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种植中药材温度不够可以使用大棚种植,从而提高温度。如,大棚种植常用中药材旱半夏方法:
一、种植地的选择
旱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荫不耐旱,适合山坡、平地栽培,可与果树间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小麦等高杆植物间作,以砂质土壤种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二、种植
旱半夏以冬季11月至次年春季4月为播种适宜期,播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播种时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作畦。旱半夏主要用块茎和株芽繁殖。采用块茎繁殖最好,随挖随栽种,按行距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挖穴,每穴栽二至三个块茎,每亩用40-50公斤块茎,盖土不要过厚,以1-2厘米为宜,覆土后如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采用株芽繁殖的则应在夏秋间老叶将要枯萎、叶柄下的株芽已发育成熟时,采取成熟株芽进行条栽,行株距同块茎繁殖一样。
三、田间管理
⑴除草:
在幼苗未封行前,要及时除草,中耕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以免伤根。因为旱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土层,所以中耕宜浅不宜深。
⑵施肥:
在苗出齐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公斤,在株芽形成期,每亩施入人畜粪2000公斤,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以后根据生长情况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
⑶病虫害防治:
旱半夏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是叶斑病和病毒病,防治叶斑病可用1:1:12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续2-3次;防治病毒病可用5%石灰乳浇灌,将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虫害主要是红天蛾,防治方法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每5-7天1次,连续2-3次。
四、采收加工
旱半夏的生育期为180-210天,块茎繁殖根据播种季节不同可于当年或第二年采收。一般于夏秋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挖,选晴天小心挖取块茎,避免损伤,抖去泥沙,放入筐内盖好。不要暴晒,否则不易去皮。加工时先将鲜半夏按大、中、小分级,再分别装入麻袋内,在地上轻轻摔打几下,然后倒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直至外皮去净为止,再取出晒至全干即可。
旱半夏一般在春季2~4月播种,由于这时气温偏低,种茎发芽慢。因此,播前可在室内用温床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15天便可出芽。也可在室外将种茎置于20~25℃的塑料大棚内,连续处理15天,发现芽鞘发白时将带有芽头的种茎播种到事先整好的地里,覆上地膜,地膜只需覆盖在栽有种茎的行间即可,待苗齐后便可揭去。
峨眉山特产药材有哪些?
十大紧缺药材指的分别是防风、黄芪、野天麻、重楼、桔梗、地黄、雪莲、红景天、射干、北柴胡、黄精、石菖蒲等。这些药材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类药材在价格上也是非常昂贵的。
中药材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很多药材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类药材在价格上也是非常昂贵的。
紧缺药材排行
常见的紧缺药材有北柴胡、野天麻、重楼、黄芩等,虽然这些药材目前是比较紧缺的,但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种植户可以抓住机会。
像北方地区、四川、福建、湖南等地方,有很多地区都比较适合种植药材,尤其是一些药材项目不需要太多的种植技术,还是比较适合懒人种植的。
十大紧缺药材指的分别是防风、黄芪、野天麻、重楼、桔梗、地黄、雪莲、红景天、射干、北柴胡、黄精、石菖蒲等。
石菖蒲
受到野生资源持续枯竭,产地大货难求影响,石菖蒲行情近期也不平静,具有上涨之势。不过短短几年时间,石菖蒲资源开始变得紧缺起来,原因是石菖蒲受到了疯狂采挖。
以前小河流边上泛滥的石菖蒲,如今仅剩下光秃秃的石头了。如今野生的石菖蒲是非常珍贵的药材,一斤价格在30元左右。
黄精
由于野生黄精资源急剧减少,需求量不断上升,黄精价格自2014年以来不断上涨。黄精种植的市场可以简单地分成鲜货黄精市场、种茎市场、统货市场三个方面。
黄精人工种植起步比较晚,在2016年之前,黄精还是中国三十大紧缺药材之一,市场上所流通的货源,基本上来自于野生黄精。
防风
防风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珍贵药材,在民间,又叫做回云、回草等,其主要特点就是喜欢阴凉,最近些年,由于它的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少量种植了。
黄芪
目前,市场上黄芪的售价约为15-20元每斤,如果是质量好的黄芪,价格还会高出不少。因此种植黄芪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选择。
野天麻
野天麻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由于需求量逐年扩大,所以供应量不足导致市场上非常紧缺。所以大家能模拟野生天麻的种植环境,大规模种植野天麻才是赚钱的关键。
重楼
重楼在云南比较常见,野生的由于采挖比较严重,所以人工种植就比较常见,重楼多外敷能消肿止痛,但有小毒不要接触到嘴巴。
桔梗
桔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植物,因为它既可以当做药材使用,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它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常常出现缺货的状态。
桔梗是中药材市场上的常规品种,适于北方山区、丘陵地带及草原、荒地等种植。种植桔梗的过程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是投资少效益高的种植好项目,适合懒人种植的药材项目。
地黄
地黄,又叫做生地、熟地,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由于其功效独特,药效显著,用量也非常大。同时我国产的地黄也大量出口国外,这样就导致地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雪莲
雪莲是高山名贵药材,一般生长在新疆、青海等高海拔寒冷山区,由于稀少所以价格很贵。
红景天
红景天被人工驯化的成本很高,所以人工种植的成本居高不下,由于供应量少所以在市场上是非常稀缺的中药材,一斤能卖到40多元
射干
射干的售价为每公斤40-50元,另外由于射干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收获一次,所以预计未来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北柴胡
很多人都听说过柴胡,但很少有人听过北柴胡,而北柴胡也叫黑柴胡,具有解热和消炎的作用,目前北柴胡在市场上需求量很大。
峨眉山中药材:峨眉山朱砂莲、峨眉山三七、峨眉山天麻、峨眉山贝母、峨眉山灰兜巴、峨眉山岩白菜、峨眉山黄莲、峨眉山黄柏、峨眉山灵芝、峨眉山锁阳、峨眉山佛掌参、峨眉山雪胆、峨眉山老鹳草。
峨眉山朱砂莲
朱砂莲是峨眉山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被视为治疗胃疼痛的特效药。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肚痛或胃痛,磨水饮服,见效特快。
峨眉山三七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症状。
峨眉山峨参
峨参与峨蕊、雪魔芋,历来作为峨眉山的三大特产而闻名远近,是补中益气的中药材,游人多当作馈赠亲友的礼品。
峨眉山天麻
是峨眉山的名贵药材,平肝息风药类中的珍品,国家三级保护的植物,分为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功能与主治:平肝息风定惊。
峨眉山贝母
市面上出售的贝母分为川贝母、浙贝母与平贝母,川贝母属于上品,峨眉山出产川贝母,为润肺止咳之良药。
峨眉山灰兜巴
这种药材为峨眉山所特有,是峨眉山千年来民间世代相传的药物,是峨眉山海拔1200米以上的茶树上所结的蜘蛛网为原料加工而成。
峨眉山岩白菜
峨眉岩白菜是一种专治肺部疾病的良药,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嗽、咳血。峨眉岩白菜分为高山岩白菜与低山岩白菜两种。
峨眉山黄莲
分为岩莲、雅莲、味莲,岩莲为野生,产量极为稀少,不易得,峨眉山行销市面的主要是人工培育种植的雅莲和味莲。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泄火解毒。
峨眉山黄柏
以树皮、根皮入药,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多用于痢疾、肠炎、肝炎、黄疸、腿膝软、小便短赤涩痛等病症。
峨眉山灵芝
灵芝自古为峨眉山珍贵圣药,历史源远流长,民间流传的“白娘子盗灵芝”的故事说明了峨眉山灵芝的神奇疗效。
峨眉山锁阳
锁阳自古为补肾益精的良药,峨眉山所产锁阳尤为出名。功能与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腰膝痿软等。
峨眉山佛掌参
佛掌参为兰科的多年生草木植物。高20-60厘米。茎直立,下半部有叶3至5片,条状舌形,或是狭舌状披针形,基部半抱着茎杆。
峨眉山雪胆
雪胆是四川乐山峨眉山人喜用的一种清热药物,主要产区在海拔1400—2300米的山区,秋季采挖,入药性寒、味苦等。
峨眉山老鹳草
老鹳草为峨眉山特产药草,全草入药,性平,味苦微辛,有祛风湿、活经络的疗效。一般泡酒服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