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用什么 中药 调理?有补脾养血的中药方吗?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补脾养血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补脾养血的中药方
补肾 养血化瘀汤
处方熟地30克,盐杜仲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黄芪15克,*羊藿9克,当归12克,红花9克,鸡血藤30克,肉苁蓉20克,狗脊9克,木香3克。
功能主治 壮阳 补肾,养血化瘀,软坚止痛。主气血不足,肝 肾虚 亏,经络闭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补肾养脾丸
处方人参2两,黄耆2两,白术2两,熟地(酒洗)4两,当归2两,知母(酒炒)2两,苁蓉(酒洗)3两,黄柏(酒炒)1两,桂7钱半,白茯2两,杜仲(炒)1两半,山药2两,故纸5钱,白芍(炒)1两,牛膝1两半,五味子1两,沉香7钱半,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养脾,益气血,长精神。主虚劳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
补肾养血汤
处方仙灵脾、仙茅、紫河车、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当归、白芍、党参、香附。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调理冲任。主肾气亏损经闭。
补脾养血的食物
1、高粱
高粱性温,能够很好的 保健 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温中消积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 消化 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较多的尼克酸,这种物质处于游离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2、猴头菇
猴头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具有 养胃 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对食欲不振、 腹泻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神经 衰弱、眩晕等病症,均有很好的 食疗 效果。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病人食用猴头菇,还有滋补强身作用。
3、鲫鱼
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 气管炎 、 哮喘 、 糖尿病 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 产后 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
4、红枣
红枣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但是你知道红枣也能够很好的调养脾胃虚弱患者的作用吗?红枣之中含有大量的糖类、 微量元素 以及维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红枣之中含有环磷酸腺苷活性,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起到强身 健体 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5、羊肉
煮羊肉汤加大麦。大麦既可健脾益气,又有助消化,加入羊肉汤则可以健脾开胃,故对脾胃虚弱者颇为有益。先用羊肉熬汤,大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后将羊肉捞起,用汤煮大麦,文火炖熬,等大麦熟透即可。
6、莲藕
中医 认为,莲藕味甘性凉,能 清热 生津,凉血止血,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熟食莲藕能补益脾胃、止泻、益血、生肌。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 健康 。
7、落花生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本草纲目》中记载,它有健脾和胃、补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证的功效。而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非常重要,花生可以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能延缓衰老,益毒延年。所以,民间把花生称为长生果。
8、芋头
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脾健胃、破血散结的功效,《名医别录》说:芋头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滇南本草》说它?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
9、牛肚
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 消化不良 ,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10、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介绍几种常用且效果佳的开脾胃药材:1.神曲神曲又名“六神曲”,是将面粉、青蒿、杏仁、赤小豆、麸皮及苍耳草等药材混合后,经发酵而成,性温味甘辛,能消食化积、健脾和胃、解表止泻,主治食积胀满、呕吐泻痢、腹痛、消化不良等,炒过的神曲更适合用于脾虚食少的情况。
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神曲含有酵母菌、淀粉酶及挥发油,能抑制肠内病菌繁殖,又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肠胃蠕动,因此能改善胃肠功能,增加食欲。
2.山楂山楂性温味甘酸,是蔷薇科落叶灌木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能健胃补脾、行气散淤、消食磨积,主治肉积不消及疝气。明朝负责为皇帝健康把关的太医院,其首席太医刘纯曾以大批犯人做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山楂是最能提升胃气、促进食欲的中药之一。当时他并不知道山楂的成分,但是依据典籍记载及他的实验成果,他大力推崇病后恢复及养生食补的药膳中一定要加入山楂。
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山楂含有山楂酸、脂肪分解酵素及维生素c、柠檬酸等,能增加胃中酵素,帮助分解食物的脂肪及蛋白质,使肉食容易消化,因此在健胃整肠的治疗中,山楂确实不可或缺。
3.麦芽麦芽味甘性平,是禾本科植物大麦的颖果发芽干燥而成,能开胃健脾、行气消积,主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乳积不退。临床上小儿开脾胃时,多选用未经炒过的生麦芽。值得一提的是,哺乳产妇也是使用麦芽来达到退奶、断奶的效果,但要使用炒麦芽。
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麦芽内含淀粉酶、转化醣酶、维生素B及卵磷脂,对米饭、面等淀粉类食物有助消化的作用,并可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4.鸡内金鸡内金就是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属消化器官,中医取其作用而入药,性平味甘苦,能健脾补胃、消食化积、化坚消石,主治呕吐泻痢、恶心反胃、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等。
功效: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角蛋白及多种氨基酸淀粉酶和胃蛋白酶,能增加胃液的分泌量,提高胃酸浓度,并增强胃蠕动机能,因此能帮助消化。
5.狗尾草狗尾草也就是俗名“通天草”、“九尾草”的台湾民间常用草药,又称“台湾人参”,性味甘淡,人脾、肾二脏,能清热解毒、开脾健胃、降胃火、消食积水肿、活血通经。台湾民间常用来给胃口不开而食欲不佳的小孩开脾胃,吃了之后能促进生长发育,因此也有人将它用在转骨药方中。
功效:狗尾草是最普遍且口感佳的开胃药材,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昂贵。使用时,先将新鲜的狗尾草洗净,加人大量清水,煎煮四至五小时后倒出药汤,再加人枸杞、排骨于药汤中,用电饭锅炖煮,肉熟后即可食用。每周吃三至四次,连续吃两周。
以上介绍的药材多需搭配其他中药使用,单味药使用的效果较不佳,而且需要考虑儿童的体质属性,因此仍须经专业的中医师诊断处方后再服用。
四神汤--最平实有效的开脾方由山药,
薏仁
,芡实,
经常服用,不仅能健胃整肠,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还能提高血球吞噬能力,增强人体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