好景致,更少不了惊心动魄的危险时刻,2011年4月,徐玉坤骑行在新疆罗布泊无人区时,天色已晚,他正打算去桥下搭帐篷休息时, 却发现桥洞下一只熟睡的大黑熊,黑熊近在咫尺。
在没被发现之前,徐玉坤吓得推着自行车窜上几米高的路上,一刻不敢停留,飞速骑行到后夜两点钟,见到了 汽车 加水站,他才敢停下来歇口气。都是凡人俗子,任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都会被吓得魂飞魄散。
还有一次在美洲,徐玉坤打算在一个破旧的农机修理大棚里过夜,刚躺下,突然一辆车开着大灯直直地向徐玉坤开来, 并在他面前来个了急刹车。
徐玉坤想要通过手机软件翻译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情况,但对方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竟然拿起枪对着徐玉坤,徐玉坤还只在电视上见过枪呢,他哪里见过这阵仗,赶忙收拾行理匆匆离开。
路上的 奇人奇事徐玉坤见得真是不少 ,吃过的奇葩东西更让他记忆犹新。
2016年9月,徐玉坤在澳大利亚骑行时,从卡尔古利到塔库拉,上千公里的无人区,让徐玉坤有点措手不及,到处是灌木丛,为了避免蛇咬伤, 徐玉坤只能选择没有草木的地方支帐篷休息。
事先功课做得不足,徐玉坤进入无人区两天后就断了补给,没食物怎么有体力继续前行,这时他发现路边每隔四五百米就有被车撞死的袋鼠,有的已经成为一堆白骨,有的已经腐烂发臭。
徐玉坤捡了一只刚被撞死的袋鼠 ,挂在树上,取下后腿和臀部的肉,用锅煮熟储备起来吃,虽然袋鼠肉不像牛羊肉那么好吃,吃到嘴里酸了吧唧的味道,但一只袋鼠肉可以维持两天,这样徐玉坤也心满意足了。徐玉坤足足吃了三只袋鼠才骑出无人区。
徐玉坤不仅写游记,长期的骑行也让他学会灵活使用智能手机,他用智能手机导航,写见闻,发文章。如果住旅店,那可是徐玉坤难得的创作机会。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五点左右出发, 一天骑行十二个小时 ,即不留恋也不错过每一处好景致。
日复一日的骑行,手机充电又成为了徐玉坤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他想找个人家帮忙充电, 那家人不但不帮忙还叫来了警察, 把他赶出了村子。
在徐玉坤印象里, 善良的人更多 ,在法国的一个小山村,徐玉坤把帐篷扎在村子中心的小广场,他的食物吃完了,手机又没用了。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两名女青年主动走过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徐玉坤用手机翻译软件和她们交流,她们不仅给他送来了吃的,还把徐玉坤的俩个充电宝都拿回家充满,第二天给送回来。徐玉坤临行前,她们还热情地送给他一条围巾作为纪念。
热情的外国友人请徐玉坤喝咖啡,和徐玉坤合影,了解他的人纷纷为他竖大拇指,还有有会给他捐款,但徐玉坤并没有接,因为他深知,出国后, 他不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中国形象。
过去的十几年间,徐玉坤换了6辆捷安特,3口电饭锅,4个自制油皮包,写了13本日记,照了无数张合照。
村里人见到徐玉坤回家整顿时,态度不像之前一样刻薄,但也没有人愿意听他讲述自己的骑行经历,徐玉坤不在意,他还有梦,还有路要走。
在北美洲骑行时,《奇遇人生》节目联系上了徐玉坤,阿雅和Baby陪徐玉坤一起骑行了一段,但徐玉坤很固执,他坚持参加节目之前就和节目组约法三章,录制节目不能影响他的前行步伐。
所以当节目录制影响了他前进的节奏时,他毅然拒绝了录制计划,放弃了通过节目成名机会,独自踏上了他所追求的远行之路。 这条路坎坷又孤独,但徐玉坤坚持走了10几年。
2018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环球旅行家峰会上,迪拜王子为徐玉坤颁布 “最佳环球旅行成就奖” ,这也是对徐玉坤的一种肯定。
各种赞美和荣誉纷至沓来,但徐玉坤没有迷失, “我有一种责任感,有种往前跑很远的理想,和玩不太一样,今天要跑,明天要跑,后天还要跑。”
徐玉坤未来的计划是再骑行三次,实现骑行五大洲的梦想。
徐玉坤说: “60岁以前我是农民,60岁以后我想当个旅行家” 。徐玉坤的梦实现了,他简陋的骑行路上全是幸福的感觉,他打算在骑行路上一直走下去,徐玉坤也作为一个追光人一直激励着有梦想的人。
如今受疫情的影响,徐玉坤暂时停下的游历世界的脚步,在家休整,但他却没有放弃骑行的打算,他依然期待着去到下一个未知的地方 , 75岁的他,心依然在路上。
新华网《72岁老人骑行4个月横穿北美》
人民网《71岁老人独自骑行23国,10年骑行1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