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是台湾近几年最热门的茶品,在市面上常见许多茶冠上高山茶的名号,如高山乌龙茶、高山金萱茶、阿里山高山茶等。许多刚入门的茶友会以为高山茶是专指某些地方所生产的茗茶,就如同台北的文山包种茶、鹿谷的冻顶乌龙茶,但其实「高山茶」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并非专指否一地所制作的茶叶。 高山茶以海拔高度定义高山茶,是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但在高度上,虽有人以海拔800公尺开始算起,但大体而言仍以生长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称为高山茶。从产区海拔800公尺的冻顶乌龙茶到海拔2600公尺的大禹岭茶,都有人归类为高山茶。
高山茶会受到欢迎主要的因素,除了行销人员的推广,还要归功於台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台湾现有的高山茶园多是原本的林地竹地开垦而来,多年的有机质堆积使得地力雄厚,能够提供充足的养份,成为植茶的最佳地点。此外高山植茶还有下列两项优势,一是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导致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二是由於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後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过於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的优点。高山茶生产上的困难处,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种茶与制茶的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须现地现做,而高山地区午後经常性的起雾环境,时常影响後制茶叶的成功率,所以顶级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脸色,这些都是高山茶制作上需要克服之处。
高山茶属于乌龙茶,不是红茶也不是绿茶。
高山茶是对产自海拔较高的山区的茶的通称。有高山,能产茶的地方,都可以有高山茶。海拔高度,目前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高山茶。高山茶富有高山气味,通常认为是高品质茶叶的象征。
高山茶并非专指某地生产的茶叶,而仅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台湾以海拔2600米为上限。高山茶富有高山气味,通常认为是高品质茶叶的象征。茶谚:“高山出好茶。”
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
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扩展资料
高山茶是指由1980年后陆续开辟出来的茶区,即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所生产的半球型包种茶(市面上俗称乌龙茶)。现今主要产地为台湾省南投信义乡、仁爱乡、和嘉义番路乡、竹崎乡内海拔1000~1300米的新兴茶区;而梨山、翠峰、庐山、玉山、阿里山、杉山溪亦有生产。
由于高山气候冷凉,早晚皆可被云雾笼罩,且平均日照短,可降低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并提高茶叶中所含的茶,
胺酸及可溶氮等以人体有益的万分;且高山茶外观为球状卷曲、呈青褐色,泡出的茶汤为金**,加上清新的香气及韵味十足,滋味甘醇与耐冲泡的特性,使高山茶相当受到大家喜爱。
搜狗百科-高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