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生很小的虫子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5:59:44
字号: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

稻壳生很小的虫子

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背中央有一条绿色纵线。

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形成“虫伤株”,造成的损失较轻。

螟蛾白天隐伏在禾丛间或草丛间,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和孕育期产卵较多,初孵幼虫先群集于叶鞘内为害形成枯鞘,以后蛀茎形成枯心等,老熟幼虫在稻茎内化蛹。防治方法

1.防治水稻螟虫,要采取二化螟挑治一代,重防二代;三化螟螟挑治一代,重防二代;三化螟重防三代。

2.在螟虫盛孵和化蛹前,田间只留遮泥水,使蚁螟危害或化蛹部位降低,盛孵或化蛹高峰后,猛灌深水13-16厘米,可消灭大量螟虫。

3.药剂防治:

稻纵卷叶螟控制在卵孵化盛期。轻发生,每亩用1.8%阿维菌素50毫升或2.0%阿维菌素45毫升,兑水15-30公斤(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间偏15天再喷一次即可:重发生(世代重盛厉害),每亩用1.8%阿维菌素75-100毫升或2.0%阿维菌素70-100毫升单打,间隔10天再喷一次即可。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必须做到狠治一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根据农药特性,掌握蚁螟孵化至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防治枯鞘;在各类型稻田螟虫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

选用药剂:苗期防枯心,用品燕(1.8%阿维菌素EC50毫升+40%水胺硫磷EC50毫升)或兑兑清(2%阿维菌素EC50毫升+40%水胺硫磷EC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水稻抽穗期防白穗用喆燕(1.8%阿维菌素EC75-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75-100毫升)或兑兑清(2%阿维菌素EC75-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75-10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水稻蜡熟期防虫伤株:用喆燕(1.8%阿维菌素EC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100毫升)或兑兑清(2%阿维菌素EC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100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雾。

根据抗性监测结果,选择适合本地使用的药剂,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亩用杀虫双36—45克,或杀虫单45—55克或三唑磷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用植物龙公司生产的稻魔或稻鹰70-80ml/亩兑水喷雾,能达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但蚕桑养殖地区不宜使用杀虫双、杀虫单。

如何防治水稻负泥虫?水稻负泥虫生活习性

说到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南方一般都是种两季(也有种一季的),具体的时间都统一不了的,只能按照水稻的生长周期来去安排防治工作。南方各地农药产品生产厂家不不一样。最佳防治时间要由虫情和苗情两方面确定,防治枯心苗时以虫情为主,即卵块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在百分之五十的卵块底部变黑的第二天即为孵化高峰期,是防治枯心苗的最佳时期

秧苗移栽到大田后一个星期或者十天左右,看实际病虫害情况,在病虫害萌芽状态时候打一次农药,一般移栽后第一次打药,用药量不大,长势不是很茂盛,施药方便,药液容易喷进去药剂防治方法:当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15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孕穗期(大肚期)至齐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2000头

穗稻瘟病,防治最佳时期在破口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40%富士一号乳油兑水50公斤喷施。连喷三次,间隔5~7天。为了抵制病害的抗药性,二种药应交替进行。药剂防治:用杀螟杆菌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加洗衣粉25克提高附着力,或Bt乳剂100毫升加18%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

水稻病虫害常见的有20多种,主要危害严重的有三化螟、钻心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7月底至本月上旬早稻陆续收割。收割后立即用药喷洒田埂杂草和邻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田的边行稻株,消灭稻飞虱和稻叶蝉,防止其为害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负泥甲科。俗称背屎虫、猪屎虫。主要为害水稻、茭白、粟(谷子)、小麦、玉米、李氏禾、芦苇、碱草等。

一、水稻负泥虫为害特点

成、幼虫食害叶肉,残留叶脉或一层透明表皮,受害叶上出现白色条斑或全叶发白枯焦,严重时整株枯死。

二、水稻负泥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7~4.6毫米,宽1.6~2.2毫米,头、触角、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足大部分黄褐色至红褐色,鞘翅青蓝色,具金属光泽,体腹面黑色,头具刻点,触角长达身体之半,前胸背板长大于宽。

小盾片倒梯形,鞘翅上生有纵行刻点10条,两侧近平行。卵长0.7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初产时浅**,后变暗绿至灰褐色。幼虫体长4~6毫米,共4龄;头小,黑褐色,腹背隆起很明显,幼虫孵化后不久,体背上堆积着灰**或墨绿色粪便。蛹长4.5毫米左右,蛹外包有白色棉絮状茧。

三、水稻负泥虫生活习性

一年生1代,以成虫在田埂、渠边、塘附近背风向阳处越冬。翌春,越冬成虫先在禾本科杂草上为害,当水稻等秧苗露出水面时,即迁移至水稻上为害,把卵产在叶面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背和叶鞘上,卵聚产,一般2~13粒排成2行;

初孵幼虫多在心叶内为害,后扩展到叶片上,幼虫怕光,喜欢在早晨有露水时为害,晴天中午藏在叶背或心叶上,末龄幼虫把屎堆脱去,分泌出白色泡沫凝成茧后化蛹在茧内。

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幼虫化蛹盛期,以成虫于8月上旬后越冬。雌成虫寿命309~328天,雄虫245~277天。成虫交尾适温16℃~22℃,相对湿度80%,雌性能重复交尾,雄性则不能。第1次交尾时间为9~16时,第2次18~23时,日均温高于15℃开始产卵。

四、水稻负泥虫防治方法

1.幼虫始发后把田水放干,撒石灰粉,然后把叶上幼虫扫落田中,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扫除幼虫。

2.药剂防治。幼虫1、2龄阶段喷洒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视虫情防治1次或2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5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