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哪些专升本的学校!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1 22:49:43
字号:

武汉专升本大学汇总:

武汉有哪些专升本的学校!

一、成人考试招生院校汇总(共6所):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二、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19所公办):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襄阳)、湖北医药学院(十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湖北师范大学(黄石)、湖北理工学院(黄石)、湖北工程学院(孝感)、湖北科技学院(咸宁)、长江大学(荆州)、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荆楚理工学院(荆门)、黄冈师范学院(黄冈)。

三、含专科学校(13所民办):武汉东湖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学院、汉口学院

四、自考招生院校(共6所):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没有什么条件的,你只要已经取得专科学历就可以的。

扩展资料:

报考意义:

下面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读本科的主要意义。

(一)找工作

全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0所左右。专科远远多于本科。每年毕业时,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要求硕士或博士,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而且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由于学历原因,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

(二)工资定级?

中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200-500元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资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并不以学历定岗,考虑用人的实际所得。

(三)人事改革?

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连一些小学都是如此),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四)考研?

有了本科学历,不需学位证,就可以直接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了,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但许多大学实际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会在许多方面设障碍,要求发表论文,加试专业课,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

(五)考证?

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公证员、法律、法官和检察官司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不分专业,如许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而如果只是专科,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个学校,也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就一生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司和检察官司了,以前靠些关系专科就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六)考公务员?

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压力较小,又有权力,而人事部规定,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通常只有基层和艰苦的岗位留给专科一部分。非统招普通全日制因为没有相关学位证书对于要求学位证书的公务员职位没有报名资格。

(七)留学?

许多国家都承认中国的本科学历,有了本科,就可以在国外直接报读更高一级学历了,不需要在国外再浪费时间,这样会省许多费用。

(八)职称评定?

如今各类职称评定几乎都与学历挂钩,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专科以下基本上没有机会,而许多的单位的主管领导几乎都是由高级职称的人担任的没有高级职称会丧失许多当主管领导的机会,而没有本科,又会加大评高级职称的难度。

参考资料:

专升本考试——百度百科

夏书章的重大贡献

以下3点原因很现实!

1、报考大学辅导员更容易

虽然近几年的毕业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有所降温,但是每年仍有近百万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据统计,公务员录取比例高达39:1,有的岗位甚至达到几百比一的程度。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能够脱颖而出,大多数毕业生都会被淘汰出局,对刚走向社会的他们来说,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所以换另一种途径就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包括报考大学辅导员以及报考事业单位等途径。

2、大学辅导员工作清闲、压力小

相比于公务员,大学辅导员的工作真的非常清闲。他们没有强硬的升学指标,工作压力非常小。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只是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加以指导和关心。另外可以在很长的两个假期里,陪伴家人一起去旅游,放松心情,很好地享受生活。在业余时间他们还能够学习和进修,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本科毕业就成为辅导员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考研读博,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

3、辅导员工作稳定,薪资待遇也高

大学辅导员属于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师编制,工作非常稳定,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只要辅导员不犯原则上的错误,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下岗的,基本上是铁饭碗。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所以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也非常可观。《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这也在法律上给教师的薪资提供了保障,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从事辅导员工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公务员非常吃香,但是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挤独木桥,通过其他途径就业也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报考辅导员考试压力小,工作稳定,薪资待遇高,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考大学辅导员?主要有3个原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国内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几年的毕业季,每年都有近千万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有很大的压力。每一个毕业生都想找一份工作轻松、薪酬待遇好的工作。毕竟寒窗苦读10多年,花费了很多学费,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而就业之后能回报家庭,同时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每年大学生的就业都会引起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国内各大媒体也会跟踪调查进行报道。前些年大学生就业公务员这一行业非常火爆,但是近几年有所降温。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不愿意考公务员,宁愿报考大学辅导员。有的大学教授甚至调侃这一现象,说报考辅导员的热度比报考公务员还要高。这是为什么呢?以下3点原因很现实!

1、报考大学辅导员更容易

虽然近几年的毕业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有所降温,但是每年仍有近百万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据统计,公务员录取比例高达39:1,有的岗位甚至达到几百比一的程度。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能够脱颖而出,大多数毕业生都会被淘汰出局,对刚走向社会的他们来说,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所以换另一种途径就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包括报考大学辅导员以及报考事业单位等途径。

2、大学辅导员工作清闲、压力小

相比于公务员,大学辅导员的工作真的非常清闲。他们没有强硬的升学指标,工作压力非常小。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只是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加以指导和关心。另外可以在很长的两个假期里,陪伴家人一起去旅游,放松心情,很好地享受生活。在业余时间他们还能够学习和进修,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本科毕业就成为辅导员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考研读博,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

3、辅导员工作稳定,薪资待遇也高

大学辅导员属于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师编制,工作非常稳定,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只要辅导员不犯原则上的错误,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下岗的,基本上是铁饭碗。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所以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也非常可观。《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这也在法律上给教师的薪资提供了保障,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从事辅导员工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公务员非常吃香,但是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挤独木桥,通过其他途径就业也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报考辅导员考试压力小,工作稳定,薪资待遇高,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改革开放后率先呼吁重建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产生之后,中国学者很快就予以重视,1896年梁启超就在《论译书》中倡导“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通过翻译、引进了国外学者的行政学著作,中国学者开始了自己行政学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学者撰写的行政学著作陆续问世,张金鉴在1935年撰写出版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际》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本行政学著作。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设立行政管理学课程,成立了行政学的全国性组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被迫中止了。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1979年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夏书章教授率先响应,在1982年1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上发出第一声呼吁:“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他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搞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必须建立和健全现代化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包括行政立法),这样,我们就需要建立社会主义的行政学和行政法学。”这一声呼吁,打破了30年中国行政学的沉寂局面,恢复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拉开了中国行政管理学重建并复兴的序幕。

随后,夏书章教授趁热打铁,在《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频频撰文。他指出:必须在行政管理领域进行拨乱反正。1984年8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主持召开的全国首次“行政管理学科研讨会”上,夏书章教授建言:“不能什么事都和资本主义对着干,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政治学和行政学,我们就取消。难道我们就不能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和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他反复申述:我国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学应当有中国特色,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有必要深刻地了解国情,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为了申明宗旨、揭示精髓,夏书章教授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讲学授课,做学术报告,开学术会议,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江南北。

1988年,鉴于学科发展势头比较顺利,夏书章教授抓住时机,继续撰文呼吁:把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引向深入是时候了,与1982年《人民日报》的文章遥相呼应,在全国大范围内产生了更大的共鸣。他还连续向有关部门建议,提出要设置行政学专业,讲授行政学课程,开展行政学研究,成立行政学院等。

重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重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夏书章教授以1982年在全国政治学讲习班所讲“行政管理”讲稿为基础,协同黑龙江、吉林、山西、湖南四省社会科学院的部分科研人员和骨干,集思广益,于1985年出版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行政管理学》(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教科书,为这门学科定下了理论框架和实质内容。

《行政管理学》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为指导,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批判地汲取、借鉴当代各国行政学和行政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同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保持密切的关系,研究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行政管理,是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高度统一的新型国家行政管理。该书确定和阐述了我国行政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创新,本着“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及其普及和提高而继续努力”的宗旨,夏书章教授邀集所在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老、中、青三代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于1991年6月主编出版《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版)新教材,使之体例更完整、观念更新颖、内容更充实。此后,该教材不断再版更新,到2008年已经推出了四个版本。

培育师资人才,重建中国行政管理学队伍

中国行政学科重建之初,由于学科停办了30年,面对的是学科断层、人才断代、师资奇缺的现状。为此,夏书章教授不仅在《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连续呼吁:“必须发扬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把有限而分散的人力、物力集中使用,尽快做出成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开课授徒。

1982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举办起“亮相、启蒙、播种”作用的全国政治学第一期短训班,夏书章教授亲临讲授行政学课程,吸引了大量学员,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如今活跃在全国政治学和行政领域中的中坚分子,不少人就是当年从该班学习后成长起来的学科骨干。由此,这期短训班被同行亲切地比作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的“黄埔一期”。

夏书章教授非常关注党政干部的培训,他连续在中组部、人事部举办的司局级干部学习班、全国市长研究班讲“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政管理”;在国家教委行政管理学师培班、干训班讲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政治学与政治学会”;参加各种座谈会……夏书章教授为新时期中国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政管理、高教管理等培植了理论根基和成批的教学研究及行政管理骨干。此外,夏书章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筹建期间即曾为培训班讲课,并在1988年发表专文认为 “筹办国家行政学院的时机已经成熟”。

短期培训可以解决急需,但长远之计还在建立专业基地,夏书章教授为此不遗余力。1980年,他在北京参加中国政治学会筹备会期内,就会同到会的10位老先生一起,上书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建议在高校设置政治学系,系统地培养政治学、行政学人才。强调建议要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在普通高校内设置行政学系、专业,讲授行政学课程、开展行政学研究、成立行政学院、出版刊物等。

在他们的呼吁奔走下,政治学专业和政治学系开始复建。 1986年,国家教委首先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批准了兴办行政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同年,武汉大学开始在已有的政治学硕士点中开招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生。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两校的政治学系得以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行政管理研究所也得以创建。1987年,南京大学开招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中山大学恢复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1990年后,一些学校的政治学系学习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模式,纷纷改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或政治与行政管理)系。

中山大学也是在夏书章教授倡导下于1987年恢复建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后发展成为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1994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6月中山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行政管理学三个博士点之一。

夏书章教授对帮助国内其他高校的行政管理学科的建设也十分热心,只要兄弟院校需要,他总是伸出援手、热心扶持。他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的名誉院长;担任武汉大学政治学系名誉主任;兼任汕头大学、江汉大学名誉教授;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在各地所作的学术演讲,反响强烈。他以其独到的见解、生动的论述,充实着中国行政管理的理论领域,启迪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参与组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夏书章教授十分重视发挥学会或专业委员会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上,夏书章教授高声呼吁成立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会。会后,他作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副组长,为学会的成立积极奔走规划。

在夏书章教授作为主要成员的积极参与筹备下, 1988年10月13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在此后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会共换届四次,夏书章教授一直担任学会副会长,参与领导学会各项事业,关注学会的发展。他十分热心地参与学会的工作,尽管年事已高,但每次开会,他都尽可能地参加,每次参加都会认真发言。万一实在不能到会,他总会认真地准备一个书面发言,郑重地拜托会议代为宣读,几乎每一个与会者都能从中体会到一个老知识分子对学会、对事业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和深深的关注之情。

夏书章教授一贯倡导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团结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各方有识之士),强调学会的群众性和广泛性,也十分重视学会服务于改革的宗旨,强调学会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他主张:“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将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 他认定:“学会的宗旨,在于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积极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作出贡献,也就是为改革服务”。在包括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一贯以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研究行政管理科学,发挥参谋咨询作用,致力于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和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

在担任学会副会长的同时,夏书章还长期担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所办学术杂志《中国行政管理》的顾问,为杂志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出力,在办刊宗旨、风格定位等方面都给予了明确的指导,他谆谆嘱咐办刊人员:杂志要做到“虚实并举、点面结合”,“ 虚实并举”就是要顾及学术性、理论与和实践性、应用性的统一,“点面结合”就是要注意到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疑点、冷点、重点、视点、盲点、优点、缺点”。这也充分体现了他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学会宗旨。他还长期担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学教学研究分会的副理事长,在培养行政管理学专门人才方面也发挥整体优势和作用。

夏书章教授在我国行政管理学的重建过程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而今,年愈九旬的他,仍在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着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2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