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的过程是:首先采用无人驾驶旋耕机完成土地耕整;然后采用无人驾驶水稻旱直播机进行水稻播种;再采用无人驾驶高地隙喷雾机和无人直升机完成了施肥和施药等作业;最后由无人驾驶收获机和运粮车协同完成收获作业。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研科学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罗锡文团队的水稻无人农场喜获丰收。“我们的水稻无人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的全程全面机械化,未来该项技术有望推广至全国各地。”罗锡文说。
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已经出产了首批大米,这批大米的耕、种、管、收均由无人驾驶的农机完成,在国内尚属首次。
扩展资料
无人农场
“无人农场能把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罗锡文介绍说,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包括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大特点。
在无人农场,旋耕机、拖拉机等机械,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自己从机库开到田间作业再回到机库,轻松将农活完成,全程实现无人化。
自2004年,罗锡文团队就开始研究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突破了十大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无人驾驶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和收获机,实现了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环球网-北斗、5G加持,水稻种植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就目前的地理地貌来说,丘陵和山地较多,要使无人机械化种植普及全国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因此,短期内种田的农民是不可能失业的。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已经出产了首批大米,这批大米的耕、种、管、收均由无人驾驶的农机完成,在国内尚属首次。
自200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罗锡文团队就开始研究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突破了十大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无人驾驶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和收获机,实现了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扩展资料
实现无人农场主要依托的技术:
无人农场的实现,靠三大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罗锡文特别提到,“在智能农机及信息技术方面,主要依托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5G通信系统。”
“你们刚刚都看到了,第三次卸粮时运粮车停靠位置有点超前,收获机就通过信息提醒。这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5G通信系统协同作业,从而实现精准导航、多台农机精准作业的结果。”他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提供精准定位,5G通信系统实时处理大量信息且信息传输速度快。目前,无人农机直线行走精度可达到2.5厘米。
凤凰网-水稻种植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