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品种有哪些,莴笋品种选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2:38:00
字号:

莴笋品种有哪些?莴笋品种选择哪种好?很多想要种植莴笋的朋友常常问这样的问题。本文是根据莴笋品种介绍的相关文章为大家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莴笋品种,并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莴笋品种有哪些,莴笋品种选择

莴笋品种有哪些

①按叶片形状分类

乱尖叶莴笋。叶片披针形,也可叫长尖形。从茎部越往上叶片越尖,叶片偏向直立.植株开展度较小.种植时密度可稍大,肉质茎长棒形.下粗上细。不同品种节间(叶片之间距离)稀密不一样。

尖叶莴笋中节间偏稀主要是红尖叶品种。叶色绿紫甚至红紫,如中华红韵、中华火炬、红翠1号;红仙子、红遍天下、基地红火,在田间生长到采收时亮得出肉质茎茎部。一般偏耐寒,适合秋季或越冬栽培。

尖叶莴笋里面节间稀密适中、叶面比较平滑的品种主要是绿尖叶。比如三青尖锋、青翠尖锋等;四青香尖、香翠青尖等。这些品种一般相对耐热,适合晚春到秋季种植。

节间偏密的尖叶莴笋主要是耐高温的晚春、夏季、早秋型品种,叶片绿色,叶面略皱缩,如夏秋香尖、宝剑一号、金冠等;香芭拉、好帅尖叶、一代天骄等。适合高温季节种植。

b.圆叶莴笋。叶片长椭圆形(长倒卵形),从茎部越往上叶片越宽。叶顶部稍圆。叶面一般有泡状叫波状皱缩。叶片偏向半直立,采收期叶片展开外翻下坠,因此植株开展度大些。种植时可稍稀些。耐热性强的作夏秋栽培,耐寒性强的多作晚秋栽培。或作越冬春莴笋栽培。不同圆叶品种节间稀密不同。

多数耐高温的品种节间稀密较适中,如夏秋香笋、东方神韵、香格里拉等:

元帅、佰盛2号、好香圆叶等。节间较稀的圆叶莴笋品种.一般耐寒性强、高产,莴笋茎部粗大(中下部偏粗,两端渐细),比如青天下、香山飞雪、中华宝鼎等:纯青、万山飘雪等。

节间偏稀的一般是红圆叶品种,如大地红、红翠竹、红翠3号:红袖天香、红冠天下等。

节间最稀的品种,自然要数高桩型的耐寒莴笋了,如香帅传奇、玉树临风;高富帅、基地高华、万里飘香。这类品种茎部更长、上下粗细更均匀,叶片偏稀,在田间能看见圆润修长青翠的肉质茎,非常帅气。

②按茎(叶)颜色分类

a.绿白莴笋。叶片绿色(偏浅),茎部外皮绿白色,肉淡绿白色。如宝苣一号、宝苣二号、宝苣三号;香芭拉、一代天骄、万山飘香等。

b.青莴笋。叶片绿色,茎部外皮翠绿色,肉翠绿色。如青天下、大地青、中华青龙等:纯青、青香千里等。

c.红莴笋。叶片正面绿紫或红紫色,茎部外皮紫绿色或红紫色,肉翠绿色。如红翠1号:红仙子、红冠天下、红袖天香等。

③按株高分类

a.高桩莴笋。

近年选育的优势新品种。莴笋成熟采收时株高达70cm以上。若管理得当、中低温气候配合得好,株高120em仍不空心.肉质茎仍可食用。如香帅传奇、青天柱;高富帅、精品小叶翠、万里飘香等。

b.非高桩莴笋。莴笋成熟采收时.株高基本在60em以下。

④按适温性(与播期相关)分类

a.春秋型莴笋。一般在早春、初秋露地种植,生长最适温l0—25℃。如中华金剑、飘香大花叶;香翠青尖、香翠青玉等。

b.夏(秋)型莴笋。一般在晚到初秋露地种植,可耐35甚至短期更高温。如宝苣一号、宝苣二号;香芭拉、剑客、高香等品种。

c.越冬型莴笋。一般秋、冬种植在露地。生长最适温020℃,特别耐寒的品种能承受露地短期一3℃左右低温。如青翠1号、青翠2号、青翠3号;亿亩长青、四青香尖、万山飘雪等。

莴笋品种选择

当前,出现越来越多种植大户、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公司、基地等经营主体。伴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蔬菜种植经营的市场风险也在同步增长,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成为每位种植者的头等大事。如何选择莴笋品种,“二哥”觉得应从以下人手。

①调查市场种菜就要卖菜,卖菜是因为有人买菜。规划种莴笋之初.要多跑当地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莴笋;多与当地蔬菜收购商交流.摸清蔬菜贩运到哪里,贩运的是什么品种;多上网寻找品种供销信息。至少需要搞清楚8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场需要尖叶莴笋还是圆叶莴笋?

二是。确定哪些地方青睐绿白莴笋,哪些地方青睐青莴笋,哪些地方青睐红莴笋?

三是,2016年红莴笋越来越流行.是红尖叶?还是红圆叶?亦或味道与众不同。这些流行的新品买主都是谁?

四是,需要肉质茎(茎秆)长些的高桩莴笋?还是需要短些的?

五是。需要节间稀一些的品种?还是节间密、叶片多的品种?

六是,什么时候上市价格高?一般产量低的夏季或者重大节日前后上市价格高,但并非绝对。

七是,什么时候上市量很大也卖得出去?曾经有老板对龙二哥说想种66.7hm莴笋,咨询种什么品种。龙二哥建议他先了解市场,最好将这66.7hm分成3批左右,间隔半个月以上先后种植,避免卖菜难遇。

八是,莴笋是就近市场消化,还是长途贩运到外地?就近消化种皮薄的品种,长途贩运种皮厚一些的品种,因为皮厚耐贮运。

最好能拍到流行的品种,回头再找莴笋种子供应商购买,以免出现莴笋漂漂亮亮地种出来了,却找不到买主的严重情况。

②种植时间

搞清楚市场需要什么品种后,计划好什么时候卖,每个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多少,再选择种什么品种。

一年有四季,莴笋在不同季节的苗龄不一样,全生育期更不相同,不同品种还有些差异。

a.春莴笋。1—3月播种,苗龄30-45天,移栽后70—100天收获。

b.夏秋莴笋。4~8月播种,苗龄25—30天,移栽后45—65天收获。

c.冬莴笋。8月中下旬到翌年1月上旬播种,苗龄30~45天,移栽后70—100天收获。

这只是粗略划分,长江流域同一季节不同海拔温差明显,具体某一区域莴笋全生育期多少,建议向莴笋种子供应商了解,或者向当地有经验的种植户、农技部门请教。

③气温、栽培模式

a.气温环境。同一季节,不同区域、不同海拔,气温不同,要选适合当时气温的品种。平原、丘陵、高山,光温水土不同,品种使用也可能有差异。比如夏季高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必须种耐高温的品种。而一些高山的二台区域(海拔800一l200m)就可以种产量更高的耐中温的品种。

b.栽培模式。不同栽培模式,比如一厢定植4行还是6行、8行每厢行数少.株行距可以稍小,直立性不够的品种问题也不大;行数多,株行距相应留大一些。或者选择直立性突出的品种。目的是通风透气,减少病害发生。

据说,“春令莴笋似黄金”,莴笋是营养医生推荐的“千金菜”,有开通疏利、利尿下乳、强壮肌体、宽肠通便的功效,还可防癌、抗敏、养肝、护心、抵御痛风、激活胰岛素、增进新陈代谢等,尤其是儿童多吃莴笋对其生长发育很有益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春天开始,多种莴笋吧,这是增强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的美好事业。

 莴笋,是菊科的一年或两年生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按食用部分可分为茎用莴笋和叶用莴笋。近年来,莴笋成为蔬菜专业种植大户的主栽品种之一。那么莴笋要怎么栽培?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栽培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莴笋种子在4℃以上就可以发芽,30℃以上高温抑制发芽。发芽适温为20~24℃,因此,在高温季节播种,应采用低温催芽技术。

 莴笋幼苗期在日平均温度29℃的高温下,生长缓慢,且易引起倒苗,24.2℃则生长旺盛;日平均温度12.2℃时,幼苗生长缓慢,但很健壮;幼苗能忍耐-6℃的低温,但叶片有冻伤;茎叶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11~18℃,叶簇大而茎粗壮;在22~24℃以上时,会导致过早抽薹;较大植株在0℃以下时会受冻害而死亡。这一特性是生产者合理安排茬口及采收上市的重要依据之一。

 2、土壤与营养

 莴笋的根系对氧气的要求高,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中根系发展快。莴笋适宜土壤pH值为5.5~6.5,但在偏酸或偏碱时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莴笋对N、P、K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体是N:P:K=1:0.45:1.8。据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莴笋(茎),需吸收氮5.06千克、五氧化二磷2.27千克、氧化钾9.07千克。莴笋是需要养分较高的一种蔬菜作物。

 莴笋对氯离子敏感,生产上禁施含氯复合肥和含氯钾肥。

 3、水分

 幼苗期土壤不能干燥也不能太湿,以免幼苗老化或徒长;发棵期为使莲座叶片发育充实肥厚,应适当控制水分;进入茎部肥大期需要水分充足;保持土面经常湿润不见干,这一时期如缺水则茎细而老化,并有苦味;茎部肥大后期如果水分过多,易发生裂茎,导致软腐病的发生。

 4、光照

 莴笋在发育上呈长日照反应,在长日照下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早熟品种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反应较慢。

 莴笋的光补偿点为0.15万~0.2万勒克斯;光饱和点为2.5万勒克斯。当光照强度在0.15万勒克斯以上、2.5万勒克斯以下时,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光合作用加大。

莴笋栽培技术

 这里仅介绍茎用莴笋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与播种期

 在长江流域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均有莴笋的栽培,但以春、秋两季为主,栽培面积最大。

 ① 春莴笋 于10月上旬至11月播种,3~5月上市。

 ② 夏莴笋 于2月下旬播种,5月中旬上市。

 ③ 秋莴笋 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下旬至10月上市。

 ④ 冬莴笋 于8月中旬9月中旬播种,11月至翌年2月上市,但进入12月上旬,需使用大棚越冬。

 2、 品种选择

 一般而言,冬春莴笋宜选用耐寒型品种,夏秋莴笋应选用耐热型品种。现在莴笋品种商品名称很多,生产者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品种。当前莴笋品种主要有科兴系列、正兴系列、种都系列和东坡系列等。

 3、 培育壮苗

 亩用种量30克,用苗床20米2,栽培面积大时,亩用种量20~25克,可用营养钵直播育苗,也可用营养钵假植育苗,还可在苗床直播育苗。规模化生产,提倡推广育苗营养基质穴盘漂浮法育苗。具体育苗管理参见附录?三、夏秋高温期遮阳育苗技术?的要求操作。

 4、合理施肥

 (1)施肥量 假定土壤养分检测结果为有机质含量30毫克/千克,pH值6.5~7.5,碱解氮100毫克/千克,有效磷30毫克/千克,速效钾为70毫克/千克。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参照白菜取低值;每生产1000千克莴笋对三大养分吸收量取高值;肥料当季利用率取低值;有机肥取钾含量及钾需要量。

 以明月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5%:7%:8%)和三元复合肥(N:P:K=15%:15%:15%)为主施肥料,配尿素(氮46%)、磷肥(P2O5 12%)、氯化钾(氧化钾60%)。

 现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计算公式计算,分别提出2个目标产量的各2个配方施肥方案及施肥量如下,供参考:

 ① 目标产量4000千克/亩的施肥方案 亩应施入纯氮30~45千克,五氧化二磷40~52千克,氧化钾40~66千克。下面介绍2个配方施肥方案:

 方案1:亩施明月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50~200千克,配磷肥150~200千克(酸性土壤使用钙镁磷,碱性土壤施用过磷酸钙)、含硫钾肥50~75千克、尿素20~30千克。

 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150~200千克,配磷肥150~200千克、钾肥40~60千克、尿素20~30千克和猪粪1000千克。

 ② 目标产量3000千克/亩的施肥方案 亩应施入纯氮18~27千克,五氧化二磷25~35千克、氧化钾35~50千克。下面分别介绍2个配方施肥方案:

 方案1:亩施明月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0~160千克,配磷肥75~100千克、钾肥25~40千克、尿素10千克。

 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120~160千克,配磷肥40~50千克、钾肥15~20千克、尿素10千克和猪粪1000千克。

 以上施肥方案,为氮、磷、钾基本养分平衡需求量,各地可根据肥料供应情况调整肥料品种。调整时,应保证三大养分平衡供应量。

 (2)施肥方法 选择阴天或晴天,土壤干湿适度时施肥。如果是机械翻耕,可将应施肥料一次分别撒施于土面后,及时翻耕,机耕至少翻耕2遍,以免肥料挥发损失;如果是人力翻耕,三元复合肥基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00千克以下,余下的肥料点施或浇施作追肥。

 5、施用石灰

 在施肥前7~10天,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每亩地施入熟石灰100千克;5.5<ph<6.5的土壤,每亩地施入熟石灰50~75千克,并翻耕一遍。碱性土壤不施石灰,施用石膏50千克。 p=""> </ph<6.5的土壤,每亩地施入熟石灰50~75千克,并翻耕一遍。碱性土壤不施石灰,施用石膏50千克。>

 6、整地和盖地膜

 翻耕后,按畦面宽1.2米,长25~30米,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要求开沟整地做畦。尤其注意畦沟底平,切忌畦两头高、中间低,做到雨停沟内无积水。

 秋、冬两季栽培莴笋,不提倡盖地膜。

 栽培春莴笋,在整地后,将土壤充分浇透水后或待下一场雨淋透土层后,待土面收汗后盖地膜。提倡使用黑色地膜覆盖,且将四周压紧。

 如有条件,最好每畦铺设两根滴灌管,在整地后盖地膜前进行。

 7、定植

 冬、春两季栽培,日历苗龄30~40天;早秋栽培,日历苗龄25~30天,适时定植。叶片平摊且节位较密的品种,一般为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节位较稀的品种,一般株行距为30~33厘米。选择大小均匀一致的健壮苗分块(分片)移栽。

 定植后浇定根水(每50千克水加海藻生根剂60克,尿素250克),每株200~250克,且盖遮阳网,尤其是早秋干旱季节定植,有利于缓苗返青,但遮阳网应昼盖夜揭。缓苗后揭遮阳网。

 8、田间管理

 (1)抗旱排渍 久旱无雨时,土壤干燥,影响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对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受到抑制,导致生长不良,而使莴笋产生苦味和未熟抽薹。一般当3个晴日无雨后,应及时浇水抗旱。盖地膜栽培的,可浸灌,也可用施肥枪点浇。有滴灌条件的,晴天每天开启滴灌设施3~4小时;未盖地膜栽培的,应在3个晴日无雨后浇水。

 (2)看苗追肥 原则上不提倡根部追肥,但因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差异大,应根据长势及早追肥。

 提倡叶面追肥,以海藻叶面肥为好,能补充微量养分的不足。

 (3)及时控苗 尤其是夏、秋两季栽培,控苗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方法是当莴笋7~12片真叶时(节密品种12叶,节稀品种7叶),喷施矮壮剂或根茎膨大素控苗,一般15天一次,共2~3次。冬、春两季栽培,一般不需控苗。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3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