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集的宣传 2.质量为重 3.合理的价格,注重性价比 4.诚信经营
茶叶茶具营销创新方面经营者可以参考以上,开店前期就要做好宣传,提前为新店聚人气,渠道有很多如微博、微信以及贴吧等网络新媒体,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打理。质量不管是新店还是老店,茶叶品质是营销的基础。好品质茶叶才能吸引更多回头客,赢得口碑,打开市场。很多人在初期采取薄利多销的促销手段,让消费者认识品牌。但茶叶店经营目的还是在于盈利,这只是短期内的优惠价格,待活动结束即将恢复原先制定好的原价。茶叶经营重在诚信。诚信不单单代表茶叶品质需经得起考验,更包括了不夸大宣传用语,对消费者负责,按照承诺办事,不拖欠员工工资等来树立良好的茶叶形象。
为推动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9月22日至24日,寿宁高山茶第五届制茶能手赛在寿宁县清源乡举行。
本次竞赛分为白茶加工理论考试、现场实操、成品审评三个环节。来自寿宁多家SC认证茶企的42名制茶能手围绕寿宁县制茶能手的荣誉展开角逐。来自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多位专家组成评审组,共同见证寿宁制茶能手诞生。
活动现场,制茶师分别领到5斤福鼎大豪茶青。这些茶青或放到日光下,或置于厂房内的自然通风口,或放入萎凋槽进行萎凋。经过40多个小时的自然萎凋后再放入烘干机,调整时间和温度,进行初烘制作。48小时后,鲜嫩的茶青在制茶师的手中变成了茶香四溢、沁人心脾的白茶。
此后,制茶师制成的一包包白茶被摆进了评审室,由三位评审专家进行评审。经过评外形、鉴汤色、闻香气、品滋味、看叶底等多个环节严格评审后决出优胜者。经过角逐,叶竹峰获得一等奖,吴必雄、王振东、张祖忠获得二等奖,龚其平等7人获得三等奖。这12名获奖者均被寿宁县总工会、寿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联合授予?寿宁县制茶(白茶)能手?称号。
叶竹峰是名年轻的制茶师,此次能获得一等奖离不开他平日里学习的刻苦与点滴经验的积累。2014年,他返乡创业在大安乡创办了乐心家庭农场,搞起了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和茶叶种植。2018年起,他拜中国制茶大师、 宁德市 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卢明基为师学习制茶工艺,多次在各类茶事比赛中崭露头角,是寿宁制茶师中的后起之秀。
如今在寿宁,像叶竹峰这样的年轻制茶师并不鲜见。此次参加比赛的年轻制茶师就占总人数一半左右,其中最小的制茶师年仅22岁。他们或自己创办茶企或从父辈那里接棒茶事,是寿宁发展高山名茶产业的新生代力量。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制茶能手大赛,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寿宁县茶人工匠提供在技术方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和扬长补短的平台。?寿宁县副县长周昌经表示。
据了解,寿宁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是最适宜种植高山茶的区域之一,且土壤富含硒锌保健元素,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1年,寿宁现有茶园面积16.67万亩,寿宁高山茶产量20555吨,茶产值14.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0亿。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白茶产业发展,根据茶叶市场、茶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以?白茶为突破口,红茶、绿茶等多种茶类共同发展?的产茶结构,出台促进措施,制定了《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了《寿宁县培育发展茶业龙头企业奖补办法》,从高优品种改造、制茶技艺提升、茶品类创新、茶文化提升、茶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着手促进白茶产业发展。经过努力,全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年产量达0.42万吨。
为提升制茶技艺,加快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近年来,寿宁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茶企参加省市县等各类比赛。同时,发挥名师带动作用,设立卢明基大师工作室和传习所,通过师带徒及进企业指导,推动茶叶品质提升。
?寿宁将继续鼓励制茶工匠勇于创新,积极与教科研单位开展深入合作,以科学的角度来剖析茶叶加工工艺,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并积极开展白茶加工技艺培训,使技艺由?点?向?面?横向发展,从而促进白茶加工工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使寿宁白茶在品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范世朗说。(茹捷 吴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