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般使用不超过两次(间隔15天左右),它的用量过大或次数过多,会拟制延长枝的生长,若在旺长树上加量使用,可以杀菌除病,有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作用。
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有关戊唑醇的合成研究很多,其中多以对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步骤制备戊唑醇。
扩展资料:
使用方法例证
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100~150克(有效成分2~3克),或用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30~45毫升(有效成分1.8~2.7克)拌种。
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芽有抑制作用,一般比正常不拌种晚发芽2~~3天,最多3~~5天,对后期产量没有影响。充分拌均后播种。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拌种。
戊唑咪鲜胺能打水稻吗?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以及白叶枯病是水稻的四大病害。1、稻瘟病:水稻苗发病后,其基部变黑,上部变褐且卷缩而死,通常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2、纹枯病:在叶片上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若发病速度快,叶片会很快腐烂,通常可以用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3、稻曲病:该病一般会对部分谷粒造成伤害,通常可以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兑水37.5kg喷雾防治
一、稻瘟病
1、症状
(1)在水稻苗上发病后,病苗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并卷缩而死,而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会出现大量灰黑色的霉层。
(2)在水稻叶片上发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的小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梭形斑,病斑的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外有淡**的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有灰色的霉层。
2、如何防治
(1)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2)在叶瘟初发期以及进行早期预防的时候,每亩可以用富士一号乳油60-75ml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二、纹枯病
1、症状
(1)叶片染病之后,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边缘褪黄,若发病速度快,那么病斑呈污绿色且叶片很快就会腐烂。
(2)当穗颈部受害之后,颜色会变成污绿色,然后就会变成灰褐色且不能抽穗,秕谷量增多,千粒重下降。
2、如何防治
(1)一般可以用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药剂防治纹枯病。
(2)平时需要加强栽培管理,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能施氮肥并合理的增施磷钾肥,以此来减轻病害。
三、稻曲病
1、症状
(1)稻曲病一般只发生穗部,会危害部分谷粒,在受害的谷粒内会形成菌丝块并日渐膨大,随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的块状物,即孢子座。
(2)然后又包在内外颖的两侧,颜色呈黑绿色,在初期时,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然后破裂并散生墨绿色的粉末。
2、如何防治
(1)在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汕优36等抗病品种,而在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辽粳10号等发病轻的品种。
(2)一般可以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兑水37.5kg喷雾防治。
四、白叶枯病
1、症状
(1)针对急性型白叶枯病,发病之后,病叶呈灰绿色并迅速失水,向内侧卷曲且呈青枯状,该症状一般多见于叶片的上部,不蔓延到全株。
(2)针对黄化型的白叶枯病,在发病初期,病叶并不会枯死,一般可以平展或者部分平展,在上面会有不规则形的褪绿斑,随后便会发展成枯黄或者大块的病斑。
2、如何防治
(1)通常可以采用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搁田、严防秧苗淹水、除掉田边杂草等方法进行防治,一般能够减轻病害。
(2)一般可以用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可以。
戊唑醇咪鲜胺是一种三唑类高效新型复合类杀菌剂,戊唑醇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咪鲜胺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
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调节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的作用。
扩展资料:
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
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百度百科-戊唑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