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养殖干草的方法主要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大类,具体步骤如下:
自然干燥法
地面干燥法
牧草刈割后在原地或地势较高处晾晒4~6小时,使水分降至40%~50%。
使用搂草机搂成草条继续干燥,翻晒使水分降至35%~40%。
集草成0.5~1m高的草堆,保持松散通风,经1.5~2天完全干燥。
草架干燥法
在多雨地区,将刈割后的牧草扎成小捆或直接运往草架干燥。
草架可用木杆、竹竿或金属管搭建,牧草置于架上,厚度不超过70cm,保持蓬松,有一定斜度。
发酵干燥法
阴湿多雨地区,将刈割的牧草平铺,短时间风干至水分50%。
分层堆积成3~5m高的草垛,逐层压实,表层覆盖土或地膜。
堆成后2~3天温度上升到60~70℃,牧草全部死亡,然后打开草垛风干或晒干。
人工干燥法
常温鼓风干燥
在室外堆贮场或干草棚中,通过设置的栅栏通风道,用鼓风机强制吹入空气进行干燥。
适用于相对湿度低于75%和温度高于15℃的地方。
高温快速干燥
使用烘干机将牧草水分快速蒸发,烘干机入口温度为75~2600℃,出口温度为25~11600℃。
适用于含水量80%~85%的新鲜牧草,数分钟至几秒钟可使水分下降到5%~10%。
注意事项
适时收割: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刈割,禾本科牧草应在抽穗至初花期刈割,以获得优质牧草。
减少营养损失:通过适当的干燥方法和加工技术,尽量减少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损失。
保存:干草制作完成后,应扎紧袋口,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湿。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制作。例如,在多雨地区,自然干燥法中的草架干燥法或发酵干燥法可能更为适用;而在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下,人工干燥法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干草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