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植什么挣钱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6:09:27
字号:

对于很多项目来说,农村人认为风险很大,所以只有极少数人敢于尝试,可是对于养殖种植这样的传统项目来说,就比较容易介绍的多,而且现在城市里对于绿色食物、肉制品的需求量很大,如果真想赚,不妨为这些方面做。那么农村种什么赚钱呢?种植物要有实时性,要找准城里人的需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现在2013年最有价值的农村种植项目都有哪些! 农民种什么赚钱?有机米 有机米只是一个概念,实质是无污染,无化肥,环保安全的100%好米。虽然我们尚谷农业的寒土地有机米拥有29项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但是我们控制有机米产出的核心却在于一站式负责,从负责粮食产地的农民绑定最后销售的每一袋米,每一袋米上都会标注所有流程的负责人,一旦发现非真正有机米,立刻可以追溯责任,所以寒土地的有机米,不光有资质认证,更有一整条的责任价值体系。现在种植什么挣钱?当今中国消费层次是不断提高,需求也更偏向于绿色健康的产品,米每个人都要吃,但是是不是安全对于一些高端人群就非常重要。他们宁愿购买价格较高的有机米,也不会选择价格低廉的普通米。而且最近送米也成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时尚潮流,而有机米就是最好也最有价值的礼物。 农民种什么赚钱?中药材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给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中药大国,中药材纯属 “国宝”。中国的汉药、藏药纯属天然药物,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却一直沿着化学合成药的思路去发展。现在种植什么挣钱?相比之下,中药材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随着天然药物、回归自然等风靡世界各国,中药材将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药材种植业前景非 常乐观,已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中药材市场、制药、出口等成大幅上升事态,几十个中药材品种需求量以万吨计算,我国第三季度中药材出口2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0%左右。中药治病治本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商机。 农民种什么赚钱?特种玉米 特种玉米是具有较高经济、特色种植营养和加工价值的专用玉米品种,如鲜食玉米、药用玉米、观赏玉米等都属于特用玉米。现在种植什么挣钱?通过深加工,特色种植特用玉米的终端产品可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值,种植效益高。因此有“增值玉米”之美称。 至今世界上对特用玉米的培育、特色种植种植历史已有100多年,其中美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近年来随着粮农增收要求的提高,特色种植以及玉米功用专门化的加强,种植特用玉米今后也是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种植什么挣钱?为此,近年来中国农业、特色种植科研等部门均对特用玉米种植业给予了较大支持。部分领域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抢占自己的地盘,投资大小丰俭由人,回报可观。 农民种什么赚钱?果树 果树种植在现在的市场上也是一个非常赚钱的市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有品质的生活,每天饭后水果养生有美容,市场上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大了,因此选择果树种植项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农民种植什么挣钱

2019年,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实现大幅增长,最“火”的中药材都是啥

金银花 近两三年来是市场上畅销的品种,尤其保健饮料行业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金银花在市场上常出现供不应求,走势畅,价格居高位坚挺,销价在40元~45元(千克价,下同)之间,2009年下半年“甲流”疫情发生,供求缺逐月加大,销势走热,价格不断上新台阶,目前销价也突破百元大关,各地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种植,满足市场需求。

天门冬 是近年市场上的畅销品种,价格年年上新台阶,2007年初小天门冬销价还只是24元~25元,2009年底的价格是38元~40元,大天门冬从30元~32元升至45元~50元,平原和丘陵地区可发展小天门冬种植,高山气候凉爽地区宜发展大天门冬。

百部 常用中药材,目前主要采挖野生供应市场,是近年市场畅销品种,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上市量常供不应求,销势逐年加快,价格年年上扬,目前野生变家种已成功,各地可大面积发展种植。

山豆根 是常用的中药材,近年市场走俏品种,目前仍主要以采挖野生供应市场,由于野生濒临枯竭,上市量年比年少,而制药工业需求量却逐年增加,供求缺口不断加大,价格步步升高,2007年市场销价还只是17元~18元,2009年已升至35元~40元,野生变家种已成功,各地可大力发展种植。

七叶一枝花 近年市场上热销品种,目前仍主要靠采挖野生供应市场,由于野生资源经多年采挖,已经存量很少,而生产滞后,销势逐年升温,价居高位,2007年价格为90元~100元,2009年已升至170元~180元,各地有条件的大力发展种植。

金钱草 由于2007年各产地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产大于销,使当年产新后市场销势由畅转疲,产地前销价从6.5元~7.5元暴跌至1.8元~2.2元,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市场销势低迷,价格在3元~4元间徘徊,因此,这两年种植面积锐减,到2009年下半年销势转快,价格回升,2009年年底市场销价已回升于5.5~6元,优质品为7~8元。各产地可恢复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保证市场需求。

鸡骨草 2007年因上市货量大,出现供过于求,销势转迟,2008年价跌至5.5元~6元,因此,2008~2009年两年种植面积锐减,到2009年下半年销势转快,价格回升,目前销价为8元~10元,而且价格仍有上升趋势,各产地可恢复生产,按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

巴戟天 近两年市场上畅销货。由于近年巴戟天产地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限制种植面积,防止水土流失。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708亿元,中药材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中药材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药材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方面,国家各项产业扶持、行业规范政策相继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为中药材发展提供有效引导与支持;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以及 健康 保健意识的增强,大大刺激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中药材行业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708亿元,中药材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中药材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在整个产业强力带动下,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贸易也走出“底部区间”,取得不错成绩,全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双双大幅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总量20.1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中药材及饮片进口总量19.5万吨,同比增长62.7%,进口总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中药材出口市场

2019年中药材进口和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速

2019年,中药材出口创出了两位数的增速,达10.3%,出口额 11.3亿美元。其中,亚洲是中药材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5.7%,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地区为中药材贸易的大市场。

排名第一的日本,全年出口额为2.4亿美元,受出口价格影响,出口额同比小幅下滑2.9%;韩国市场较为“抢眼”,全年量价额齐升,表现活跃,2019年对韩国中药材出口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13.3%,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上涨18.6%。

除此之外,排名前十的市场中,对越南和新加坡的出口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越南由于强化了非法边贸管控,正规渠道需求攀升至1.1亿美元,中药材对越出口额同比上涨90.7%;对新加坡的出口也同比上涨24.3%,出口额达2743万美元。

中药出口主要品种

中药材出口前十大品种为肉桂、人参、枸杞、红枣、西洋参、当归、鹿茸、半夏、黄芪、茯苓。

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前10大品种

肉桂是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品种,由于其既可以用作药材,降低“三高”和改善人体胰岛素,又可以作为食品调料、香料,所以受到广泛欢迎。2019年肉桂出口量达5.4万吨,同比增长5.0%;出口额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肉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为越南,其占肉桂出口总额的25.6%。此外,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也是肉桂的主要出口市场。

人参全年出口量为2290吨,同比增长9.8%,但是受出口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全年出口额同比微降3.4个百分点,为1亿美元。人参出口的最大市场为日本,2019年中国对日本的人参出口量为1090吨,占中国人参出口总量的近50%。中国人参出口目前存在价格低、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等问题,人参产业未来发展需要做好规划和创新。

枸杞“药食两用”,近年来广受人们喜爱和追捧,随着对枸杞研究的日益深入,枸杞多糖、枸杞色素提升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辐射等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国际市场对枸杞的兴趣也越来越浓。2019年,中国枸杞出口额为9446万美元,同比小幅增长2.9%。其中,德国、越南、新加坡对枸杞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中国对德国枸杞出口量同比上涨67.3%,达1012吨;对越南和新加坡出口量分别增长682%和43.2%,分别达315吨和582吨。作为传统的主要目的地,对美国的出口量出现下滑。

当归是中医最常用的药材之一,也是中药材贸易中的一个大品种。2019年,当归出口显著增长,出口量同比增长22.6%,为3895吨;出口额同比增长19.7%,达3179万美元。当归主要出口至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2019年,越南对当归的需求量同比增长213%,中国对越南的当归出口额占中国当归总出口额的近20%。

茯苓可以食用,如煲汤、熬粥、泡茶、泡酒,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茯苓也是一味中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2019年,茯苓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为4198吨,同比增长6.4%;出口额高达2148万美元,同比增长20.4%。日本使用茯苓 历史 悠久,食用和药用市场需求都比较大。2019年,日本对茯苓的需求出现猛烈增长,全年对日出口茯苓达1618吨,同比增长29.6%。此外,越南、新加坡对茯苓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长,同比增长分别达89.2%、65.8%。

中药材进口情况

2019年中药材进口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进口量同比增长62.7%,进口额同比增长25.8%,达3.5亿美元。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国内稀缺产品为主,西洋参、乳香、没药、血竭、鹿茸、甘草、加纳籽、姜黄、番红花及小茴香等。

乳香、没药主要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中国没有相关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含有乳香、没药的中成药品种达几十种,如血痹片、接骨七厘片等。2019年中国乳香、没药进口量同比增长320.8%,达4631吨,进口额为3554万美元,同比增长102.8%,主要进口国为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进口的另外一大药材品种为西洋参,虽然中国也出产西洋参,但原产地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更受欢迎。中国每年进口的西洋参以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姆康地区的西洋参为主,2019年中国进口西洋参1496吨,同比增长102.5%,自加拿大进口量为1306吨,占比为87.3%,加拿大是西洋参进口的最主要国家。

中国还有一种重要的进口中药材——甘草。随着对甘草研究的不断深入,甘草的使用已扩展到药品、食品、饮料、饲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中国是甘草及其制品的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生长在西北地区的甘草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作用,不可能无限制采挖,进口甘草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尤为必要。2019年,中国甘草的进口量为1.8万吨,同比增长32.1%,进口额为1455万美元,同比增长30.3%。中国甘草的主要进口地为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2019年,中国自土库曼斯坦进口的甘草量同比增长103.3%。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未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全球,中医药在疫情防治防控中表现亮眼,一定程度也牵引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随着疫情发展,世界各国中医诊所问诊人数增加,中药饮片销售增长。抗流感和瘟疫类中药材需求将持续旺盛,此类中药材的出口表现或将强劲。

未来,饲料添加剂类和药食同源类中药材也将迎来发展商机。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停止除中药以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进口,作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中国对饲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等所需中药材需求量巨大,必将为相关中药材(如黄芪、黄芩、金银花、甘草、山楂)生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药食同源类中药材2008~2019年整体需求量增长42.9%,艾叶、三七、阿胶、决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广藿香、人参和枸杞子需求增长速度居前十。随着公众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以食品、保健品等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消费量也将剧增。

尽管商机遍布,但从近两年来看,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不合格的药材主要有淡豆豉、山药、苍术等,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还需解决。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材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于假冒伪劣药材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行业整顿的大幕将拉开。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5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