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2:35:15
字号:

纵观五代十国的诸多帝王,以郭威之贤能明仁、英敏神武,只能屈居第二。位居五代帝王之首的正是他亲自培养的接班人——柴荣。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郭威选择柴荣一个很重要原因——柴荣“类己”,选择他,可以很好继承他的遗愿,巩固他打拼的江山。柴荣胸怀大志,富有韬略,精明强干,出类拔萃,一定能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缔造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郭威,字文仲,后周王朝的创立者,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曾经担任后汉枢密使。

十八岁后投身军旅,后来被刘知远赏识,十年追随刘知远,成为刘的重要心腹,刘知远对他高度信任并委以托孤重任。后来后汉国内发生了三镇叛乱,郭威临危受命,用了一年多时间平定藩镇叛乱。

由于平叛有功,事后论功行赏,郭威居功至伟,刘承祐在枢密使、同平章事之外又给他加检校太师兼侍中,还赐给郭威玉带一条,以示恩宠。

由于郭威太过抢戏,又惯于收买人心,皇二代刘承祐自然心有不甘,朝政也被郭威、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把持,而他偏偏又想独揽大权,建立一番作为。这种境况自然令他十分不满,于是开始酝酿将这帮所谓顾命大臣一网打尽。

九五〇年十一月十三日,刘承祐使出雷霆手段,将在京的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全部诛杀,夷灭三族。郭威一家数十口在汴京悉数被杀,包括柴荣的妻儿。这就是郭威选择柴荣的第二个原因,他的家族已经被刘承祐灭光了,原来他有两个儿子,现在他没有儿子了。

九五一年正月,皇太后发布了禅位诏书,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广顺,建国号为周,后周代汉。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日,周太祖郭威驾崩,终年五十一岁。四天后,柴荣奉遗诏继位,是为周世宗。

再来说说柴荣的成长经历和个人性格特点,为啥让郭威选中他?

柴荣,字君贵,五代十国最杰出的皇帝,最优秀的政治家。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气质,既精明强干,又老成持重,既宽容大度,又坚决果断。

九二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柴荣出生在邢州龙冈(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的柴家庄。

柴荣的父亲叫柴守礼。柴氏在邢州是名门望族,地主世家。柴荣能有当皇帝的机会,得益于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柴守礼有个妹妹(也就是柴荣的姑姑),少女时入宫当了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死后,他的嫔妃被遣散。柴荣爷爷奶奶接女儿回家,不巧遇到暴风雨,一家人被迫滞留旅店。

住店期间,柴姑娘偶然碰到一个衣不蔽体、不修边幅的军校,只看了对方一眼,她就决定嫁给对方。柴荣姑姑的父母强烈反对!可柴姑娘很有主见,她非嫁不可。老两口拗不过女儿,只好答应这门婚事,两个年轻人直接在旅店成了婚。

这桩婚姻并不被人看好,男方只是一个低级军校,没有地位,没有财富,还喜欢逞勇斗狠,打架斗殴。但柴姑娘还是坚信自己的眼光,这个落魄汉子将来必有发达之日。这个军校就是郭威。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柴荣在童年时就跟随姑姑柴氏生活,是个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很受姑姑姑父的喜欢,正巧郭威和柴氏婚后多年无子,干脆就把柴荣收为养子,从此改叫郭荣。

年轻时的郭威讲义气,好饮酒赌博,不拘小节,不会理财,日子过得很拮据,家庭生活的担子就落到了年轻的柴荣身上。

柴荣十分聪明,也很勤奋,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努力挑着这副担子,悉心计划着家庭用度,为了贴补家用,他甚至不远千里和商人一起到江陵贩卖茶叶。

柴荣就这样在勤勉的工作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史书记载他“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年纪轻轻就承担生活重担,培养了他果敢、独立和敢于担当的性格特质;外出贩茶经商的历练让他熟悉了人情世故,社会百态。最重要的是,柴荣能经常深入民间和底层,了解百姓疾苦和时政利弊,这对他治国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二代永远不可能拥有的。

付出总有回报,多年后的郭威成了朝廷的高级干部,他让这位养子追随自己,始终未离左右。郭威率兵讨伐三镇叛乱时,柴荣随军征战,参赞军务;郭威镇守邺都时,柴荣随之前往,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是郭威最器重、最信任的亲信。

郭威登基后,把柴荣调到了离汴京更近的澶州,任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他想让柴荣在地方上好好锻炼一下,以便将来委以重任,托以大业。

镇守澶州期间,柴荣一抓政事,切实转变作风,勤于政事,为政清肃;二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盗不犯境,路不拾遗;三抓城市建设,亲自设计,规划布局,整修设施,拓宽街道,短短一年就使得澶州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形象提升几个档次,个人威望跟着直线上升。柴荣用实际成绩证明,自己完全能够独当一面。

九五三年正月,郭威将柴荣召入汴京。三月,授开封府尹兼功德使、封晋王。五代时期,凡宗室封王且任开封府尹者基本就是皇储人选,柴荣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就此确定下来。

九五四年一月,郭威加柴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牢牢掌控了大周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不久,郭威驾崩,柴荣受遗诏于灵前继位,是为周世宗。

郭威选择柴荣,柴荣的优势有哪些?归纳一下

第一个优势:柴荣的身份和感情

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有三人:柴荣(郭威养子),张永德(郭威女婿),李重进(郭威外甥)。选择柴荣,柴荣是改姓归宗,正式从柴家过继给郭家当儿子的。

从礼法和名分上说,他的父亲是郭威不是柴守礼,而且他打小就跟郭威生活,很受郭威喜欢,光凭姓郭和感情这两点,什么李外甥、张女婿就成了外人。从小在郭威身边长大。虽然没有血缘,但几十年的亲情很浓厚。

当然,也有妻子柴氏的功劳,郭威很看重柴氏,如果没有她的坚定支持,说不定没有郭威的日后显赫。所谓“爱屋及乌”,郭威当然偏向养子柴荣。

第二点优势是能力和素质。

论行军打仗,三人都是好手,论英勇智谋,三人不分轩轾,但柴荣的治国理政能力胜出太多,他比李重进和张永德更像一个政治家,更适合做皇帝。

在郭威心中,柴荣是最佳继承人,所以他自从建后周就开始栽培柴荣做皇储,后来更是接连拔掉王峻、王殷两个权臣,为柴荣的顺利接班扫除一切障碍。

郭威临终前亲自召见了柴荣和李重进,他命李重进向柴荣行君臣之礼,这是明确表示柴荣是铁板钉钉的皇位继承人,相当于逼着李重进当面宣誓臣服于新皇帝。

柴荣继位后对李重进、张永德安抚笼络,加以重用,两人很快被提拔为禁军两大主力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也算是对他们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后周世宗柴荣(1) 文 / 翔锋

近日闲翻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深感李唐皇朝之后的五代十国(907—960)朝代更迭之频、战火燎燃之众、官府虐民之甚、百姓流离之苦,仅次于西晋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十六国时期,堪称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小分裂时代。在这短短五十四年间,梁、唐、晋、汉、周此伏彼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平均每个朝代的存在时间不足十一年,后汉更不足五年;中原大地周边又政权纷起: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合计十国——“五代十国”由是得名。真是兵强马壮者即可为王为帝啊!

闭卷叹息之余,独对后周一朝的世宗柴荣深表可惜,杜工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语不禁脱口而出。继而作此文,以志感喟。

一、身世及家人

周世宗郭荣(921-959),本姓柴,后世人多称其名为“柴荣”,吾亦以“柴荣”称之。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公元954—959年在位,期间不足六年。

封建社会的皇帝及诸王公大臣的继承制度通常都是父子相传、兄终及弟的世袭制,但在五代时期,这种儒家继承大法屡遭破坏:后唐明宗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不知道他原本的姓氏来历;后唐废帝李从珂,本姓王;如今的后周世宗又本姓柴。或者,这张现象就是当时的“潮流”吧。另外,由于武将拥兵作反,其家属往往被当局诛杀殆尽,所以只能以养子为嗣了。

要介绍柴荣的身世来历,得先讲讲郭威和当时历史舞台的状况。

后周王朝的开国皇帝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人。其父郭简事后晋为顺州刺史,被刘仁恭杀害。郭威年少则失去了父爱,依靠潞州人常氏扯养长大(一说郭威本姓常,父卒,母亲改嫁郭氏,遂冒姓郭)。郭威十八岁就应募从军,有勇力,“为人负气,好使酒”(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太祖》),颇受长官的赏识。他有一则故事,相信是《水浒全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原型:郭威曾在街头闲逛,见市集上有一个屠夫,经常以勇力震慑、欺压顾客,他决定教训教训这个屠夫。于是,乘酒醉之际,他叫唤屠夫操刀割肉卖给他,“割不如法,斥之”(恰似鲁提辖),屠夫被他惹得火起,挽起自己的衣服,露出一个大肚子,对郭威说:“你够胆量,敢杀我吗?”郭威马上冲上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郭威却不以为然,神色自若——我再次觉得鲁提辖的前世极有可能就是郭威。

后来,他先后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为将。天福十二年(947年),郭威协助刘知远建立后汉,被封为枢密副使。刘知远死后,子刘承裕即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升官为枢密使。继而他领兵平定了河中(山西永济县西)等三镇的叛乱。刘承裕派他到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镇守,再杀死朝中大臣史弘肇、王章等人,又令人前往邺都诛杀郭威。为求自保,郭威起兵作反,刘承裕将他留在京师开封的家属统统杀掉。郭威兵马逼近开封时,中央禁军溃散,刘承裕被部下所杀。郭威入京后,召刘知远的侄子徐州节度使刘赟——即后来北汉王国创立者刘崇的儿子入京即位。刘赟还没有赶到,河北来报辽兵入侵,郭威率军北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军士裂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拥立他为帝——后来的赵匡胤学到了这项本领。郭威回师开封,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与先前的北周相区别),改元广顺,定都开封。刘赟则被“拥郭派”在路上杀害。

郭威还没有从军发迹之时,娶了同乡女子柴氏为妻。柴氏无子,她哥哥柴守礼的儿子柴荣自幼在他家长大,“以谨厚见爱”(《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二?世宗》),郭威就将他收为养子。柴荣于唐天佑十八年(即为后梁元德元年——公元921年,其实这一年唐朝已亡,不知道为什么还以唐年号为朔)九月二十四日生,郭威当时“家道沦落”,“以庶事委之”。柴荣“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

随着郭威的身份和官位的节节攀升,柴荣也逐渐长大。成年后,“器貌英奇,善骑射”,并且“略通书史黄老(道家学说——笔者注)”(均见《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二?世宗》),性格稳重沉默,不好言语。他曾经跟随大商人颉跌氏到江陵一带贩卖茶叶,对当时的社会积弊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他为帝后的施政有帮助。

948年,郭威被隐帝刘承裕任命为枢密使,柴荣则为左监门卫大将军,累迁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950年,郭威起兵南逼开封,他留守邺都。郭威在951年称帝,委任柴荣为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的枢密使王凌忌恨他,对柴荣有心排斥。柴荣入京朝贺皇帝郭威时,由于王凌从中作梗,因此,他无法留在京师任职、居住,只好又回到澶州。镇守澶州期间,柴荣“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当时,澶州街道狭小,桥梁毁坏严重,甚至官员办公的府衙也残破不堪,柴荣即命人“广其街肆,增其廨宇,吏民赖之”(《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此外,他很注重任用懂得法律,依法办事的官员。比如后来入宋后,数有政声的王赞,柴荣对他“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旧五代史》清?邵晋涵引注《宋史?王赞传》)的作风很满意,大力提拔。直至王凌因骄横被郭威处死后,柴荣得以出任开封府尹,并进封为晋王,成为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的有为王子。

因为郭威兴兵时,留在开封的家属都被处死了,他的子侄无一幸免,所以,郭威弥留之际,命开封府尹柴荣判内外兵马事,统领全国军队。他的老部下牙校曹翰私自离开任所澶州,前往开封进献密计,他说:“王为冢嗣,不侍医药,何以副天下望?”(《旧五代史》清?邵晋涵引注《隆平集》)柴荣立时省悟,入侍宫中。他对曹翰的报答是:总裁开封府(及时向权力中心靠拢,曹翰这招的确厉害,为官的不可不学)。郭威死后,“秘不发丧”,三天后,“发丧”,柴荣在大行皇帝郭威的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后周世宗,随即任命魏仁浦为枢密副使。

之所以“秘不发丧”是给晋王柴荣一定的时间来控制朝野,稳定局势,拉拢大臣,对新旧臣子进行权力、官位的安排和分配。我们看到历朝历代皇帝之位交替之时,往往“秘不发丧”,新帝一立,马上委任几名亲信为辅臣,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却也是稳定人心,控制全局的必要手段。

这时,我们得来环视一下后周的近邻——北汉政权。

郭威兵向开封,后汉隐帝刘承裕被杀,远在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北京留守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身为隐帝叔父,怎会坐视不理?郭威虽然有谋朝篡位之心,也不可不防。及至见“汉大臣不即推尊之,故未敢即立”(《新五代史?东汉世家第十》),于是他假惺惺地向太后请示,建议拥立刘崇的儿子徐州节度使刘赟为帝,并派遣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五代宰相”冯道前往迎接刘赟入京。素来与郭威不和的刘崇早在其兄刘知远死后就听从他的智囊郑珙的建议,终止向朝廷缴纳赋税,大力招收豪杰勇士,拥兵自雄了。及至郭威“谋杀”隐帝,于是准备攻击郭威。可是,接着又传出郭威拥立其子刘赟为帝,刘崇止不住心头大喜,说:“我的儿子做皇帝了,还有什么好担忧的!”随后派出使臣,前往开封。郭威表态:他不会做天子。刘崇大喜,他的部属李骧警告他不可相信郭威,建议刘崇“以兵下太行,控孟津以俟变”(《新五代史?东汉世家第十》),等到刘赟真的做了皇帝,才罢兵也不迟。刘崇大骂李骧是“腐儒”,竟然诛灭李骧及其妻子。

开封的郭威积聚好力量后,南面称帝,建立后周,“拥郭派”马上斩杀刘赟。得到消息的刘崇大恸,为李骧修建祠庙,表彰他的忠贞。然后自称皇帝,以汉为国号,是为后汉。他派郑珙出使契丹(其后改国号为“辽”),自称侄皇帝,请求借兵攻击后周。郑珙在契丹因酒醉死,契丹也发生了叛乱,故此,刘崇的借兵计划一直延迟到契丹耶律述律即位后才得以实现。

号称“睡王”的耶律述律派部将萧禹厥率兵五万前来相助。刘崇得到援兵,马上攻击后周边境晋州城,被后周大将王峻所败。当年天气严寒,刘崇的军马被冻死过半。后来,又出兵攻击府州,然而被后周兵马所败,刘崇只好等待机会了。

如今,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机会终于到来了!郭威刚死,柴荣刚立,刘崇认为机不可失,打算重演“石敬瑭灭后唐”的故事:他派人到契丹求得契丹兵团五万人,另又有臣服于契丹的奚兵团五万多人,这支救援部队共十万!而他的三万主力部队则在外族兵团的协助下,急进北周——似乎有点儿“狐假虎威”了!

刚刚上台的柴荣究竟如何应付这一场“灾难”呢?他的皇权能否得以确立?请参阅稍后《后周世宗柴荣(2)》。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7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