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家庭事迹材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好家庭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好家庭事迹材料1
他叫羊亚要,来自海南省白沙县七坊镇长龙村委会长龙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和他,还有三个活泼懂事的子女。他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子女热情上进,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他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他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六百多株橡胶和几亩水田。每逢割胶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虽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他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他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他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为一名农村妇女,他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在2002年,村里办了一个竹编企业,他很幸运地成为了竹编厂的技术骨干,并且有幸接待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他的经历也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努力提高素质,实现自他追求。
他的丈夫是村委会书记,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连续三届当选村委会书记以来,团结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用心做实服务,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联合当地群众办起了一个集养猪、养鱼为一体的养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万元,带领着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他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他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他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丈夫能够有机会为村民服务而感到荣幸,希望他的支持能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希望他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会的'工作做得更优秀、实在。虽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他,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他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他育有一子二女,说起儿女,是他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子女们非常地听话懂事,平时他们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不用他操劳,若是碰上割胶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主动地去帮他收胶水,大儿子有时候还会主动和他一起去割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儿子2009年考上了政法学院,大女儿幼师毕业后边工作边自学函大,小女儿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冲刺。虽然儿女们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他们总是常打电话回来提醒他和丈夫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他们。看到孩子们都如此孝顺和有出息,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他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其实他也没什么诀窍,但他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他们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哪怕再苦再累,他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他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三好家庭事迹材料2王美丽,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我们齐七小区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王美丽家庭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为丰富小区居民健康快乐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退休以后的王美丽夫妇俩,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也是文明小区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仅是小区的文艺骨干,还在周家渡各小区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他们一家,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看书、看报、制作科普宣传版面、写读书笔记、收集整理各种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们的一大爱好。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闲暇之余,家庭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使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共享学习乐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台。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过家庭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小区组建了老年“读报小组”。她深知小区内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粮而难与人沟通的困惑,动员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读报小组”中来。使小区老年朋友有了一个了解国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谈天说地侃新闻、倾诉心里话的场所。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学习需求,王阿姨备足了功课。如:通俗易懂的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纠纷问题等。如:“5.12”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地震来临如何避险?”教会老人们如何应对地震小常识的同时,也动员他们一起参与慈善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她的“读报小组”,曾被周家渡街道评为“优秀读报小组”的光荣称号。
十年前,为抵制陋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也与小区居民共享由新科学带来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觉肩负起小区普及科学文化的重任,在楼道里设立了“科普园地”。把科学生活的理念以宣传版面的形式传递到每家每户,每月一期刊登在楼道的“科普园地”上。大到世博、奥运、文明礼仪知识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内容包罗万象。如:使用家电节能的小窍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防止肥胖也应该从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时机结合突发事件及时编写科普小常识。如:浦三路加油站发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题“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的宣传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传规范文明行为的漫画系列插图,挂在楼道内。
年高79岁王阿姨和她81岁的老爱人,为了使科普宣传版面做得既图文并茂又美观大方,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学剪纸、学绘画、练写仿宋字、学写毛笔字,每一块科普宣传版面都凝聚着他们夫妇俩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妇俩,你来写字我磨墨;你来剪纸我画画。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传版面总能吸引居民们的眼球,更是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十年来,使科普文化知识从楼组传播到小区十个楼组乃至整个小区。
十年来,王阿姨夫妇俩制作的宣传版面,共有167块;十年来,王阿姨自始至终辛勤地耕耘着她的“读报小组”、“楼组文化”象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小区科普事业上,难能可贵!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实!
一个立足小区、发挥特长,用满腔热情为我们齐七居民区普及科学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王美丽家庭,在崇尚科学文化的今天,无疑是我们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无量!
三好家庭事迹材料3陆本胜,男,现年53岁,中共党员。他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7口之家,陆本胜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他的妻子朱继云是个贤惠善良的女人,夫妻三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陆本胜早年在村里工作,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陆本胜不被家中事务分心,朱继云主动承担了家庭生产、做家务、种菜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她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陆本胜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陆本胜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陆本胜2012年辞掉了村里的工作,回家办起了茶叶初制厂,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2015年他通过市场调查后,决定搞茶叶初加工,这样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边经营茶叶初制厂,一边照顾家庭。其长子陆崇亮、儿媳闫苗夫妇二人担心父母在家太劳累,每逢茶叶生产旺季也坚持在家帮忙,一家人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年迈的老人,事业上互扶互持,一家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由于陆本胜一家诚信经营,本分做人,茶叶初制厂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纯利润达10万余元,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陆本胜成为了面冲村的致富带头人。陆本胜找准时机,转换经营项目,开始向名优茶发展,又取得了成功,不但家庭收入再上一层楼,也给本村村民探寻出一条新的致富路。为了拓展业务,方便茶厂生产,先后购置了小型货车及中档轿车价值20多万,小儿子陆崇泉在一家公司打工收入颇丰,2018年春节也购置了一辆轿车,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三、爱岗敬业,互相促进
陆本胜从事茶叶初制厂十几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各种本领和专业知识;经常读书看报,查看专业书籍,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生产中去,作为一名***员,他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各项知识,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四、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陆本胜全家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一家都热心帮助。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陆本胜百货商店在平时的经营中,始终遵循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对一些经济上暂时困难的村民,主动赊欠商品给他们;对一些要求将亲友赠送的礼品置换其它商品的群众,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有时村民经济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陆本胜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他们全家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在房前屋后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六、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陆本胜一家七口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的领导,是他全家一直坚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生产劳动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在相当于中国宋代的12世纪,禅僧们将在中国学到的新式饮茶法引入日本,这种饮茶法逐渐在禅宗寺院和武士阶层等高贵的人群中间流传开来。1980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的“茶之艺术”展,最早将名家珍藏的茶具作为艺术品展出。时隔37年,2017年4月11日,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呈现“茶之道”特别展览,以21世纪的眼光重新审视“茶水”这一日本文化的象征。
饮茶的文化确立于8世纪末。唐代文人陆羽在最早的有关茶的百科全书《茶经》中记载了饮茶方法,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文化虽然曾由遣唐使带到日本,但在日本,饮茶方法被中途废弃,直到12世纪时禅僧荣西再次将其引入日本。随着饮茶法逐渐在禅宗寺院和武士阶层等人群中流传开,他们使用被称为“唐物”的中国艺术品来饮茶,并用“唐物”装饰房间,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到了16世纪(安土桃山时代),“侘茶”不仅使用“唐物”、也从随处可见的器具中选择自己所喜爱之物进行搭配,这种茶艺在千利休(注: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手中发展到顶峰。饮茶广泛普及,上自天下霸主、地方诸侯,下到市井百姓,无不热衷于此。经过在日本长年累月的发展,“饮茶”这一动作终于升华到了文化的高度。
4月11日至6月4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茶之道”特展主要展出从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直到近代的茶文化艺术品,展现茶文化的历史变迁。其中包括了足利义政(1436-1490)、织田信长(1534-1582)、千利休、松平不昧(1751-1818)等推动历史进程的霸主武将和茶道家所收藏的“全明星”阵容的国宝级著名茶碗。
以“茶之道”为主题将众多珍品汇聚一堂的展览,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80年该馆的“茶之艺术”展,距今已经37年了。
油滴天目,中国·建窑,南宋时期(12-13世纪),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从釉色中浮现的金色和银色的斑纹,像油滴一样,故得名“油滴”。在今日所见的各种油滴天目中,这件茶碗是最为出类拔萃而声名卓著的。据说丰臣秀吉的外甥(后被秀吉收为养子)曾是它的主人。
青磁轮花茶碗(名:马蝗绊),中国·龙泉窑,南宋时期(12-13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据说足利义政收藏此茶碗时,因碗身出现裂痕而派人到中国寻找替代品,但工匠回答说再也无法做出如此美丽的青磁茶碗,最终只在碗上打了锔子送还给足利义政。锔子看起来像大蝗虫一样,由此得名“马蝗绊”。
灰被天目(名:虹),中国,元-明时期(14-15世纪),日本文化厅藏
据传是足利义政所收藏的唐物天目。像是被灰覆盖着的沉静的釉色,因华丽绚烂的窑变和油滴纹样而显得高贵典雅。这件茶碗名列东山御物,虽然过去评价较低,但它体现了侘茶的全新价值观,也因此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大井户茶碗(喜左卫门井户),朝鲜,朝鲜时期(16世纪),京都·孤蓬庵藏(4月28日-6月4日展出)
在朝鲜半岛的高丽茶碗中,名为“井户”的作品数量较多,是高丽茶碗的代表性作品。在众多“井户”中,这件茶碗尤其以强有力的雄壮姿态动人心魄。“喜左卫门”是曾经收藏此茶碗的人的名字,后来这件茶碗成为松平不昧的藏品。
青井户茶碗(柴田茶碗),朝鲜时期(16世纪),东京·根津美术馆藏
在井户茶碗中,青井户茶碗以直线状外形为清冷的釉调为特征。“柴田”正是青井户茶碗中的珍品,因织田信长向柴田胜家赠送此物而得名。近代时期,这件茶碗从平濑家流入藤田家。
黑乐茶碗(名:剥栗),长次郎(制作),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日本文化厅藏
这件茶碗上半部分为方形、下半部分为圆形,是黑乐茶碗中的异数。在据传为长次郎制作的茶碗中,这件作品的特色十分鲜明,有着令人忍不住将其一直握在掌中的奇异美丽。后来,这件茶碗为爱好风雅的近代茶道家平濑露香所收藏。
志野茶碗(铭:卯花墙),美浓,安土桃山-江户时代(16-17世纪),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志野茶碗是美浓(今岐阜线东浓一带)窑中的代表性陶器。白釉中透露出的鲜红的火焰颜色,展现出茶碗的魅力。这种白釉底色与以铁锈绘制而成的纹样,看上起就像开着卯花(学名“齿叶溲疏”)的矮墙一样。在日本产的茶碗中,这一件实为著名的杰作。
将军的“唐物喜好”
日本人向来重视“关系”。不仅仅是人际关系,还包括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关系性之中萌生出自我意识。比如在茶道中使用曜变天目的话,用竹制的旧茶杓就会显得很奇怪,应当尽可能使用象牙的茶杓或是明代的茶台“天目台”。又或是燕子花(又名“杜若”)图屏风就应当在杜若花盛开的季节时装饰在茶室里。这就是所谓的“用具”,即便用具本身非常精美,但如果不能互相配合的话,就完全不能发挥其价值。
12世纪前后,随着由中国宋朝东传的新式饮茶法“点茶”(“抹茶”)逐渐在日本的禅宗寺院、武士阶层中广泛传播,人们四处搜罗中国的艺术品“唐物”,装饰在房间里、或是用唐物来饮茶,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至15世纪的室町时代时,足利将军家收集了最高级的唐物,并以尖锐的鉴赏眼光对唐物进行分类和品评。这种“唐物喜好”的价值观,对“茶水”文化有着重大影响。
展览的“足利将军家的茶水——唐物庄严与唐物喜好”部分,以足利将军家收集的一流名品为中心,展示了以“唐物喜好”的眼光挑选的珍贵作品。
《潇湘八景图》,描绘了洞庭湖流入潇水和湘水的胜景,其中的《远浦归帆图》上有足利义满的藏品印章“道有”,后来此画又被织田信长收藏。
远浦归帆图,牧溪画,中国南宋时期(13世纪),京都国立博物馆藏(5月9日-5月21日展出)
《庐山图》是禅僧画家玉涧的名作,他在日本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与牧溪齐名的中国著名画家。
庐山图,玉涧画,中国 南宋时期(13世纪),冈山县立美术馆藏(4月11日-5月7日展出)
南宋的画院画家李迪所画的花卉图精致而生动地描绘出一天之内由白变红的醉芙蓉的情态。为了适应茶室狭小的空间,这种尺寸较小的挂轴逐渐受到欢迎。
红白芙蓉图,李迪画,中国 南宋时期·庆元三年(1197),东京国立博物馆藏(5月23日-6月4日展出
青磁下芜花入,中国 南宋时期(13世纪),彩虹(Arc-en-Ciel)美术财团藏
侘茶的诞生
15世纪末期,城市平民成为新时期的社会主流,他们热衷于欣赏连歌、能乐、茶道、花道、香道,并钻研这些风雅之事。这样一来,在珠光(1423~1502)和被称作“下京茶水人”的人们中间,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风潮:他们不仅仅宝爱唐物,也从日常使用的茶具中选取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组合。这种“侘茶”的精神,由后一代的武野绍鸥(1502-1555)等人推广,逐渐深入人心。
展览的这一部分意在通过展现这一时期人们对茶道用具的价值观的变化——即由“唐物”转向“高丽物”、“和物”,来揭示萌生于时代转换时期的侘茶的艺术。
这件《唐物茶壶 铭:松花》的大壶用于保存茶叶。战国武将们特别珍爱茶壶,甚至有茶壶价值连城的说法。这件茶壶曾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历代天下霸主所收藏。
唐物茶壶(铭:松花),中国,南宋-元时期(13-14世纪),爱知县·德川美术馆藏(4月11日-5月7
一件褐釉小茶壶,本是在中国南方制成的日用品,传入日本后被当做唐物小茶壶受到珍爱。“肩冲”指的是瓶颈附近呈方角造型的茶壶。这件茶壶是著名的“肩冲”茶壶,据传由足利义政命名。
唐物肩冲茶入(铭:初花),中国,南宋-元时期(13-14世纪),德川纪念财团藏(4月11日-4月23
侘茶的完成
时至安土桃山时代,继承了侘茶精神的千利休进一步发扬茶文化,使之在上至天下霸主地方诸侯、下到平民百姓的人群中都被更加广泛地接受。千利休身为侍奉霸主丰臣秀吉的茶道家,继承了传统,不是仅仅寻找能与唐物媲美的侘茶茶具,而是制作全新的茶具,将它们组合起来,为饮茶的世界带来新鲜的空气。
展览中“利休选取的茶具”和“利休的创作”部分,以此为主题,试图接近千利休的茶文化,并介绍继承利休精神的茶道家古田织部(1544-1615)及这一时期极大发展的陶制茶具,展现出桃山时期自由奔放而茁壮有力的茶文化的魅力。
黑乐茶碗(铭:俊宽),长次郎,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这是黑乐茶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据传是乐窑创始人的陶工长次郎在千利休指导下制作的。茶碗不高、呈圆柱形的碗身坚实而富有张力,带有紧张感。
唐物尻膨茶入(铭:利休尻膨),中国,南宋-元时期(13-14世纪),东京·永清文库藏
据传这件茶碗曾在天正15年(1587)的北野大茶会上被使用过,后流入细川三斋(即细川忠兴,1563-1646)之手。
大井户茶碗(有乐井户),朝鲜,朝鲜时期(16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据传此系织田信长之弟、茶道家织田有乐所藏的大井户茶碗。这件茶碗有着悠闲而安稳的模样,深深吸引着观众。后来,茶碗经纪伊国屋左卫门等人之手而传入藤田家。
千利休像,传长谷川等伯画、古溪宗陈赞,安土桃山时代、天正11年(1583),大阪·正木美术馆藏(展出
据说桃山时期的代表性画家长谷川等伯在天正11年(1583)时描绘了62岁的千利休的肖像,利休在画中目光锐利、威风凛凛。利休参禅的导师、大德寺117世古溪宗陈题写的赞语确为真迹。
“优美之寂”的新型茶道与古典复兴
江户时期,茶文化在太平盛世再次迎来变化。小堀远州(1579-1647)等茶道家力图复兴室町时期以后的武家茶道、继承千利休精神的茶道家确立家门、以及有茶道家吸收宫廷贵族的风雅而试图创造新的茶道风潮,这些动向互相影响。展览的此部分首先以复兴武家茶道、确立了名为“优美之寂”的新型茶道风气的小堀远州所使用的茶具为中心,介绍江户时代前半期的茶文化。
然后介绍江户时代后半期的松平不昧(即松平治乡,1751-1818)的茶文化。这一时期的茶文化被认为仅剩骨架而无实体,但身为松江藩主的不昧钻研古典、收集茶具并进行品评。我们可以欣赏到经由不昧的品鉴而重新受到重视的珍品。
小堀远州,古铜象耳花入(铭:为杵),中国 明代(14-15世纪),东京·泉屋博古屋分馆藏
据传这是远州所藏的古铜花瓶,因下部体积较大而瓶颈细长、形似杵而得名。花瓶外形高雅,作为重视品格的武士阶层茶道的茶具非常合适。
野野村仁清,色绘若松图茶壶,仁清(制作),江户时代(17世纪),日本文化厅藏
这是江户初期京窑的名匠野野村仁清的作品。据说他在茶道家金森宗和手下、为天皇和宫廷贵族制作潇洒的茶具。名为“仁清黑”的黑釉,与茶碗上部的方角形状引人注目。
小堀远州,丹波耳附茶入(铭:生野),丹波,江户时期(17世纪),大阪·汤木美术馆藏
这是国窑小茶壶的代表作。丹波地区(兵库县筱山市)的工匠在小堀远州指导下制作出了更加优秀的陶制茶具。据说这件茶碗由远州亲自以丹波名胜命名,正是远州所喜爱的姿态高雅的茶碗。
松平不昧,油滴天目,中国·建窑,南宋时期(12-13世纪),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不昧将著名茶具分为“宝物”、“大名物”、“中兴名物”的不同类别并进行评价。这件茶碗据说为古田织部的藏品,在不昧记载茶具的《云州藏账》中登记为“大名物”。
三好长庆,粉引茶碗(三好粉引),朝鲜,朝鲜时期(16世纪),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这是朝鲜半岛制作的白釉碗。碗身表面好像能吹去粉末、釉没有沾上的部分则名为“火间”,两者交织呈现出独特的品格。这件茶碗因相传为战国武将三好氏所藏而得名。
从幕末到明治维新的混乱时期中,寺院和旧贵族家收藏的宝物和名品流入民间。这一时期,平濑露香(又名龟之助、龟之辅,1839-1908)、藤田香雪(又名传三郎,1841-1912)、益田钝翁(又名孝,1848-1938)、原三溪(又名富太郎,1868-1939)等著名企业家以过人眼光选出一流茶具,既重视茶道传统,又以全新价值观创造出全新的茶文化。在本次展览的最后,围绕各自在关西与东京地区闻名遐迩的四位爱好风流的人物,介绍并展出他们的茶文化与美学观念。
运营团队:净心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