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草药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8:06:47
字号:

雪莲、手掌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红景天等。

西藏中草药有哪些

1、雪莲

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等地。为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大苞雪莲花、水母雪莲花等的带花全株。6~7月间开花时采收,拔起全株,除去泥沙,晾干。

2、手掌参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察隅)。

生于海拔265-4700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砾石滩草丛中。

3、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在我国主要产于中国大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五省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4、藏红花

藏红花,原名番红花,又称西红花,原产地在西班牙,希腊、小亚细亚、波斯等地,《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法郎,产于天方国。”

“天方国”即指波斯等国家。番红花是经印度传入西藏,由西藏再传入中国内地。所以,人们把由西藏运往内地的番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称做“藏红花”。

5、红景天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西藏及云南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在欧洲北部至苏联、蒙古、朝鲜、日本亦有分布。

生长在海拔1800—2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的山坡林下或草坡上珍稀野生植物,大多分布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带。

百度百科-手掌参

百度百科-红景天

百度百科-藏红花

百度百科-冬虫夏草

百度百科-雪莲花

西藏5种濒危藏药材值得推广种植

1、2001年9月,四川恒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独一味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2002年5月,公司投资3000万,严格按照GMP标准设计、具先进水平的新生产基地在甘肃省康县王坝独一味工业园区竣工并通过验收,共生产6个剂型、32个品种,多个国家级新药、独家品种及中药保护品种,具有年处理原药1500吨的能力。同时,公司顺利由兰州迁址至康县独一味生物工业园。

3、2003年10月,公司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

4、2005年10月,公司独一味软胶囊工业化生产成功,获新药生产批文。

5、2006年2月,公司顺利通过软胶囊剂生产线车间GMP认证,为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6、2006年7月,公司宫瘤宁胶囊工业化生产成功,获新药生产批文。

7、2006年,公司的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独一味藏药材人工种植获得成功,并在甘南玛曲县投资建成独一味草种植基地,占地三万亩,对于保护独一味草的野生资源,促进其产业化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公司还在国家商务部申请独一味原产地证书,进一步形成独一味的独家优势地位。

8、2006年12月,公司二零零六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成都召开,经投票表决,通过了公司整体改制的方案。12月29日,公司正式整体改制为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生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了9个董事、3个监事。

9、2007年6月,公司与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杂志社联合在重庆、大连、北京、淄博等地举办“医学科研思维与论文撰写学习班”,大力提升了公司知名度。

10、2008年3月,公司在深圳中小板块市场挂牌上市,成为甘肃省首家医药类上市公司

11、2012年,公司明确医疗服务作为战略方向,全面介入医疗服务业。

12、2013年,公司在医疗并购领域高歌猛进,先后收购5家医院。

13、2014年,公司更名为恒康医疗强化医疗战略方向,开始收购大型二甲医院,并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藏药材是藏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其名气不断扩大,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但随之而来的是藏药材资源的日益紧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藏药材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些老百姓和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采挖,藏药材种群的自然更新被破坏,藏药材的生长环境也遭破坏,导致一些常用藏药材原料陷入濒危的困境。了解到,目前被列入濒危的藏药材有76种。

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祥地,这里有丰富的藏药材资源,为保护这些资源,保护它们的生境,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自2000年就开展了濒危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到2015年,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组培中心组建了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团队,加大了对濒危藏药材种苗研究技术的研究。截至目前,红景天、独一味、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和藏木香5种濒危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已成熟,并进入到了推广种植阶段,推广面积有上千亩。

近日,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组培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红景天的扩繁工作。“挑选优质健壮的红景天植株的茎叶或芽作为‘原料’,扩繁到一定量的苗之后,一部分作为继续繁殖的原料,一部分从试管苗走出,先到温室再到大田,进行种植实验。”一位工作人员边操作边介绍。

在实验室里可以看到一排排特殊的玻璃瓶整齐摆放在架子上,里面是长势良好的藏药材苗。科研人员会不定时进行检查,查看它们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室里完成试验后,它们会被拿到温室和大田再进行试验,发挥价值。

在实验基地能看到从实验室移栽到温室的红景天长势非常好,其外观有点像多肉植物,其中一些已经开出了小花。说起红景天,相信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是从抗缺氧、缓解高反开始的,正是因为它的这些功效,让消费者对它青睐有加,导致采挖过度。“红景天的生长周期很长,一旦采挖后生长很缓慢,而且采挖对环境的破坏也大,其人工繁育时间也长,所以要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保护。”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组培室主任白玛玉珍说,“因此不能过度采挖,但也不能完全限制采挖,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基于此,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的专家们还展开了濒危藏药材抚育工作。抚育是药用植物采集与驯化栽培的有机结合,因其可充分利用原始生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种质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越来越得到重视。换句话来说,就是科研人员先从野外采集一些优质健壮的植株回来进行组培实验,成功后再将它们移栽到原生长点。白玛玉珍说:“红景天组培后,再恢复到它的原生长点,主要是为了保护这种资源和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0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