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滋阴中药
麦冬
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能生痰生湿,适得其反。另外,麦冬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天冬
中医认为,天冬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肾经。 天冬具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麦冬和天门东均属于补阴药物,其中天冬寒性较大,滋肾作用强,麦冬对胃、心病证作用较明显。
玄参
中医认为,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等。注意脾胃有湿、脾虚便溏者忌服。
玄参滋肾阴之功较麦冬强;滋肺胃之阴则较天冬麦冬弱。
2、清热泻火中药
大黄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功效。
大黄属于泻下药,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尤其适宜用于治疗实热积滞便秘。大黄苦寒而且作用峻烈攻下,容易损伤正气和脾胃,一般不是实证不推荐使用大黄。
黄连
中医认为,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胃、肝、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可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烦燥,又能清热明目,可治疗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另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用于热毒痈肿,疔疮。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黄柏
中医认为,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保肝利胆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者,脾胃虚弱者、小便不禁、子宫寒者忌服。
中草药泡茶清火效果不错,如:金银花,菊花,栀子,生地,连翘,薄荷,竹叶等具有清热败火作用的食物种类较多,一般针对上火时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几类:
(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