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文化悠久的上海茶文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7:38:36
字号: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且差的种类繁多,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饮茶文化。茶是三大饮料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考验下,形成一种文化传统,对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上海的茶艺文化历史悠久,给上海文化带来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下面一起来看看上海茶文化是怎样的吧。

茶艺文化悠久的上海茶文化

上海学茶道更加注重的是饮茶品茶的意境。茶道在中国已历经几千年,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魅力。

在上海学茶道注重的是生活的一张一弛,喝喝功夫茶畅叙心事,能在工作压力之余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使人保持在身心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喝白水的人重在解渴,喝茶的人重在品尝。

但所有这些,都道不出喝茶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喝茶能使人宁静,少了几分躁气,平添了几分沉稳。喝茶,是一个叙旧聊天、增进感情的时候,特别是为商务活动创造出一种和谐氛围。

1、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海派特色。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五方杂处,人文基举,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汇地。因此,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又较早接受外来现代文明的影响。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改善,都市茶文化也有了新的多样化的发展。其中连续五届的国际茶文化节就是它的集中反映。

例如:1994年4月17日以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市文联、市茶叶学会率先举办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幕式在闸北公园举行,节中有闸北公园游园活动,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陈列室揭牌仪式,茶文化研讨会,茶艺表演交流,茶趣征文,经贸展销,东方茶情风情旅游等。

前来参加茶文化节的海外茶人有40余人,包括日本丹月流茶道、香港荣艺中心以及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国内有江西、安徽。浙江和上海汪恰相、上海茶叶三厂、宋园茶艺馆等数十支茶艺表演队登台表演。

五年来,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年年有新招,层出不穷,异彩纷呈,蔚然成风。它不仅丰富了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高了人的素养,而且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茶事兴旺,设施齐全,时尚翻新,饮茶与养生相结合。

由于文化的作用,在上海,茶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质被人们所认识,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茶文化已成为都市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94年始至今连续五届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国内外各界人士参与人次达二百多万。在连续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带动下,上海茶事更加兴旺,并对上海人口素质、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和观念体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茶叶销售量直线上升。据统计,改革开放前上海茶叶销售店不到一千家,现在有五、六千家;90年代初上海人均消费茶叶150克。之后,每年以年增一百克的速度递增,现沪上人均年消费茶叶已达600克以上,市民饮茶比例高于喝饮料达87.6%,稳居所有饮品之榜首。

二是茶文化设施遍布大街小巷。据调查,目前上海已有经营型的茶楼、茶馆、茶坊和公益性的茶座、茶亭、茶室一千多家,配之以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景点达一百多家。其中有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具有明清风格、古朴典型的豫园商城湖心亭茶楼,建于闸北公园内的园林式茶艺馆——宋园茶艺馆,以及黄浦区少年宫“小茶人”茶艺馆、井苑茶艺馆、吴越人家和各具特色的北站街道“百乐”京剧茶座、左江西路街道的聋哑人文化茶座,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社区服务中心茶座、茶室等。饮茶成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茶文化诗句

关于绿茶的茶艺茶道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关于绿茶的茶艺茶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绿茶属不发酵茶,中国产量最多,是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绿茶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特点是鲜爽,清香,色泽翠绿。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具体的冲泡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具: 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根据品饮人数准备好茶杯碗以及茶叶罐,茶则,茶匙,赏茶盘,茶巾以及烧水壶。

 (二)观茶: 对细嫩名优绿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a.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或盛茶专用器具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绿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b.或者倾斜旋转茶叶罐,将茶叶倒入茶则。用茶匙把茶则中的茶叶拨入赏茶盘,欣赏干茶成色,嫩匀度,嗅闻干茶香气。

 (三)a.洁具: 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

 b.温杯: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在冬天,尤显重要,利于茶叶冲泡。

 (四)置茶:冲泡绿茶的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置放相对於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用茶匙将茶叶从茶盘或茶则中均匀拨入各个茶杯内。

 (五)浸润泡:对名优绿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 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即先将摄氏85~90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绿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泡茶水温在85~90℃为宜,水量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

 (六)冲泡:冲泡次数:约三次,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表示礼节,对客人到来以示欢迎。冲泡过程,要求水壶高悬,使水流有冲击力, 并有曲线的美感。

 (七)赏茶: 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八)奉茶:冲泡后尽快将茶递给客人,以便不失时机闻香品尝。为避免茶叶过长 浸泡在水中,失去应有风味,在第二、三泡时,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再将茶汤低斟 入品茶杯中。

 (九)品饮: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味。 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徐徐咽下,并用舌尖抵住齿根并吸气,回味茶的甘甜。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

1、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2、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3、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

4、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

5、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郑愚

6、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8、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10、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12、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13、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14、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15、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16、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17、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顾况

18、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李嘉祐

19、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白居易

20、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2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

22、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

寻觅中国茶文化

茶产于中国,中国人有几千年的饮茶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最早是作为中药使用的,后来发展成为日常饮品。茶有着各式各样的茶文化,如茶品、茶韵、茶礼、茶道、茶趣等等。一茶一具,茶一水,变换无穷,茶是有出身、有经历、有归宿的生命,茶之为茶最隆重的经历,自然是期待被品饮、正当被品饮的这个过程。

茶品

茶品,即二十四茶品、茶道。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茶道也为人道也。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静也。茶艺是茶道的载体,茶道是风雅艺术。丁以寿: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茶韵

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好的象征,是一种境界。韵,声音均匀、和谐动听之意,通常是和气联系在一起的,称作气韵。茶汤除了色泽、香气、滋味外,还有气韵,称作茶汤四相。对茶汤四相的感受就称做茶韵。

茶礼

古代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为礼,称为茶礼,又叫吃茶。明人许次纾《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树移植则不生,种树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婚娶聘物必定有茶。

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这一切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茶道是道家的化身。相关经典名句: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

茶趣

常言道: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茶趣即品茶的趣味。而品茶之趣在于过程,品茶之际,也是各显神通的时候,或奕棋,或讲书,或打围鼓,或吟诗作对,或谈古论今,言南道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正如胡德棒之联曰:

品茗悟道闲中趣,谈古论今座上宾。还有人把茶字拆开来,编成顺口溜说,头戴草帽人十八,演唱说笑一杯茶,八十老人草神仙,茶到肚里愁全化。真有酣饮在茶馆,笑语满人间的无穷乐趣;茶就是人在草木间。草木如诗,美人如织,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摆脱自然束缚获得解放,一举成为华夏的饮食和精神缩影。

酒文化诗句

1、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

2、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

3、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

5、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6、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7、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18、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19、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 晏殊

20、何以解忧,为有杜康。 曹操

2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22、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

2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24、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关于酒文化的唯美诗句

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2、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 晏殊

3、何以解忧,为有杜康。 曹操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5、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7、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18、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

19、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

20、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

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

22、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23、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24、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6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