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阁大学士在明朝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0 21:51:08
字号:

朱元璋

殿阁大学士在明朝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朱元璋仿宋制设置殿阁大学士(明代共有华盖、武英、文华和谨身四殿,以及文渊和东阁两阁)。征召耆儒鲍恂等四人至京,并欲任命他们为文华殿大学士,鲍恂等以年老多病力辞[3](pp.2359~2360)。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主要任务为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殿阁大学士负责修书、御前进讲及与君主论治国之道等。这时殿阁大学士的地位与作用尚不及翰林院学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廷重定官品,殿阁大学士与翰林院学士均为正五品,但大学士排在了翰林院学士之后。洪武时期翰林诸学士的职掌是厘定礼乐、考核(古代)典制、讨论用人选将、参与选立太子,以及针对章奏探讨用贤等。后三项均是与皇帝当面讨论。显然,这一时期翰林诸学士对皇帝决策的影响超过了殿阁大学士。

永乐时期,在洪武殿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制度的基础上,设立内阁[4]。明成祖继位后,命解缙等七人参与机务,“鲜离左右”。解缙、胡广等人长期担任翰林学士兼左、右春坊大学士,直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四月,胡广被正式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此时解缙早已获罪)[5](p.1920)。永乐十八年正月,成祖又命杨荣、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可见,永乐前期从名称上并未恢复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制度,只是以一部分翰林院官(翰林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专备近侍,参与机密。永乐后期,先后任命三人为文渊阁大学士。因为文渊阁等在皇城之内,所以文渊阁大学士称内阁大学士。仁宗继位初,以杨士奇为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武英殿大学士,杨荣兼谨身殿大学士,从名称上恢复了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制度。不过,这时殿阁大学士之权远重于洪武时期。宣德时期,内阁之下设立了诰敕房和制敕房。两房负责官员诰敕和皇帝圣旨等机密文书的誊录和底稿保管[6](pp.22~24)。当时,尚书蹇义、夏原吉与三杨(杨士奇等)一同“参与机务”[7](p530),蹇、夏二人也取得了和内阁大学士相同的议行章奏等权力。正统以后,参与机务大臣一般为内阁大学士。

内阁的职掌主要是:1.票拟章奏。永乐间解缙、胡广等人主要在御前发表意见,帮助皇帝决策。到正统时期这一做法成为制度[8]。2.书写诏旨(至迟仁宗在位时期内阁已有此权力)。明朝关于用兵或命将的敕令,一般由兵部奏请,获准之后由内阁起草,再加盖皇帝御宝,由兵科传抄于兵部下发执行[9](pp.12,48,166)。3.奏议朝政。正统初英宗年幼,三杨辅政,大学士杨士奇多次领衔议政。天顺以后,尤其是嘉万年间,部权削弱,内阁更是会议中的当仁不让的主角。4.封驳帝命。皇帝命令内阁草诏,有时诏命不当,内阁便拒绝起草。如果皇帝决策不妥,内阁可以提出修正乃至反对意见。内阁封驳帝命的事例在正德后期至万历时期较多。5.保荐人才。天顺时期,内阁大学士李贤曾奏荐马昂为兵部尚书。此外,内阁大学士还受命辅导太子,主持修书、外出督师等。

明代内阁的地位须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是与六部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与皇帝的关系。洪武时期,翰林学士和殿阁大学士均为正五品,地位远低于六部尚书(正二品)。永乐时期,解缙等七位学士曾获赐二品金织罗衣。在赏赐群臣时,永乐帝不止一次下令,对这些学士“赐同尚书”。所以,永乐时期参与机务学士等同尚书。仁宗继位后,命黄淮、杨士奇和金幼孜等分别任尚书职,同时兼殿阁大学士[10](p.199)。正统前期,集尚书、三孤和大学士于一身的三杨在朝中地位最高。正统后期,宦官王振专权,内阁学士的地位下降。景泰时期,内阁官在午朝及经筵日序于六部尚书之上。但同时六部会同内阁议事的建议,也为尚书所拒。天顺时期,李贤以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列于其他尚书之上。到嘉靖时期,常朝时内阁学士居六部尚书之上。内阁大学士地位虽然有超过六部尚书的趋势,但在嘉靖以前,内阁一般不能干预部务。至嘉靖时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六部唯内阁马首是瞻的局面。万历中期以后,内阁地位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六部

大学士这一个职位大概是在唐中宗时期出现的,这是最早出现这一个职位的时候。不过在当时的那个时期里,他自己的职责还没有特别的大,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现象,毕竟在当时只是帮助君王去看奏折,批阅奏折,并且还需要辅佐君王起草诏书,当时的权利和地位都是比较低的。没有做一些事情的任何的权利,所以他们的权利和地位也是有一定局限的。

不过在每一个职业最初的时候,他们应该都是这样的结果,后来随着这一个职业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后来他才被赋予很高的职位和权利。刚开始的大学是他们只相当于一个君王的秘书,帮助君王做一些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可以充分的减轻君王的负担,而且为君王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这一个职位不再额外的招选别人,而是由当时朝廷内部的宰相来担任这样的职位,这个样子可以让宰相更加的去关注这一个事情,给宰相的权利和地位加强了。

因为在明朝的时候废除了宰相,但是明朝还是有着大学士的,所以当时的宰相不再担任大学士的职位。不过重新启用这一个职位的时候,刚开始也是没有实权的。不过后来做的事情也和之前的事情一模一样,只不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肯定比之前要更加尊贵一些。甚至明朝的大学士还有票拟之权,这一个权利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明朝的大学士身份和地位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之下,即使是他们退休了,拥有着很好的待遇。在退休的时候,他们会照常发放俸禄,并且免除赋税以及徭役,所以说待遇是非常好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74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