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徐长卿吧!
中药名
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生于草坡、多石砾山坡或灌丛中。根状茎短小,密生棕色长细根。叶对生;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夏季开花;复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绿色。普荚果长角状。种子顶端有一簇白色长毛。〔附注〕徐长卿形状与柳叶白前相似,但寥刁竹根状茎短小,叶表面疏生短毛,花序和叶等长或比叶长,分枝,花黄绿色;而柳叶白前的根状茎细长,叶无毛,花序比叶短,不分枝,花暗紫色。两者效用不同,应予区别。
药用部分:全草及根。
采集时间:夏、秋季采集。
性能:性温,味辛;疏风解热,行气活血。
英文名 RADIX CYNANCHI PANICULATI
别名寮刁竹、逍遥竹、遥竹逍、瑶山竹、了刁竹、对节莲、竹叶细辛、铜锣草、一枝香、英雄草
来源本品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Kitag. 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阴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柱状,有盘节,长0。5~3。5cm,直径2~4mm。有的顶端带有残茎,细圆柱形,长约2cm,直径1~2mm,断面中空;根茎节处周围着生多数根。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长10~16cm,直径1~1。5mm。表面淡黄白色至淡棕**,或棕色;具微细的纵皱纹,并有纤细的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类白色或黄白色,形成层环淡棕色,木部细小。气香,味微辛凉。
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 Kitag. 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亦名鬼督邮(《本经》)、别仙踪(《本草图经》)、料刁竹(《生草药性备要》)等.味辛, 性温.入肝、胃经.功能: 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主治: 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内服, 煎汤, 3~9g;入丸剂或浸酒.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鉴别(1) 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2ml ,管口盖一块用水湿润的滤纸,滤纸上加氯亚氨基-2,6-二氯醌1 份与四硼酸钠32份的混合粉末少量,铺匀,将试管加热至微沸,滤纸即显蓝色。(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 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的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0。3g,精密称定〔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二法)〕,用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约450ml,置50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27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0O3)的吸收系数(E1% 1cm)为862 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皮酚(C9H10O3) 不得少于1。3% 。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徐长卿的全草大约含有牡丹酚(Paeonol)1%.尚含有与肉珊瑚甙元(Sarcostin)、去酰牛皮消甙元(Deacylcynanchogenin)、茸毛牛奶藤甙元(Tomentogenin)和去酰萝藦甙元(Deacylmetaplexigenin)极为相似的物质以及醋酸、桂皮酸等.
徐长卿根的主要成分是丹皮酚(牡丹酚)、黄酮甙、氨基酸、糖类, 并含微量生物碱.
药理作用:
1. 镇静作用 徐长卿提取液(水煎浓缩, 加酒精除去沉淀, 其中不含牡丹酚)给小鼠腹腔注射, 能使小鼠自发活动显著减少、安静、眼睑下垂, 而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 作用可持续60分钟以上.但并不延长巴比妥类的睡眠时间.
2. 镇痛作用 上述提取液给小鼠腹腔注射, 10分钟即出现镇痛作用, 60分钟后仍未消失.临床研究表明: 将丹皮酚溶於花生油中制成注射液, 治疗各种疼痛20余例, 有效率为83%, 其中以风湿性关节痛效果良好, 对肾绞痛、牙痛、蝶鞍部肿瘤疼痛的止痛效果满意, 而对脉管炎、骨髓炎引起的疼痛无效.小鼠热板测痛法实验也表明徐长卿有镇痛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徐长卿可减慢正常动物的心率.心电图观察表明: 家兔静注徐长卿, 大鼠腹腔注射可见R-R间期延长, P-R间期、T波无明显改变.
徐长卿可明显增加小鼠心肌对Rb86 的摄取量, 可认为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代谢, 缓解心肌缺血.而连续给予徐长卿7天, 不能防止给家兔静脉滴注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急性缺氧性心电图变化.
动物实验表明: 徐长卿能降低犬、家兔及大鼠的血压.用不含丹皮酚的徐长卿药液仍能使麻醉动物的血压呈急速而短暂的下降, 故可认为, 除丹皮酚外, 徐长卿尚含有其他的降压成分.
4. 对血脂的影响 对於喂饲胆固醇食物引起的家兔实验性高血脂症和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徐长卿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β-脂蛋白的作用, 并可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脂类沉积, 从而表明徐长卿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
5. 抑菌作用 徐长卿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6.抗炎作用 丹皮酚磺酸纳对大鼠甲醛性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丹皮酚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以及角叉菜胶、蛋清、甲醛、组胺、5-HT、缓激肽所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内毒素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7.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 丹皮酚对Ⅱ型、Ⅲ型及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它并不显著影响特异性抗体的形成, 但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 亦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丹皮酚有抗氧化作用, 且对钙反常心肌细胞更为敏感.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神经衰弱 徐长卿散剂 10~15g, 每日2次口服, 或蜜丸(每丸含生药5g), 每次2丸, 日服2次, 或将散剂装胶囊, 每个0.5g, 每次20个, 日服2次, 20天为1疗程.治疗有头痛、失眠、健忘、易疲劳、焦虑的神经衰弱病人300 例, 效果显著.〔中医杂志 1985;(10): 758〕
2. 治疗泌尿系结石 金钱草240g, 忍冬藤、滑石、甘草各100g, 石苇、车前子、瞿麦、川木通、冬葵果、徐长卿各60g, 蔗糖500g, 苯甲酸纳3g, 共制成1000ml.内服本品并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机碎石后排石, 效果显著.治疗83例, 治愈77例, 好转4例, 无效2例.〔中药材 1993;16(2): 43〕
3. 治疗过敏性鼻炎 徐长卿30g, 生地24g, 当归、赤芍各15g, 川芎6g, 苍耳子、辛夷各9g.伴头痛加白芷、菊花各9g;体虚反复感冒者合玉屏风散, 水煎服, 每日1剂, 15天为1疗程, 用药2~4疗程, 观察1年.治疗42例, 治愈23例, 好转13例, 无效6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1;(5): 33〕
方剂选用:
1. 治疗风湿痛: 徐长卿根八钱至一两, 猪精肉四两, 老酒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 饭前服, 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2. 治疗皮肤瘙痒: 徐长卿适量.煎水洗.(《吉林中草药》)
配伍效用:
徐长卿配伍安息香 徐长卿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安息香行气活血止痛.二者伍用, 有祛风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疗‘恶疮心痛、闷绝欲死’者.(《太平圣惠方》)
〔注意事项〕
宜忌: 体弱者慎服.
毒副作用: 丹皮酚溶於花生油中制成的注射液, 以每次50~100mg, 每日200mg的剂量用於治疗各种疼痛时, 患者除自觉周身有热感外, 其他未发现毒性反应, 反复使用无成瘾性.
〔医家论药〕
‘主蛊毒, 疫疾, 邪恶气, 温疟.’(《本经》)
‘治一切痧症和肚痛, 胃气痛, 食积, 霍乱.’(《中国药植志》)
中草药:蜣螂的功效与作用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有多种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等,不同地方叫法不一。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可入药),植株高18-60厘米。花期集中在春季,如果气候合适四季均可开花。
白芨简介形态特征
白芨,又名连及草(出自《本经》),箬兰、朱兰(出自《花镜》),紫兰、紫蕙、百笠。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初生假鳞茎为圆球装分,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
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5条隆起的纵线,上部3裂,中央裂片矩圆形;雄蕊与雌蕊结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扁而长,蜡质;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蒴果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厘米,两端稍尖狭,具6纵肋,顶端常具花瓣枯萎后留下的痕迹;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分布范围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繁殖
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春季萌发新叶前掘起老株,将假鳞茎分别成几份,每份带1至2个芽,另行栽植。
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因种子细小,发育不全,需用培养基无菌接种,操作复杂,故罕用。
栽培
白及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如用种子繁殖,播前种子用冷水浸泡,拌以草木灰和新高脂膜,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病虫害防治
常发生黑斑病,用70{bf}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有时有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bf}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药理作用入药部位
白芨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功效
白芨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还对常见病有较好疗效。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其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材料,抗杆菌,真菌,治疗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治疗鼻窦炎。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花美丽,栽培供观赏。
使用宜/忌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炮制方法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药材鉴别方法(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木化,孔沟明显。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大的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18~88mm,纤维成束,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含硅质块细胞小,位于纤维周围,排列纵行。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0~32μm。糊化淀粉粒团块无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70{bf} 甲醇20ml, 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 ,合并乙醚液,挥至l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及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VIB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bf}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放置30~6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棕红色荧光斑点。
(3)干燥识别:干燥块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歧,长1.5~4.5厘米,厚约0.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气无,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以根茎肥厚,色白明亮,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蜣螂
(《本经》)
异名蛣蜣(《尔雅》),天社(《广雅》),转丸、弄丸(崔豹《古今注》),推丸(陶弘景),胡蜣螂(《蜀本草》),推车客(《本事方》),推屎虫(《孙天仁集效方》),黑牛儿、铁甲将军(李延寿),大乌壳硬虫(《普济方》),夜游将军(《纲目》),屎蜣螂(《本草原始》),滚屎虫、车屎客(《医林纂要》),牛屎虫(《苏州本产药材》),推车虫(《药材资料汇编》),大将军、触角牛(《河北药材》),铁角牛(《山西中药志》),粪球虫(《中药志》)。
来源为金龟子科昆虫屎蛒螂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屎蛒螂
全体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8厘米,雌虫略小。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纹,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后方之两侧有复眼,复眼间有一光亮无皱纹的狭带。前胸背板密布匀称的小圆突,中部有横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向前曲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齿状角突1枚,在齿突前下方有一浅凹,其底部光滑无小圆突,浅凹外侧有一较深的凹,底部小圆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见;前翅为鞘翅,相当隆起,满布致密皱形刻纹,各方有7条易辨的纵线;后翅膜质,**或黄棕色。口部、胸部下方,有很多褐红色或褐**纤毛,中后足跗节两侧有成列的褐红色毛刺。雌虫外形与雄虫很相似,惟头部中央不呈角状突而为后面平、前面扁圆形的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不呈齿状突角,且只有外侧的深凹,明显可见。
栖息在牛粪堆、人屎堆中,或在粪堆下掘土穴居。吸食动物之尸体及粪尿等。有夜间扑灯趋光的习性。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分布江苏、浙江、云南及其它大部分地区。
采集一般于6~8月间晚上利用灯光诱捕,沸水烫死,再用炭火烘干。
药材干燥虫体呈黑褐色,长3~4厘米,宽1.8~3厘米,雄虫较雌虫稍大。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脱落,中央具角突1支,长约6毫米。前胸背板呈宽半月形,顶部有攒形隆脊,两侧各有角突1枚。后胸约占体长1/2,为翅覆盖。雌者头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的两侧无角状突。前翅革质,黑褐色,有7条纵向平行的纹理;后翅膜质,**或黄棕色。足3对。体质坚硬,有臭气。以体黑、干燥、完整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地。此外,福建、广东、广西亦产。
现售商品中另有一种独角蜣螂虫,为独角仙科昆虫独角仙的干燥雄虫。全体棕色或棕褐色。头顶有崛起的角状突,长约1.7~3厘米,角上端2回分叉。前胸背板中央亦有一发达的二叉棘状突,长约1厘米,尖端略弯向前下方。质较松脆。产于江苏、安徽、山东、山西等地。一般均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含有毒成分约1%。有效物质能溶于水、乙醇及氯仿,但不溶于乙醚。
药理作用蜣螂毒素。注射于小白鼠后表现不安,数十分钟后因痉挛发作致死;静脉注射于家兔后,血压一时下降,随即上升,呼吸振幅增大,频率加快;对蟾蜍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灌注于蟾蜍的后肢血管,有暂时的扩张作用;对家兔肠管及子宫有抑制作用,对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有麻痹作用。
性味咸,寒,有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有毒。"
③《汤液本草》:"气寒,味酸,有毒。"
归经《纲目》:"手、足阳明,足厥阴。"
功用主治定惊,破瘀,通便,攻毒。治惊痫,癫狂,症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痢,痔漏,疔肿,恶疮。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
②《别录》:"主手足端寒,肢满,奔豚。"
③《药性论》:"治小儿疳虫蚀。"
④《本草拾遗》:"治蜂瘘,烧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⑤《日华子本草》:"能堕胎,治疰忤;和干姜敷恶疮,出箭头。"
⑥《本草权度》:"去大肠风热。"
⑦《本草求原》:"治小儿积滞,土包烧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分;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宜忌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羊角、石膏。"
②《药对》:"畏羊肉。"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用之。"
选方①治小儿惊风,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烂,以水一小盏,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滓饮之。(《纲目》)
②治膈气吐食:地牛儿二个,推屎虫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虫食尽牛儿,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陈皮二钱,以巴豆同炒过,去豆,将陈皮及虫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大、小便闭,经月欲死者:推车客七个,土狗七个。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树南向皮,煎汁调服。(《本事方》推车散)
④治小便血淋:蜣螂研水服。(《鲍氏小儿方》)
⑤治疳:蜣螂裹烧熟,与儿食。(《韩氏医通》)
⑥治赤白痢、噤口痢及泄泻:黑牛儿烧研,每服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以黄洒服。(李延寿)
⑦治痔漏出水:蜣螂一枚。阴干,入冰片少许,为细末,纸捻蘸末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纲目》)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⑧治一切疔疮:地上新粪内泥堆中大乌壳硬虫,活者取来,用蜜浸待死,新瓦上煅灰,用好蜡调敷上。先用针火上烧过,待冷,拨损疮头。(《普济方》)
⑨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蜣螂一十枚。纳青竹筒中,以刀削去竹青,以油单囊筒口,令密,纳厕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干,入麝香少许,同细研为散,涂息肉上。(《圣惠方》)
⑩治小儿重舌:烧蜣螂末和唾敷舌上。(《子母秘录》)
⑾治大肠脱肛:蜣螂烧存性,为末,入冰片研匀,掺肛上,托之即入。(《医学集成》)
⑿治附骨疽及鱼眼疮:蜣螂七枚。和大麦面,烂捣封之。(《圣惠方》)
⒀治疬疡:途中先死蜣螂,捣烂涂之,当揩令热封之。(《千金方》)
⒁治针灸疮血出不止:死蜣螂末猪脂涂之。(《千金方》)
⒂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
⒃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临床应用①治疗膀胀、尿道结石
蜣螂去头,置于新瓦上焙干,研成粉末。每次口服1.5~3克,每日2次。临床观察20余例,部分病例可见结石排出。
②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取蜣螂虫7只,黑白丑3钱,石菖蒲3钱。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服至大便畅通为止。临床试治3例,均愈。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蜣螂,治小儿惊痫瘛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走,皆肝、胃、大肠三经风热壅盛所致,咸寒除三经之邪热,则诸症自瘳。《别录》主手足端寒、支满者,以脾胃主四肢而治中焦,肺气结滞则血液不能通行灌溉于手足,胃家热壅及大肠结实,则中焦不治而气逆支满,行三焦之壅滞则所苦减除矣。咸能软坚入肾,故又主奔豚也。"
②《长沙药解》:"蜣螂,善破症瘕,能开燥结,《金匮》鳖甲煎丸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疟瘕,以其破症而开结也。"
提醒您:蜣螂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