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不良天气的影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8:03:14
字号:

连续几天30℃以上的高温天气之后,又迎来了降温阴雨天气,气温下降达到了13℃~15℃,降幅将近一半,这种天气情况对我们温室大棚瓜果蔬菜的栽培影响特别大。如蔬菜的抗逆性降低,处在着色上糖期的果实出现裂果、裂瓜现象,一些病害也会加重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不良天气对我们棚室蔬菜带来的不利影响。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不良天气的影响?

一、蔬菜抗逆性降低及应对措施

急剧变化的天气,对蔬菜影响最大的就是蔬菜的抗逆性的降低,而抗逆性降低的直接表现就是植株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前几天的突然高温,对我们蔬菜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天气,温室大棚里面的气温很轻松的就达到了40℃以上,这样会导致我们蔬菜的营养消耗突然加剧,出现叶片老化,包括叶片灼伤、生理性失水等症状,这几天咨询这类问题的菜农朋友就特别多。然后又是突然之间的降温,一高一低的天气让蔬菜很难适应,导致蔬菜的抗逆性会持续下降。

应对措施:及时喷施叶面肥提升蔬菜的抗逆能力,建议喷施一些含有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的有机水溶肥,通过叶面喷施来增强植株的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能够被作物迅速吸收,在给作物快速补充养分的同时,能够修复受损细胞,从而促使植株的生理发育从不利的因素中快速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提高蔬菜植株的抗逆能力。

二、着色上糖期作物出现的裂果及应对措施

针对一些着色上糖期的作物来说,像番茄、甜瓜、西瓜等等,进入着色上糖期之后,这种突然之间的升温和降温,由原来的中低温直接到高温,再由高温又直接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温度,对果实的影响特别大,极容易导致裂果或者裂瓜等这些现象的发生。

之所以会发生裂果和裂瓜,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气温急剧的变化会导致果肉组织和果皮组织的生长发育失衡;二是气温忽高忽低会导致作物出现钙吸收障碍。这两点都会导致裂果或裂瓜现象的发生。

应对措施:针对着色上糖期的作物出现的裂瓜、裂果现象,我们建议直接喷施含有螯合态钙和镁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连着喷两遍,通过快速补钙,增加细胞之间的果胶层厚度,缓解剧烈温差引发的裂瓜、裂果;通过快速补充镁,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光合作用,膨大果实。

三、大面积出现病害及应对措施

由于温度的下降和阴雨天气的出现,棚室里的湿度大大增加,再加上最近忽高忽低的气温导致蔬菜本身抗逆性的持续下降,都会导致细菌性病害和低等真菌病害的大面积发生。通常对于正常的天气来说,进入5月份之后,细菌性病害和低等真菌性病害霜霉病、疫病,应该发生的并不是特别厉害或者说不会再发生。但现在这个天气,会导致细菌性病害和霜霉病、疫病继续大面积发生。如甜瓜的溃疡病、叶枯病、霜霉病;西红柿的晚疫病;黄瓜的霜霉病、叶枯病等等,这些病害会偏重的发生。

应对措施:

针对这些病害,建议菜农朋友要预防和防治两手抓。

1、棚室没有病害的发生

如果棚室里没有病害发生,并不代表着万事大吉,我们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可通过喷施含有效成分为春雷霉素+霜霉威盐酸盐+吡唑醚菌酯+霜脲氰这个方案,10天左右喷施一遍,来进行预防就可以了。

2、棚室已经发生病害

如果棚室里面已经发生了病害,我们要根据病害的不同,来分别进行治疗。

细菌性病害:针对细菌性病害,建议用含有效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喹啉铜的药剂来进行治疗,4~5天1次,连着喷施2次。无论是溃疡病、叶枯病,还是角斑病等等,只要是细菌性病害,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治疗。低等真菌病害:低等真菌病害高发的主要有霜霉病和疫病,建议直接喷施含有效成分为氰霜唑+烯酰吗啉+霜脲氰的药剂来进行治疗,5天之内连续打2次。通过喷药,就可以把低等真菌病害可以彻底的控制住。高等真菌病害:在这一时期,高等真菌病害里面的炭疽病和靶斑病也是高发的病害,尤其是黄瓜的靶斑病,这个时候会偏重的发生。针对这类病害,建议采用含有效成分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的药剂来进行治疗,这类病害就没问题。

另外,针对这些病害,我们在预防和防治的同时,还要注意棚室里面的通风。这个时候,即使在阴天也要进行通风。我们许多菜农朋友,感觉温度低了,就喜欢棚让棚里面闷着,这样会导致棚室内的湿度越来越大,病害的发生几率也就会越大,如果已经发生的,则会导致病害加重。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来进行小范围的通风,遇到温度低时,我们可以把放风口开的小一点,目的不是为了通风,而是把棚室里面的湿气往外排一部分,降低棚内的湿度,这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这几天的天气剧烈变化,给我们棚室的果蔬栽培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只要我们通过喷施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对处在着色上糖期的果蔬通过补钙防止出现裂果、裂瓜,同时做好病害的预防和防治,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不利天气对我们棚室里面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受到污染的水体中, 凤眼莲迅速繁殖, 形成单一、 致密的草垫, 使得水体的透射光明显下降, 从而使水体中的浮游植物、 沉水植物以及藻类光合作用受到限制,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 水体中的动植物消耗大量氧气, 使得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凤眼莲的生长繁殖, 使得水体中腐殖质增加, pH 值下降,水体颜色也会发生改变。由于凤眼莲生物量的增加, 致密的草垫使得水流速度下降, 河底没有降解的植物碎屑增加, 逐渐在水体中淤积, 导致河床抬升。水体理化因子的改变, 特别是水体中含氧量的下降, 水下植物以及动物繁殖场所的减少,会导致水体动物多样性的下降。但是,Masifwa等通过对乌干达维多利亚湖凤眼莲群落与靠近岸边的莎草群落的比较发现,水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从靠近凤眼莲群落的开阔水面到靠近岸边的莎草群落不断下降,认为凤眼莲增加了开阔水面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他还建立了岸边凤眼莲种群生长的最适宽度模型, 试图增加水生动物的多样性。Bailey和Litterick认为, 当凤眼莲密度较低的时候, 可能增加水生动物多样性, 但是当凤眼莲密度增加的时候, 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就会下降。

凤眼莲在水体中的密集生长, 水体透光量严重不足, 常使得沉水水生植物减少, 但由于其多年大量沉积, 河床淤泥加深, 挺水水生植物如芦苇、 野茭白等大量增加。同时,这些挺水植物又可以阻挡凤眼莲的飘移, 使得凤眼莲大量定居, 并迅速繁殖生长,两者相得益彰, 大大影响了河流景观, 堵塞了河道

由于凤眼莲的入侵, 改变了当地河流生态系统的固有食物链结构, 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在非洲的一些河流、 湖泊中, 靠河岸植被和开阔的水面有充足的氧气和丰富的食物, 是许多鱼类繁殖、 生长、 以及庇护的场所,但是由于凤眼莲的入侵, 常常阻挡鱼类的洄游, 进而影响了鱼类的繁殖、 取食、 以及幼鱼的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90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