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很难种植出能媲美稻花香的水稻的,不只是湖北,整个南方地区都基本没有可能。
南方最有优势的是温度和水分,但是影响水稻品质的还是温度和水分,“月盈则亏、杯满自溢”这句老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首先,降水过度。降水过多,就会出现病害加重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南方水稻种植中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都要高于我们东北的原因,降水太丰富了。
其次就是温度。南方的温度高,≥10度的有效积温也高,但是最致命是每天的高温阶段以及昼夜温差太小。这也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整体来说,南方的时候特点属于高温短日照、长期高温、昼夜温差不明显的特点。而北方的粳稻最适合的气候特点是低温长日照、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稻米的有机物缓慢有序的积累,特别是灌浆期间的淀粉分子的缓慢有序的排列。
而南方的气候特点决定了灌浆期的淀粉分子是快速集中、无序排列,并且由于温度的原因使得直链淀粉的含量相对的要高,这在水稻生产上叫做“高温逼熟”,直接影响了灌浆成熟期的水稻品质。所以,即便是将稻花香引入到湖北种植,品质也不会好的,用农村话说就是“水土不服”。
所以,在湖北和整个南方地区想要种植出类似东北稻花香品质的水稻是不现实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湖北省是转基因地区吗现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富硒大米,基本都是通过农业技术实现的。实际上,也有天然的富硒大米。天然富硒大米首先要求当地土壤富硒,比如,世界硒都--湖北恩施、中国硒港--贵港、江西鄱阳 、陕西紫阳和四川万源等地方。这些地方土壤中的硒纯度高。一般来讲,总产量比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
富硒大米是由人工来补硒。富硒大米是通过在种植稻米时候的补硒,即补充硒元素。从而生长出富含硒的大米。属于功能性农产品,是富含硒的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硒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硒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清除人体有害垃圾、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之功效。
富硒大米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于晴朗天气的早晚在叶面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富硒增产剂,然后经过生物转化,把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并贮存在水稻中,以便于人体吸收。 第二种方式,就是利用当地土壤含硒量丰富,通过自然含硒,属于天然富硒米的生产。
富硒大米通过在种植稻米时候的补硒,从而生长出富晒大米。全国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以上人口不同程度的存在硒摄入不足。缺硒人群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病、近视、哮喘、肿瘤、癌症等发生。
资料显示,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是红细胞中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成分,充足的硒可促使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有效地将人体内的过氧化氢转变为水;硒还是过氧化歧化酶的成分,这种酶可以消除自由基,使参与人体血压调节的儿茶酚胺保持正常水平;此外,含有硒的多种酶能够调节甲状腺的工作,参与氨基酸和精子尾部蛋白的合成。
人体缺硒会导致上述人体机能下降,新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当人体缺硒时,感染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大。
硒是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稀有而分散的半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Se,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是属于氧族元素。自然界地壳中含硒量极少。硒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含在矿物中,不溶于水,人体不易接受且有毒副作用,西方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而有机硒正好弥补了无机硒的不足。
人类有40多种疾病与缺硒有关,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肝炎、近视眼、白内障、男性不良症和儿童营养不良等都与缺硒有关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缺硒,中国有72%的地区缺硒,缺硒省份达22个,缺硒人口达7亿以上,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严重缺硒。缺硒已严重威胁中国百姓的身体健康。因此,多数人需适量补硒。
是。根据查询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得知,截止到2023年7月15日,中国取得转基因大米合法种植权的一个省份是湖北省,从而湖北省大米含有转基因成分,是转基因地区。转基因农作物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它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这种农作物也叫基因改性农作物或基因重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