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祥,水稻育种专家。开展水稻丛生快长动态株型结构的研究,创造了组群筛选育种法,使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居世界依靠地位。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创始人之一。在国际学术界被称为“中国半矮化水稻之父”。
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杨显东,农学家,棉花专家,他四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为提高棉花质量,增加棉花产量,解决我国棉花紧缺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盛彤笙,农学家,兽医学家,在水牛脑脊髓炎、马鼻疽病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倡导“大畜牧业”思想,为中国现代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
金善宝,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享誉国际的农学家。1939年选育出的“中大2419”是中国小麦推广史上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个良种。
李宗道,湖南农业大学教授,60年代创建中国也是全球唯一的麻作专业,著有《麻作的理论与技术》等,有“当代麻神”之称。
徐冠仁,中国核农学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195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农业应用实验室,1985年获从事科研五十年荣誉奖。
米饭养人还是面养人?为何?
稗子酿的酒确实有它的故事。在《中国民俗志·撒尼人》中就有记载,撒尼人用稗子煮饭,以祭祀祖先;稗子作为神的祭品,分给氏族成员,吃稗子饭已成为一种风俗。稗子也用于烧酒。此外,在《大理县志稿》中也有相关记载:“造酒用大麦、小麦、稻、豌豆、荞、稗为料。或十粮,或十二粮,或十六粮。”稗子作为酿造的主要原料之一,被广泛地用于酿造。
稗子也叫野稗子,和水稻长得很像,但比水稻更养人,它产量高,很容易成活。稗子是一种粗粮,但是它的味道和口感比起其他的粗粮来毫不逊色,它可以和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一样,经过加工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同时,稗子也是一味中药材,有着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
总之,稗子酿的酒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在中国文化和民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米饭养人还是面养人?为何?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是以面食为主,南方人是以米饭为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经常吃大米,身材是娇小玲珑,显得有灵性,北方人吃面食,身材高大粗壮,性情豪爽。不同的饮食造就了南北两地人的不同身材和性格。
我从小在南方长大,是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三餐都是吃米饭,小时候家里也种小麦,也只是用麦子换取挂面吃,有白面不知道怎么吃,所以不换白面。十一岁后来到河北,饮食方面大不相同,主要是吃面食,记得第一次吃饺子时我就只吃馅儿,不吃饺子皮,面食做成面条,面片,烙饼,馒头,我时间长了慢慢就吃习惯了,而我母亲五十年来都是吃的米饭,让她适应北方的面食,她一直十多年也没有吃惯北方的面食,也不会蒸包子馒头等。母亲在世的时候面食也只是吃烙饼,烧饼,其余都是吃的米饭。时间长了我觉得面食也挺好吃的,可以做成很多美食,放上辣椒比米饭还好吃。
从嫁到婆家以后,我更爱吃面食了,婆婆把面做成各种美食,尤其是包子饺子烙饼做得比我母亲做的好吃,大米隔五六天才吃一次。我们这里把面食做成馒头,包子等叫做“干粮”。
那到底是面养人还是米饭养人,我觉得还是看你从小到今是以米饭为主食,还是以面为主食了。对于南方人来说长期以米饭为主,当然是米饭养人。对于北方人来说,长期吃面食肯定是面养人了。
大米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b族维生素。大米蛋白质很好,氨基酸的组成分全面,对人体易于吸收。是南方人的养人主食。小麦中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它能补充人体的热量和植物蛋白。是北方的养人主食。
因为我国南北地里位置和气候的原因,南方水土湿润适合种大米,北方气候干旱种植小麦。养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局面。大米和小麦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我们做饭时要做到饮食均衡,能互补到各种营养物质。
我们这里吃面食时还会做一点汤或者稀饭,吃干粮和着稀的吃,面食发干,不好下咽,喝点稀汤助消化。做米饭吃,炒一些又酸又麻又辣的菜和肉类最合适不过了,能吃两大碗米饭。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南北饮食也逐渐融合,南方很多地方也吃起面食,北方人也喜爱米饭。所以只要我们均衡膳食,就不要管是白面还是大米养人,只要它适合我们的身体健康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