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叶条?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6:59:31
字号:

艾叶

什么是艾叶条?

开放分类:

植物、中医、中草药、药材、药理学

草药名:

艾叶其他名称:艾

冰台

艾蒿

医草

灸草

蕲艾

黄草

家艾

甜艾

草蓬

艾蓬

狼尾蒿子

香艾

野莲头

阿及艾

名Argy

Wormwood

Leaf

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内容介绍:

艾叶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采集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很平常的中药,随便一个中药店都有

艾条 性状 本品呈圆柱状,长20~21cm,直径1.7~1.8cm;气香,点燃后发出持久的、气特异的烟,而不熄灭。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非腺毛1~6细胞,壁有疣状突起。

纤维束棕色,壁甚厚,有的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分泌细胞类圆形,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细胞作放射状排列。

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处方 艾叶2400g 桂枝 125g 高良姜125g 广藿香50g降香 175g 香附 50g 白芷 100g 陈皮 50g 丹参 50g 生川乌75g

制法 以上十一味,艾叶碾至成艾绒,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桂枝等九味粉碎成细粉,雄 黄 末配研,过筛,混匀。先取艾绒20g ,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8cm、宽15c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散布上述粉 末8g,将棉纸两端折叠约6cm ,卷紧成条,粘合封闭,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与主治 行气血,逐寒湿。

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与用量 直射灸法,一次适量,红晕为度。

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约重30g

贮藏 密闭,防潮

艾叶目录

来源

植物形态

采集

药材

化学成分

炮制

性味

归经

功用主治

用法与用量

宜忌

选方

临床应用

功用主治

用法与用量

宜忌

选方

临床应用

草药名: 艾叶其他名称:艾 冰台 艾蒿 医草 灸草 蕲艾 黄草 家艾 甜艾 草蓬 艾蓬 狼尾蒿子 香艾 野莲头 阿及艾 陈艾

英 文 名Argy Wormwood Leaf

拉 丁 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内容介绍:

艾叶 (《本草经集注》)

[编辑本段]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9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