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2年3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0012万元,同比增长124.5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686元。共转移劳动力7084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8455万元。
201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7846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8219元,比2013年增长13%。 据2012年3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全镇粮食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大豆、蚕豌豆、红薯、马铃薯、花生、芝麻等,年粮食产量大约在12000吨左右,其中谷物26490亩,总产量10866吨。豆类1200亩,总产量183吨。薯类2210亩,总产量357吨。境内野生草料丰富,养殖业适宜发展鸡、猪、牛等草食动物。养鸡上万羽的大户有20个,成为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年出栏生猪31000头、肉牛1300头、禽出笼300万羽。经济作物以柑橘、棉花、油菜为主。2003年棉花为10800亩,总产达到702吨。菜油15000亩,总产量达到2025吨。
2014年,全镇农业完成总产值13846万元,比2013年增长4.88%。 2014年,全镇柑橘面积18766亩,总产3.37万吨,比2013年增产42.3%,全镇柑橘总产值达4000万元,比2013年增收720万元。新扩蔬菜基地1000亩,建专业蔬菜基地500亩,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4500亩,比2013年新增1000亩,基地亩平收益达15000元。以叶家坪村为主,新栽种金银花110亩;盘山庙、塘上铺、叶家坪等村种植红高粱60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 据2012年3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易家渡镇有中小学11所,教职员工227人,在校生3690人。
据2012年3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易家渡镇中心学校,创建于1956年,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68人,在编教职工98人,其中中专职教师89人,包括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42人,目前是石门县农村中学中学生最多、规模最大的乡村中学。1998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被石门县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全镇有160个农村五保户、1079个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解决大病救助27人,发放救助资金80700元。全镇完成了349名企业退休职工视频年检工作,对辖区内33561名参合农民的信息进行核对,新农保持卡人数达13506人,完成了18983张新农保卡的发放工作,完成新增就业岗位383人。
鸡黍土地肥沃,民勤地丰,是农业大镇。主要农作物有大蒜、菠菜、玉米、棉花等。鸡黍镇大蒜屡获丰收,由于鸡黍大蒜个大、品质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硒元素,价格持续走高,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006年,鸡黍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990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6倍。鸡黍李庄利用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山药种植。李庄山药软滑细嫩,入口即化,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 金乡县鸡黍镇是享誉省内外的菠菜种植大镇,常年蒜田套种菠菜6万余亩。该镇为扶持壮大蔬菜产业,一方面在菠菜种植上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该镇张庄村拱棚菠菜种植专业村为中心,不断扩大棚菠菜种植面积,实现了大棚菠菜与露地菠菜交替上市,巧打时间差,错开上市高峰,拉长销售时间,发“早”财,卖“巧”钱;另一方面,该镇还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改良品种,使大棚芹菜、辣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逐步向名优稀特方向发展。该镇土楼村村民张宝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种了半亩大棚香椿,一冬天就卖了一万多块。该村又新发展了几家大棚香椿,已成为继大棚芹菜、白菜、辣椒等常规菜之后的又一增收亮点。
茬口选得准,间作套种出效益是鸡黍镇农民靠棚菜种植鼓足腰包的一大法宝。说起棚菜种植收益情况,该镇张庄村村民张用喜给笔者算了一比帐:年前种蒜时节,开始种大棚菠菜,年前阴历11月份菠菜就可上市,一直持续到年后2月,一亩菠菜可卖七八千块钱,接下来种白梨瓜,白梨瓜地里还可套种棉花、豆角,一亩白梨瓜可卖四、五千元,棉花、豆角每亩至少卖一两千元,这三茬下来,一亩棚不愁卖个一两万元。
网上名远扬,规模出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棚菜种植面积,尽快形成规模,这个镇从加强市场建设和宣传力度着手,建立了东李、袁庄2处菠菜批发市场,并制作了专题网页,上了国际互联网,提高了鸡黍菠菜、白梨瓜等大棚瓜菜的知名度。每逢瓜菜上市时节,一些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当村民们把刚摘好的瓜菜装上大车,远销全国,不出家门就可卖上好价钱,农民们种植棚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在鸡黍镇“大棚菠菜(芹菜)——大棚白梨瓜——大棚豆角(棉花)”等三种三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已普遍形成,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