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和田三七,有哪些不同?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1:46:55
字号: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只不过名字相近导致大家联想到一起。它们科属不同、外形不同、使用价值不同、产地不同。

藤三七和田三七,有哪些不同?

田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也是我国最早药食同源的植物之一,我国食用使用田七的历史悠久。

田三七图

藤三七是一种外来引进植物。原名落葵薯,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引进我国境内。原先作为绿化植物后期才发现药用价值被广泛使用。由于俗称接近田七叫藤三七的,巧借我国传统中药材田七之名,五十余年已经全国有名。

藤三七图

一、科属不同。

田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藤三七是落葵科、落葵薯属植物。他们俩八竿子打不着,完全就不是同一种植物。藤三七作为一种舶来品,为快速融入本地市场所起的名称相近罢了。?

二、外形不同。

田七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最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外形呈现为纺锤形。根茎是暗绿色,枝叶是指状复叶,轮生茎顶(茎上密集轮生),叶柄具条纹,叶片上有膜质,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每年从根茎进上生长出新的枝叶,开花的时候呈现伞形 ),开花时有花100朵左右。

田七果实图

总花梗有条纹,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苞片?花序内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变态叶状物 ),卵状披针形(形状为卵形披针形性叶 )。花梗纤细,小苞片多数,花小,颜色是淡黄绿色,花萼杯形,稍扁,花丝与花瓣等长。

子房下位(子房全部生于凹陷的花托内,并与花托完全愈合 ),果扁球状肾形(果子的外形像肾 ),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每年是7-8月开花,8-10月结果。?

田七幼苗

中医记载总是微言大义简单翻译一下,未能达到信达雅十分抱歉。?

藤三七是缠绕藤本植物,生长最长可到达数米。根部的茎粗壮,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顶端急尖,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用于无性繁殖 )。

总状花序具多花,轴纤细,下垂,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花被片白色,渐变黑,雄蕊白色,花柱白色,每年6-10月开花。?

根茎颜色不同。

藤三七根茎图

根茎藤三七颜色偏黑有铁色,田七相比比较白一些,原因是藤三七含铁量高。实验研究发现,藤三七每100克树叶中含二毫克左右铁,作为它的根茎含铁量也是过之而无不及。

含铁量丰富自然会在外形表露而出。藤三七用于入药部分是珠芽,但是它的的根茎跟田七相近,所以我们去药店买田三七,需要仔细看清楚药师拿出来的是不是田七?由于他俩外形相近,很容易被不良商贩假冒。一旦需要用药钱都不是重要的,身体最重要。一旦用错药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况且藤三七的根茎没有丝毫药用价值。?

田七花

三、使用价值不同。

田三七有十分出色的止血功效,使用后田三七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药用部位为干燥的根及根茎。

临床应用于:降血脂、去疣、头痛、止血,跌打瘀血,外伤出血,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等等。?

田七

藤三七的叶片、嫩梢可作为蔬菜食用,要药用部位部位是珠芽,有滋补,壮腰膝的功效,如果外用能消肿散瘀。

临床应用于:腰膝痹痛,病后体弱,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田三七和藤三七的具体药用以及相关剂量请去医院质询专业医师。但凡涉及药物治疗方面,请询问专业人士,拜托了。我这里是科普是科普,拜托了。

四、产地不同。

田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云南文山、广西田阳、江西、四川等地。?

藤三七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引进后分布区域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在古代,三七被叫做什么

种子繁殖,选三四年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在冬季10-11月间,随采随播,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盖一层,上面再盖草皮一层,促进其种子发芽。

采用点播方式,行株距为3×2寸或3×3寸,每亩需种28-32万粒,覆土4-8分厚,稍压后再覆盖一层稻草,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阴棚漏雨打烂畦面,影响幼苗生长。

三七在苗床生长一年后必须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间进行。边栽边盖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不宜太厚,再盖约0.3-0.5寸厚的碎草,以不见土为原则。

扩展资料:

生长习性

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

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土壤一般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700-1500米、东阳、坡度10-20度的山坡。

在古代,三七被叫做金不换。

植株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三七,又称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其茎、叶、花均可入药。而通常大家所熟知的三七药材则指三七的主根,习惯称“剪口”,侧根称“筋条”。

三七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以栽培为主。三七为阴生植物,喜温暖、稍阴湿环境,三七栽培宜选用排、灌条件良好,疏松且富含有机质的中性至微酸性砂质壤士,腐殖质士最为适宜,忌连作。三七可以采用种子繁殖、直播种植或育苗移栽。

三七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肉质,1条至多条,呈纺锤形。茎暗绿色,至茎先端变紫色,光滑无毛,具纵向粗条纹。托叶多数,簇生,线形,长不足2毫米;叶柄长5-11.5厘米,具条纹,光滑无毛;小叶柄中央的长1.2-3.5厘米,两侧的长0.2-1.2厘米,无毛。

叶片膜质,中央的最大,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7-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侧叶片最小,椭圆形至圆状长卵形,长3.5-7厘米,宽1.3-3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偏斜,边缘具重细锯齿,齿尖具短尖头,齿间有1刚毛,两面沿脉疏被刚毛,主脉与侧脉在两面凸起,网脉不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七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8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