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包,又称灌汤包,是 中国的一种特色小吃,其起源有多种说法:
北宋时期:
汤包最早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被称为灌浆包。靖康之后,这种食品逐渐传到江南地区。
三国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汤包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的渔民为了祭奠孙夫人,仿效诸葛亮发明馒头的故事,用蟹黄包肉馅做成汤包作为祭品。
元末明初:
朱元璋起义攻打金华城时,因久攻不下,士兵们在城外安营扎寨,为了激励士气,发明了一种新的食品,即汤包。
江苏地区:
汤包在江苏地区尤为著名,如江苏扬州、南京六合、江苏靖江、江苏淮安等地都有各自的特色汤包,如龙袍蟹黄汤包、蟹黄汤包、文楼汤包等。
上海:
上海也有汤包,以其皮薄、馅多、汤汁充盈而著称,与小笼包系出同门。
其他地区:
此外,汤包在河南开封、陕西西安等地也有售卖,并逐渐流传至全国各地。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汤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北宋时期,并逐渐在江苏、上海等地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