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介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57:09
字号:

云南省临沧市介绍(文章来自网络摘抄)

临沧介绍

?临沧,古称缅宁,是云南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南,澜沧江畔,云南省西南部。临沧的少数民族众多,其中佤族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还生活着着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颇等23个少数民族。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介于东经98~40’-100~34’和北纬23~05’-25~02’之间,云南临沧东部与 普洱市 相连,云南临沧西部与 保山市 相邻,云南临沧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接,云南临沧市南部与邻国缅甸接壤。

? 临沧市属横断山系怒山山脉的南延部份,系滇西纵谷区,境内有老别山、邦马山两大山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米。

?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突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年平均气温16.8—17.7℃。2013年平均气温18.1℃,日照2552.6小时,降雨量1158.2毫米,相对湿度71%。

? 2012年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16种53个矿属。贵金属含量高,稀有金属储量大, 锗 在煤中含量居全国之冠;非金属硅藻土、高岭土、稀土藏量和品位排全国前列。

民族文化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临沧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以佤族文化为主旋律的民族风情和交融共生的多元宗教文化、自然人文景观构成独具魅力的边缘文化特色。一些兄弟民族除过本民族的节日外,也同样过春节,又各具特色。

彝族称过春节为“苦呼别”,过七天七夜。?在家里的供桌上,摆上七块糯米粑粑、七碗肉、七碗饭及两节甘蔗,两束草烟。初二起在打歌场中竖起一架梯子,在梯子边的桌子上,点上蜡烛,摆上茶叶、草烟、糯米粑粑。晚上开始打歌,边打边对唱,互祝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云县的彝族在除夕这天,要把犁耙、海簸等大农具封上红纸,在杵臼及石磨眼上放满粮食,并故意多煮些饭,让大年初一吃剩饭,预祝粮食多得吃不完。一些村寨的俐侎人有春节庆丰收的活动。

沧源佤族把春节称为“卧”节。临近春节,妇女割好马草,舂好糯米粑粑,酿好水酒;男子修沟引新水。除夕之夜,打歌场要栽好一棵青松,晚上要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家里酹酒祝辞,如有的祝道:“桦桃树叶发了,松树叶茂了,凶岁随着旧岁去,吉祥伴着新年来!”祝词表达了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凤庆的傣族,除夕晚上“熬寿岁”。天将明专心听麂子、

公鸡、黄牛叫,认为麂子先叫一年雨水好,公鸡先叫一年雨水一般,黄牛先叫预示一年雨水少。初一至初五打陀螺,初八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杀鸡舂粑粑,献祖宗及前辈。

景颇族称春节为“吉打”或“宁打”。正月初一起三天任选一天,青年男女们带上糯米粑粑上山玩耍,唱歌跳舞。正月十五,耿马贺派乡的景颇族还举行隆重的“目瑙纵歌”,最热闹时,远在德宏、缅甸的景颇族和其他民族也赶来参加。

镇康 一带的苗族,大年初二或初四举行“献龙”,祈求风调雨顺。初三起跳三天的芦笙舞及丢包。正月初一至十五,凤庆的苗族还过“朝花山节”,苗语又叫“他查”,由主持人选一场所,大家身着节日盛装,到山场吹芦笙,打歌、对调、赛弩,尽情欢乐。

名优特产

"滇红"茶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193年,"滇红"在凤庆试制成功,成为中国的出口名茶,年出口量均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40%以上,创汇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50%以上,云南凤庆滇红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目前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全区茶叶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

蔗糖

临沧 是云南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有280多年的种糖制糖历史。全区 甘蔗 产量达300多万吨,有机制糖厂15座,日处理甘蔗能力3万吨,年产糖30多万吨。

冰岛茶

最贵重的云南 普洱茶 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烈,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绝对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极品。目前,双江县“勐库”牌茶叶已获中国驰名商标,“勐康”牌茶叶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茶叶产业已成为双江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佤族鸡肉烂饭

佤语叫“馍尼亚布绕”,是佤族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 稀饭 要干些。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栏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栏饭。鸡肉烂饭品种繁多,有大米烂饭、包谷米烂饭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鸡肉烂饭在广大佤族群众中盛行不衰。只要机会和条件允许,随时均可享用。诸如逢年过节、撒谷种、栽秧、收庄稼、讨媳妇、办丧事、接送亲戚好友、盖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肴。

沧源牛干巴

沧源牛干巴选用佤山半野生壮态下放养的黄牛精肉,经当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营养价值高,色香味独特,香酥可口。

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又名夏威夷果,果仁营养丰富,含油量70%左右,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9%,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用于加工高级糖果、巧克力、食用油、化妆品的名贵配料,是目前世界坚果类中价值最高的品种,被誉为“坚果之王”。

云南临沧打造全球最大澳洲坚果种植基地

云南坚果行业协会 “云南坚果行业协会的成立势必将叫响云南坚果的品牌。”云南坚果行业协会首任会长陈榆秀表示,自1991年以来,第一批试种的404株澳洲坚果苗在临沧生根结果,一个绿色产业开始惠及临沧的各族人民。被人称为“坚果皇后”的陈榆秀是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云澳达公司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最先进的坚果种植技术、坚果加工生产线,并与国内外澳洲坚果权威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所产坚果质量达到了世界一流品质。陈榆秀介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公司将借助来自澳洲、印尼、新西兰、香港等地的公司股东,建立通畅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和网络。预计到2020年,临沧坚果的种植面积将达300万亩,年产坚果50万吨以上,产值将突破125亿元,临沧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澳洲坚果基地。

风景名胜

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澜沧江流经临沧市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景观。湖面平静秀丽,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苍峻巍峨,珍稀动物繁多,风景如诗如画。沿线依次分布着澜沧江大峡谷,云海山庄,忙怀、曼志新石器遗址,朝山寺,滇缅铁路遗址,民族风情村,电站景观等众多景点。

临沧大雪山

临沧大雪山位于大朝山电站西岸的临沧市境内,紧靠214国道,临(沧)帮(帮东)公路直达。

景区腹地。景区由大雪山的雪山洞、主峰石、杜鹃林、桫椤群、黄草坝等18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0平方公里,海拔3429.6米。景观随立体气候和季节的广允缅寺变化。山顶白雪皑皑,云海日出,赏心悦目。山腰林海茫茫,杜鹃花成林成片,四季花卉变化无穷。山间瀑布、溪流终年不断。山下电站轰鸣、平湖清波荡漾。随着澜沧江梯级电站开发,交通逐步得到改善,游人会日益增加,开发临沧大雪山风景名胜区前景广阔。

广允缅寺位于沧源自治县城勐董大街北侧,始建于清代,为小乘佛教建筑。现存住殿面阔14.8米,进深24.4米,为穿斗世木架结构,由一围廓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殿堂内墙壁及藻井均有彩画,大殿内墙面的10幅壁画,共48平方米,保存完好。建筑艺术上,汉式建筑的外形与傣族寺院内部有机结合,别具一格。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沧源自治县距昆明840多公里,昆明各大汽车客运站有客车前往。

耿马南汀河

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内,由四片一线组成,即孟定片区、景片区、福音山片区、清水河片区、孟省——清水河旅游线,总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景观有俗称版纳、瑞丽、孟定“三姐妹”风光秀丽的孟定坝亚热带风光;有郁郁葱葱的原始 热带雨林 、季雨林景观;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景观;有苍翠碧绿的大青山、火草山生物景观;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服饰、工艺品;有众多的佛寺、白塔、岩画、古人类穴居遗址等名胜古迹;有热闹非凡的阵定边贸口岸。可供边贸购物、边境跨国旅游观光,边疆民族文化、边境商贸历史考察研究。

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 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崖画一般绘制在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画面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画面大的高3米,长27米。图像个体大者约0.3米,小者约0.05米不等。可辨认的图像 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山洞、树木、太阳、舟船、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崖画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

沧源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是临沧人文风情旅游的必游景点。

沧源佤山

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与缅甸接壤,国境线 147.78公里。景区由勐来、南滚河、勐董、拉勐河、班列五个片区,勐省 ──茫卡南游览线组成,景点199个,总面积147.34平方公里。该风景区是 国内典型的佤族自然山水风情区,佤族风情浓郁独特,服饰工艺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古朴丰厚,崖画文物闻名遐。自然环境优美,佤山碧绿苍翠。热 带雨林茫茫,珍稀生物荟萃。珍禽异兽出没,孔雀大象穿梭。陡岩刀砍斧劈, 溶洞迷宫成群。日出彩霞满天,云海变幻莫测。边境口岸购物,出国旅游缅甸。旅游后起之秀,科考理想之地。

临沧城市荣誉

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2013年11月19日被评为“中国恒春之都”

2014年12月6日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城市”

2014年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藏在香格里拉山野中的松茸走进万千人家的餐桌上,也让深藏在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的传承千年的诺邓火腿在电商平台上受到热捧……不仅仅如此,在来过云南的游客眼里,鲜花、水果、普洱茶、三七等云南好物数不胜数,是游客在机场、火车站离开时必须要打包两样的必选伴手礼。近年来,众多高原特色农产品销量正在迅速增长,云南好物正渐渐走向千家万户乃至海外市场。

蒙自市期路白乡苗族大妈出售生态黄瓜 杨峥 摄

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正确的现代化观承担新使命,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我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云南好物将如何继续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又能积极布局国外市场?冲锋的号角再次吹响,围绕着上述热点,代表委员们热情发声,建言献策。

云南好物火吗?

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9%

“十三五”期间,云南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全面提升。2019年全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06万吨,全国排名由2015年底的第11位提升到第7位。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甘蔗、茶叶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

去年,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在疫情影响下逆势成长,一些云南产好物正在持续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正走向国际大市场。2019年,“云系”“滇系”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47.8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全国第6位。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9%。

云南农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销量也一路上扬。阿里巴巴后台数据显示,2019年,云南农产品通过阿里平台销售额超过65亿元、同比增长22%。

保山咖啡豆 张彤 摄

打造品牌影响力,助力好物上行

截至2020年底,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已为云南18种农产品建立了分级标准。包括沃柑、百香果、糯玉米、阳光玫瑰、冰糖橙、雪莲果等。其中沃柑销量最多,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云南水果。

2019年,云南成为阿里数字农业布局的重镇。“未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将在云南省核心区域推动落实数字乡村,推进产地协同仓建设;推进云南省8市8州30余个县涉及到的30多个重点以及产地直供供应链体系建设,帮助本地商家完善标准化和供应链服务能力。”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绿色食品“名企名品”评选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绿色食品牌”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评选表彰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抓手。嘉士伯啤酒、嘉华食品、勐海茶叶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云南鲜花饼、大益茶等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商品。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批“10大名品”获奖至今,销售增长率达30%至50%。“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占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20.3%。相关人士表示,绿色食品牌的深入实施,必将不断提升云南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推动云南省绿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最终把云南品牌打造成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

拉祜寨村民在采摘木耳 张彤 摄

线上+线下窗口平台让好物随时可买

最近一段时间,在昆明机场停留过的旅客都发现机场有可以买到云南好物的商铺了。据介绍,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昆明机场展销中心自开业以来业绩蒸蒸日上,销售额从2019年11月的51万元递增至2020年12月的229万元,是昆明机场明星店铺。

云南航产投集团下属企业云南空港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向洁表示,云南“绿色食品牌”将成为旅客在机场或天猫云南“绿色食品牌”官方旗舰店随时随地购买到的地域文化浓厚、包装新颖独特、质优价廉、 健康 美味的云南优质绿色食品伴手礼,并借助机场的窗口效应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春节即将来临,昆明机场10大名品展示中心设置了主题年货街,给急于往来南北的游客提供购买服务。”魏向洁表示,云南航产投集团“绿色食品牌”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下一步,将在省政府培育龙头企业的政策指引下,持续做好合作品牌资源和渠道整合,通过品牌赋能云南“绿色食品”牌新零售渠道建设。同时,在云南省州市各机场以专营店或专柜的形式开设“绿色食品牌”展示营销中心,根据资源情况,在未来实现名品店在云南省内州市机场的覆盖。另外,在打造优质的线上展销平台方面,不仅在天猫平台上开设“云南绿色食品牌官方集合店”,还将陆续拓展其他线上平台。

好物更热要怎么做?

代表声音

田地直播,助力河口好物出省出国

河口口岸封关之后,以往的热闹景象也不见了。省人大代表、红河州河口县政府办副主任李志辉说,对于本地人的生活影响,更多的体现在边贸行业和 旅游 业上。作为一个边贸 旅游 城市,现在游客来到河口,可能不像往常那样能够买到那么多丰富的越南产品, 旅游 街上营业的商铺也关闭了不少,就连“小卷粉”店都冷清了。

“疫情的发生影响了边贸、做生意,很多人还是喜欢面对面来谈。”李志辉表示,河口边贸的优势就是区位,通过南溪河口岸跨过中越大桥就可以谈生意,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做生意的,但是疫情发生后,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手机下单、视频讲价、网上签约也都出现在河口县最普通的边境贸易中。作为自贸区、口岸,河口“区县”也在积极做大跨境电商,越南客商可以直接在网络下单通过跨境电商进行采购。外循环通过跨境电商搭建起桥梁,内循环也在通过互联网加速自贸区“上云”。

在他看来,河口县有代表性的特产是香蕉、菠萝这些热带水果,作为河口的重点发展产业,香蕉种植、销售还要再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近年来,河口县提出要打造热区的林果产业,诸如柚子、橘子等水果也开始初具规模。为了让河口的蕉农们“多卖一把香蕉”,让红心牛奶木瓜从河口卖到更远的地方,河口县各级政府积极牵线,找销路、拓渠道,县长、乡长和蕉农一起在直播间、蕉田里直播带货,带动香蕉等农产品的销售。向广大网友讲述了河口的“香蕉故事”,向网友们展示了河口浓郁的民族风情。

线上线下结合,充分用好东部资源

与国内大型农业集团合作,打造“云品店中店产品集群”

省人大代表、云南帅源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常英因工作关系,曾就云品出滇做过省外调研和拜访,“我们曾和北京首农集团、超市发、物美等大型农业集团、连锁商超做过深度交流,他们都非常认可云品的好,也非常期待云品能更多的进驻到他们的商超,但实体店里能看到的云品并不多。”据她了解,其中原因有不少云品缺乏产品行业标准,有的是不够规模化,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为了把云南好物推出去,我们链接了很多资源赋能,如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一县一品组委会、百县云品出滇组委会、云品荟、吴晓波金物奖新国货创新大赛等,我们都在努力的去做,且坚信一定可以做好,持续打造云品出滇。”

下一步如何寻找突破点?跟省外大型连锁商超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商超里面开设“云品店中店产品集群”,里面包括应季云品、干货,按照七彩、八宝,全部产品细分化又集群化。“按照应季产品有节奏有统筹,提前营销活动先行,这个季节推什么,下个季节推什么,整个宣传可以提前准备,做得更透。”

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打开云品走出去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产品品质、精细产品标准,品牌塑造,包装升级,讲好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同时用 科技 赋能,健全产品追溯体系,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看到云品的原产地 ,“从源头、溯源、品牌、包装、生产、资质检测等完善整个链条系统。”

常英说,通过对外合作、对内提质,把云品当作一个综合品牌来集中打造,整合资源,合力一起真正走出去。

昭通天麻 张彤 摄

委员声音

用基因标注“云南好物”的独一无二

四季冰雪的梅里雪山、冬樱花盛开的大理南涧……云南独特美景的背后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给世人的回馈。当“探寻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与“破译云南生物资源基因密码”结合,把生物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就是能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这才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院长盛军说。

云南高原特产农产品种类丰富,如何打出差异化?“我们拥有强大的基因库优势。”盛军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发挥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云南农业大学建成了云南最大的也是全国最大的生物资源大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清楚掌握云南特色生物资源的基因组和数量。例如,茶叶,数据库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多、最全的茶叶基因组。从这一物种看,云南是茶叶的发源地已经从基因上得到了证实。云南很多的生物物种都有这样的地位。

在打响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叫响“云南好物”的这个层面,生物资源基因库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基因数据,我们能挖掘出香格里拉的松茸与东北的松茸有什么区别;可以分析出云南的生态功能下,食品的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可以找出香格里拉松茸为什么独一无二。”盛军认为,基因比对,将有助于深度挖掘生物资源的云南特色、中国特色甚至是世界独特性,进一步实现生物资源的应有价值,为“云南好物”标注基因优势。最终,实现生物资源数据优势向 科技 创新和产业效益优势的转变,为世界提供发展绿色经济的云南样本。

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助力农产品品牌化突破

“你尝尝我们的主打商品——蜂蜜核桃。”省政协委员左红云从随身包里掏出掌心那么大的一袋核桃,“这是我的随身零食。”

左红云是南涧县红云核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云核桃”)的董事长。她和小小核桃果已经打了30多年交道,将南涧核桃、云南核桃卖到全国甚至国外,让“云南核桃”成为响当当的地域性名品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

“云南的好东西太多了,很多都藏在深山少人知。说起大理南涧,云南人除了知道跳菜、打歌,都不知道还有核桃。”今年两会上,她的提案依旧聚焦核桃产业的破局与发展,希望通过全产业链打造,让云南核桃能够成为我省“绿色食品”牌中国的一个名牌、明星产品,成为从深山走向国内外市场的“云南好物”。

左红云希望政府在资金、人才、信息、税收、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引入龙头企业以及加强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能力、开发新产品。

去年,红云核桃与光明福瑞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展开核桃精深加工物流园项目合作。“借力,借助他们的品牌知名度,来打响我们的品牌。”左红云说,通过与光明的合作,红云核桃的植物肽蛋白的提取生产线即将投产。“当核桃经过提取变成营养强化剂也就是营养品销售,农产品的价值就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了凸显。”

左红云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希望未来5年我省能在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中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在标准化和品牌化方面取得突破,期待云南核桃成为“绿色食品”品牌产品。

培育高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可以说,这些年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提升甚至是飞跃,但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深加工等工艺滞后,品牌整体形象打造不够,未能完全通过数字农业实现产业融合。”省政协委员、云南东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昊城就此建议我省将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区域规划布局,形成集聚效应;推行绿色化和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及效益,发展高端、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全面实施绿色生产、绿色加工和绿色物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放心云南”“ 健康 云南”“品质云南”。

“云南不仅有好物,还需要好的品牌。”李昊城指出,现在颇有名气的斗南花卉、普洱茶、通海蔬菜、宣威火腿、文山、新平诸橙等都属于区域性品牌。建议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品牌建设中,打好“生态”和“文化”两张市场优势牌,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命名控制”认证体系,培育自己的区域品牌,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潜移默化的产品形象。

打造全球花卉交易中心,占领1500亿终端消费市场

“云花”产业历经40年的发展,无论在产业规模、市场供给、品种及市场覆盖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在全球也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十四五”期间,“云花”如何全面提升世界影响力、竞争力,掌握定价权?省政协委员、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曹荣根建议,立足云南产地,以交易为核心,规划面积不低于1000亩的土地,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占领全国及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500亿+终端消费市场。

通过建设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中国花卉产业第一互联网平台以及覆盖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花卉”流通网,实现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规划空间、战略空间的更大腾挪,牢牢抓住花卉产业链中的规则制定权、控制权、资源分配权,夯实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的地位,为云南花卉实现“买全球、卖世界”奠定核心基础。

企业声音

数字赋能全产业链,助力品牌被看见

“绿色食品牌”是张什么牌?气候立体、光热充沛、空气优质、土地肥沃……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云南的自然先决条件全国独一无二。

“我们做从2016年开始做有机生鲜,也是经3年多的摸索,一直到2019年,我们确定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走订单生产化路子,集有机种植、蔬菜加工出口、生鲜配送等业务于一体。而这些年的 探索 ,也让我们觉得,高原特色农产品,要打造绿色品牌,必须通过核心技术来打造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也是农产品要走出去的必由之路。”谈起如何打造有机生鲜的“绿色食品牌”,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如是说道。

目前,该公司已在不同海拔、不同温区和不同地域建设了多个有机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有机种植储备面积约20000余亩,已经获得认证的面积达8000亩,是云南省内有机蔬菜种植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公司还从近百个单品反复试验中,筛选出23个单品。其中,甜脆玉米获得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菜”的殊荣。在全国的盒马超市的货架上,都能看到这个来自云南的绿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孕育在红土高原上的有机蔬菜已经出口到新加坡这个对蔬菜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标准很严苛的国家。

在云南做农产品,在张建看来,所有的企业都拥有同样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但是最后企业能走多远,产品能否做出品牌影响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例如,通过人才引进和专业院校专家合作针对市场进行研发,从土壤、种子、种植条件等全过程进行技术的攻坚,最后形成的技术标准就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好物不怕走不出去,云南也从不缺好物。但是换一个思路,前期或许会投入巨大,但是坚持把种植和加工标准做起来,加上科研力量,做到行业技术领先水平,那么这样的云南好物,自会赢得市场。”

布朗族茶农在茶博会上展示冰岛古树茶 杨峥 摄

同样,正在瞄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云南好物还有普洱茶。在匠人制茶董事长拥进祥看来,云南的普洱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普洱茶品牌打造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一杯好的普洱茶需要小心储存3-5年,才能让其口感发挥到极致,难点就是如何让茶叶在优质的条件下储存3-5年?”为此,拥进祥决定用数字技术赋能普洱茶全产业链,打造自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他介绍,匠人制茶运用数字化的关键在于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多业务场景应用,实现企业的“敏经营,轻管理,易金融,简IT”,从而支撑“增长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等企业经营绩效目标的实现。

匠人制茶在云南不同的寨子里收集了3000多个茶样,做出茶样数据库,这是产品研发的数据基石。同时,匠人制茶在世界闻名的“茶马古道”主线滇藏道-临沧,拥有数十万亩的大乔木,这是一片土壤有机含量 1%的指定百年古茶树的野放茶基地。有数据库、有野放茶基地,没有品牌也不行,匠人制茶通过开展溯源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通过非遗的传承古法工艺的加持,以产品为UI的发展方向进行品牌推广,希望打造普洱茶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拥进祥说:“拥有了技术就是有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在全国拥有300多门店,2021年,我们全力规划进攻北方市场。”

责任编辑 猫恩泊

校对 郭毅

编审 张明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7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