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全部内容的吗,小弟新人,没有积分,还望诸位大侠不吝赐教,多谢了
解析: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 参考标准
GB5006—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GB3523—83《谷类、油料作物种子水分测定法》
3 测定原理
淀粉与碘形成碘—淀粉复合物,并具有特殊的颜色反应。支链淀粉与碘生成棕红色
复合物,直链淀粉与碘生成深蓝色复合物。在淀粉总量不变条件下,将这两种淀粉分散
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定的波长和酸度条件下与碘作用,生成由紫红到深蓝一系列颜
色,代表其不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比例,根据吸光度与直链淀粉浓度呈线性关
系,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 仪器、设备
4.1 粉碎机(实验室用旋风磨)。
4.2 分光光度计:721型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4.3 分析天平:感量 0.0001g。
4.4 玻璃仪器:50ml具塞刻度试管,100ml容量瓶。
5 试剂配制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5.1 氢氧化钠(GB629—81),lmol.L-1、0.09mol,L-1水溶液,准确标定。
5.2 冰乙酸(GB676—78),1mol L-1水溶液,准确标定。
5.3 碘贮备溶液及碘试剂:称 2g碘和 20g碘化钾(GB1272—77)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
至 100ml,即为碘贮备液。取 10ml碘贮备液稀释至 100ml,即为碘试剂。
5.4 马铃薯直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l,取烘干(55-56℃ 真空干燥)的马铃薯直链
淀粉纯品,称取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淀粉,放入 100ml容量瓶中,加入 1ml无水乙醇
湿润样品,再加 9ml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分散 10min,迅速冷却后,用水定
容。
5.5 支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l,选择与待测谷物样品相应的蜡质谷物标准品,称取
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粗淀粉,放入 100ml容量瓶中,加 1ml无水乙醇,再加 9ml1mol·
L-1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加热 10min,迅速冷却后,用水定容。
5.6 石油醚(HG3—1003—76),沸程 60-90 。
6 样品的选取和制备
6.1 将样品挑选干净(谷子脱壳、稻谷制成精米),按四分法取样 20g。
6.2 用粉碎机将样品粉碎,全部通过 0 177mm孔径筛(80号),混匀装入磨口瓶备用。
7 测定步骤
7.1 混合校准曲线绘制
取 6个 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 1mg/ml马铃薯直链淀粉标准溶液 0、0.25、0.50、
1.00、1.50、2.00ml,再依次加入1mg/ml支链淀粉标准溶液 5、4.75、4.50、4.00、
3.50、3.00ml,总量为 5ml。另取 1个 100ml容量瓶,加入 0.09mo1.L-1氢氧化钠溶液
5ml作空白。然后于各瓶中依次加入约 50ml水、1ml1mol·L-1乙酸及 1ml碘试剂。用水
定容后显色 10min,在 620nm处读取吸光度。
以直链淀粉毫克数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7.2 样品测定
7.2.1 按 GB5006—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和 GB3523—83《谷类、油料作物种
子水分测定法》测定样品的粗淀粉含量和水分。
7.2.2 样品分散:称取相当于 0.1000g粗淀粉的样品(如按样品干重计算直链淀粉百分
含量时,称取样品 100mg)于 100ml容量瓶中,加 1ml无水乙醇,充分湿润样品,再加
入 9m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中分散 10min,迅速冷却,用水定容。
7.2.3 脱脂:取 20ml分散液于 5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 7-10ml石油醚,间歇摇动
10min,静止 15min,分层后用连接在水泵上的吸管抽吸,吸去上部石油醚层。重复以上
操作 2-5次(精米脱脂二次,玉米、谷子须脱脂三次)。
7.2.4 测定:吸取脱脂后的碱分散液 5.00ml于 100ml容量瓶中,加水 50ml,再加入
lmol L-1乙酸溶液 1ml及碘试剂 1ml,用水定容。显色 10min后,在 620nm处读取吸光
度。
注:测定样品与绘制校准曲线时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 1 。
8 结果计算
8.1 计算公式
a.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按式(1)计算:
G×100
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 =-------×100…………………………………(1)
m1×5
b.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按式(2)计算:
G×100
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 = -----------------×100………………………(2)
m2× 5× (1-H)
式中: G——从相应的混合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的直链淀粉质量,mg;
m1——称取样品中所含粗淀粉的质量,100mg;
m2——称取样品的质量,100mg;
H——水分百分率。
8.2 结果表示
两个平行测定的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第三位数的舍入见
GB1.1—81《标准化工作导则 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附录 C。
8.3 结果的允许误差
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 2%。
附 录 A
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制备方法
(参考件)
A.1 仪器、设备
A.1.1 离心机(4000r/min)。
A.1.2 电动搅拌器。
A.1.3 冰箱。
A.1.4 真空干燥箱。
A.1.5 磁力搅拌器。
A.1.6 232型甘汞电极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A.1.7 213型铂电极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A.1.8 0-1.000V毫伏表。
A.2 试剂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A.2.1 氢氧化钠(GB629—81),0.5mol·L-1水溶液。
A.2.2 盐酸(GB622—77),1mol.L-1、1.5mol.L-1、2mol.L-1水溶液。
A.2.3 正丁醇(HG3—1012—76)。
A.2.4 异戊醇(HG3—996—76)。
A.2.5 碘酸钾标准溶液:称取 0.1784g碘酸钾(GB651—77,优级纯)用水溶解后,转
入 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 8.34×10-4mo1.L-1。
A.2.6 碘化钾溶液:称取66.40g碘化钾(GB1272—77)用水稀释至1000ml,即0.4moL-1。
A.3 制备方法
称取马铃薯淀粉 10g,加少量无水乙醇使样品湿润,再加入 350m10.5mol.L-1氢氧化
钠,放入沸水浴加热搅拌 20min至完全分散,冷却,以 4000r/min离心 20min,取上清液
用 1.5moI·L-1盐酸调至 pH6.5(用 pH精密试纸),然后加入 1.1( V/V)丁醇 -异戊醇
80ml,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 10min,冷却至室温。移入冰箱内(2-4 )静置 24h去掉上层
污物层,以 4000r/min离心 15min,弃掉上清液,沉淀物即为粗直链淀粉。
用饱和正丁醇水溶液洗涤沉淀物(粗直链淀粉),4000r/min离心 15min,将沉淀物
转入 200ml饱和正丁醇水溶液中,在沸水浴中加热溶解(10-15min),冷却至室温,放
入冰箱内(2-4 )24h,弃去上层污物层,以 4000r/min离心 15min,沉淀物再加 200ml
饱和正丁醇水溶液加热溶解,反复纯化三次。最后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离心 3-
4次,在真空干燥箱中(55-56 )干燥。即得直链淀粉纯品。
A.4 纯品质量鉴定
A.4.1 淀粉含量测定
称 0.1000g纯品加入 10m10.5mol·L-1氢氧化钠在沸水浴中加热分散,再加入21.5ml2mol
·L-1盐酸,在沸水浴回流水解 2h,用费林氏液法(GB5513—85《粮食、油料检验 还
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法》)测定还原糖,乘以 0.9即得淀粉量,计算纯品含量。
A.4.2 碘 -淀粉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
取5.4溶液 2ml(1mg/ml直链淀粉)及 0.09mol·L-1氢氧化钠溶液 3ml加 50ml水稀
释后,再加入 1mol·L-1乙酸溶液 1ml和碘试剂 1ml,用水定容至 100ml,显色 10min,于
分光光度计测定 500-800nm的吸收谱。
A.4.3 碘结合量测定
A.4.3.1 测定
称取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淀粉的烘干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于 100ml容量瓶中,加几滴
无水乙醇湿润后再加入 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 10ml,置沸水浴完全分散,冷却、加水定
容。吸 5ml(含直链淀粉 5mg)分散液放入 200ml烧杯中,加入 85ml水,5ml1mol·L-1盐酸
及5ml0.4mol·L-1碘化钾溶液,按电位滴定装置要求,把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将铂电极
及甘汞电极插入液面下,在电磁搅拌下,用 5mi微量滴定管滴加碘酸钾标准溶液,每次滴加
0.2ml(或 0.1ml),加后 1min读取毫伏数,滴定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
A 4.3.2 计算
0.6346
直链淀粉碘结合量,% =-------×T×100
m
式中:m——直链淀粉质量,mg;
T——8.34×10-4mol·L-1碘酸钾溶液滴定体积,ml;
0.6346——每毫升 8.34×10-4mol.L-1碘酸钾溶液相当于碘的质量,0.6346mg。
A.4.4 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标准
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必须具备:a.λmax为 640-650nm;b 淀粉含量在 85%以上;c 碘结
合量在 19.5以上;d.A0.002%,λmax在 20℃时为340以上。
1cm
附 录 B
水稻、玉米、谷子支链淀粉标准品的选择与制备
(参考件)
B.1 碘 -淀粉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
取 5.5溶液 5ml(1mg/mL支链淀粉),加 50ml水稀释后,再加入 1mol·L-1乙酸溶液
1ml和碘试剂 1ml,加水至 100ml,显色 10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00-640nm的吸收谱。
B.2 标准品的选择
水稻、玉米、谷子支链淀粉标准品可以从相应的蜡质谷物品种中选择,标准品必须
分别具备:
水稻:λmax520-530nm,A0.005%, 620nm,在20℃时为17以下;
1cm
玉米:λmax520-530nm,A0.005%, 620nm,在20℃时为25以下;
1cm
谷子:λmax530-540nm,A0.005%, 620nm,在 20℃时为22以下。
1cm
B.3 标准品制备
取适量(10-20g)通过 0.177-0.149mm孔径筛(80-100号)的蜡质谷粉,分别
用甲醇及石油醚在索式脂肪抽提器回流脱脂 16h,放入真空干燥箱烘干(55-56℃)备
用,同时按 GB5006—85测定淀粉含量。
一、玻片标本的制作技术
制作玻片标本对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玻片标本有临时玻片标本(如涂片、压片、临时装片)和永久玻片标本(如永久装片、切片)。
1.涂片法
涂片法是将材料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的一种制片方法。
涂片材料有单细胞生物、小型藻类、血液、细菌培养液、动植物的疏松组织、精巢、花药等。
涂片时应注意:(1)载玻片必须清洁。(2)载玻片要持平。(3)涂层须均匀。涂抹液滴在载玻片中间偏右,用解剖刀刃或牙签等涂匀。(4)涂层要薄。用另一载玻片作推片,沿滴有涂抹液的载玻片面(二载玻片夹角应为30°~45°)由右向左轻轻推动,涂成均匀一薄层。(5)固定。如需固定可用化学固定剂或干燥法(细菌)固定。(6)染色。细菌用亚甲基蓝,血液用瑞氏染液。染色液要盖住全部涂面。(7)冲洗。用吸水纸吸干或烤干。(8)封片。长期保存用加拿大的树胶片片。
2.压片法
压片法是将生物材料置于载玻片和盖片之间,施加一定压力,将组织细胞压散的一种制片方法。
压片法的一般过程:(1)取材。观察细胞分裂,应选取细胞分裂旺盛、新鲜的组织细胞为材料。如根尖、茎尖分生组织、骨髓细胞、花药(花粉母细胞)。精巢(精母细胞)等。(2)固定。材料固定可根据需要而定,取材后立即压片观察,可不作单独固定处理(与染色同步进行);取材后不立即视察,可将材料用固定液(一般用醋酸酒精固定液)固定。固定2~24小时(因材料而异)后用95%乙醇清洗,保存于70%乙醇中,备用。(3)离析。对细胞不易散开材料用水解分离液(如1N HCl或盐酸一酒精液)处理,一般处理6~20min,解离后经水漂洗后方能染色。(4)染色。染色剂种类很多。观察染色体常用醋酸洋红染色液染色。(5)压片。将材料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或染液,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压片。(6)观察。压片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3.装片法
装片法是将生物材料采取整体封固制成玻片标本的方法,用此法可制成临时或永久装片。
装片材料有:微小生物如衣藻、水绵、变形虫、水螅,植物的叶表皮;昆虫的翅、足、口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
装片法制作时应注意:(1)手持载玻片时,应注意持平,或放在平台上。滴水时水量要适当,以恰好被盖玻片盖满为度。(2)应将材料用解剖针或镊子展开不使重叠,展平在同一平面上。(3)放盖玻片时,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出现气泡。(4)染色时,将一滴染色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盖玻片下的标本均匀着色。着色后,用同样的方法,滴一滴清水,把染色液吸出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显微镜基本实验技术
1.低倍镜(4X、10X)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操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光度调节。正确对光是能否成功地观察到物象的首要条件。对光时,先把聚光器上提,打开可变阑,转动反光镜,这时一边看镜内视野,一边调节聚光器螺旋,直至视野内得到均匀而明亮的光线。(2)焦距的调节。调焦时,先把观察的切片,用推进器对正通光孔中央。然后分两步调焦。先用粗调器定焦,用左眼看目镜,使粗调器慢慢上升,直到能清楚地看到标本为止。随后调节细调器,使镜筒微微升降,至物象更清晰为止。
2.高倍镜(40X)的使用方法
(1)将在低倍镜中找到的物象欲放大部分移到视野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使40X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时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防镜头紧压玻片。(3)调节细调螺旋,使物象清晰。
3.油镜(100X)的使用方法
(l)先用低倍镜找到欲观察细微结构,将其结构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2)下降镜台,在玻片标本上滴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从侧面注视油镜,把镜台上升,使油镜头浸在香柏油滴中。(3)转动细调螺旋,使物象清晰,进行观察。(4)观察完毕,用镜头纸擦去油镜头和玻片上的香柏油,再用少许二甲苯或乙醚 / 无水乙醇把镜头擦干净。
4.安装指针的简易方法
将目镜的上盖(一片透镜)旋下,剪取一小段头发(其长度约等于目镜的半径),用镊子夹住一端,将另一端蘸少许中性胶,将其粘在目镜内壁的金属光栏(一铁圈)上。稍干后,旋紧上盖,即可使用。
三、单细胞的计数方法
在细菌培养和体外细胞培养,以及环境监测血液检查中常常需要统计细菌、细胞、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血细胞、花粉等数量。细胞计数方法的原理是把一定体积的细胞液体,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其个数,利用所得结果推算出每毫升水体中的单细胞数。具体方法如下:
1.水滴计数法
用管口圆而平滑、大小适宜的吸管,吸取1mL水,然后测定这一吸管1rnL水可滴出多少滴水(反复测定,直到准确为止)。这样可以计算出该吸管滴出的每一滴水的体积。用吸管取样时,如果单细胞是活动的要用碘杀死后,再计数;如果样品浓度太大,计数困难,按倍数稀释到适宜的浓度;另外,取样前必须搅拌,搅拌后,立即取样。取样后,在显微镜下计数,得到一滴水中细胞数的平均值后,可依下列公式求出1mL水体中所含细胞的数目。
1mL水体中含细胞数=计数平均值×定量吸管每毫升的滴数×稀释倍数
2.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厚玻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出9个大方格(见下图),每格面积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大方格容积为0.1mm。另外,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