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使用的硅肥主要有三类:
1、熔渣硅肥(包括炉渣硅钙肥和粉煤灰硅钙肥等)是利用冶炼厂的炉渣经球磨而成的含硅肥料,含有效硅≥20%。还含有铁、锰、铜、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一些质地砂的山地土壤,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施用熔渣硅肥特别有效,一般每667米2用100千克。
2、高效硅肥(包括硅酸钾、硅酸钠)是以石英砂粉为原料和碳酸钠或碳酸钾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含有效硅50%~60%,具有含硅高、水溶性好、用量少的特点,一般每667米2用10千克。
3、含硅复混肥是在硅肥基础上配以氮磷钾肥经造粒而成的,一般适宜用在氮磷钾使用量较高的高产水稻地区。然而应该指出,硅肥也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熔渣硅肥,过多使用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硅肥作用:
1、硅进入植株体内有利于控制蒸腾,使叶片在强光和干旱条件下不至于过度萎蔫,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硅还可以促进表层细胞硅质化,增强作物茎秆的机械强度,提高抗倒状、抗病能力。
3、土壤中总硅含量较高,但可溶性的有效硅含量较低,难以被作物吸收,土壤愈酸、质地愈砂,有效硅含量愈低。
3、有的作物对硅吸收量很大,如水稻吸硅量约为氮、磷、钾吸收量总和的2倍,对硅要求较强烈,在缺硅的稻田中施用硅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硅肥
全乡现有农业机械2540台(件),总动力达到29300千瓦千。拥有水稻插秧机183台,小手扶,小四轮1554台,收割机104台,脱粒机132台,大型配套翻耙机械567台(件),建设省级农业机械化专业村1个(太平山村)。
劳动力总数11400人(其中:男劳动力6850人,女劳动力4550人),14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砖路、水泥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砖瓦房覆盖率80%,完成泥草房改造566户,整修村内街路21350延长米,绿化美化1420延长米。建立农村科技书屋7个,农民文化科技大院2个,农民文化广场2处。省级示范村1个。有13个村通往县城客运线路,农民拥有手机率达到90%,农民家用电器完备率达70%,全乡农民拥有各类小汽车240多辆。
截止到2012年,全乡有672户,1420贫困人口享受低保待遇,农民养老保险参与率达到90%,全乡新购置安全校车12台,有352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就学资助。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24430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0%,村村建起卫生所。全乡有132户特殊弱势群体得到长期救助,生产和生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到2011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624亿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8亿元,水产养殖业收入735万元,牧业收入8000万元,工业收入2580万元,劳务输出业收入8084万元,饮食、运输、服务等收入42199万元,其他收入2900万元。
乡财政收入35万元,主要来源于水产发包收入和电灌站经营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正常运转主要靠国家税改后财政转移支付,有经济来源的不多,个别村靠村集体机动地发包收入。全乡村级集体债务2726万元,债权2303万元,集体积累364万元。村与村之间不平衡,好的村象大岗子村,有积累200万元,差的村债务达到381万元。
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全乡有17户米业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有6户,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经济效益较好的万亩良田专业合作社,年加工销售能力在20万吨左右,年创产值可达1200万元。饮食服务业户18家,较好的年收入达到60万元。运输业户24家,其中客运3家,平均收入都在40万元以上。工商、修理等业户36家,收入效益都非常可观。全乡民营经济总收入在7000万元左右。
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乡在外地务工人员达到5070人,就地就业940人,出国务工12人,年可实现劳务收入9000万元,收入最高的可达8万元。
牧业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乡畜牧业养殖大户达到420户(其中:专业大户15户,标准户45户,规模户360户),养殖大户年收入最多的超过20万元。比如长江村张林有家年出栏生猪500头,近400万元。
绝大多数农民以种植业收入为主,平凤乡人均耕地多,农业人口6.7亩,近几年来,水稻效益一直很好,2011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14.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4元。
2012年,对有机水稻6000亩做如下规划:
1、实行稻豆轮作400亩。即种一年水稻,再种一年大豆,调茬轮作,培肥地力,养地增产。
2、规划水田养殖项目2300亩。其中:稻田养鱼1000亩,稻田养鸭1000亩,稻田养蟹300亩。
3、有机常规种植水稻3250亩。
4、优良水稻品种植示范区50亩。选取五优长粒香、平粳13号、通科17号、宏科8、稻花香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