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名。南朝梁置,1913年改为邛崃县,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邛崃、大邑、蒲江等地。
清嘉庆《邓州直隶州志》:“按《茶经》临邓有火前、火后、嫩绿黄等名。又有火番饼,重四十两,俗名锅焙茶,又名邢业茶,以邢姓制造得名也。
《九域志》有火井茶场。邛州贡茶,造茶为饼,二两,印龙风形于上,饰以金箔,每八饼为一斤,入贡。俗名砖茶,邓州产茶地方,明时传为十八堡,民国《邛蛛县志•方物志》指出其实邓州产茶之地,何止十八堡……西南北诸山,处处产茶。
”现邛崃县产“文君嫩绿”茶,为四川省优质名茶。
邛州 南朝梁置邛州,魏置临邛郡,隋州郡俱废,唐复置邛州,初治依政,在今四川邛崃县东南,寻移州治临邛,即今邛崃县治,寻曰临邛郡,复曰邛州,宋曰邛州临邛郡,元亦曰邛州,明降州为邛县,复升河北省州,清因之,属四川省,民国改州为邛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