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是桂花中的一种,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被褐色短茸毛,全株有芳香气。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或近广披针形,全缘,三出脉于下面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圆锥花序被短柔毛;花少,两性,黄绿色;花托肉质。浆果椭圆形,熟时黑紫色。
扩展资料:
1、生态环境
(1)生于常绿阔叶林中。
(2)生长于疏林中有阳光处。
(3)生于山谷、山坡林中。
(4)生长于山区的斜坡、山林中。
2、种植方法
应选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阴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选在通风、排水良好且温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阴环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确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碱土。盆栽桂子盆土的配比是腐叶土2份、园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饼肥2份,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上盆或换盆,可于春季萌芽前进行。
3、光照温度
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应冬季搬入室内,置于阳光充足处,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阳光,室温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过10℃。翌年4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风向阳处养护,待稳定生长后再逐渐移至通风向阳或半阴的环境,然后进行正常管理。生长期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
4、浇水施肥
地栽前,树穴内应先搀入草本灰及有机肥料,栽后浇1次透水。新技发出前保持土壤湿润,切勿浇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钾肥,使花繁叶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机肥,以腐熟的饼肥、厩肥为主。
忌浓肥,尤其忌入粪尿。盆栽桂子在北方冬季应入低温温室,在室内注意通风透光,少浇水。4月出房后,可适当增加水量,生长旺季可浇适量的淡肥水,花开季节肥水可略浓些。
百度百科-桂子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腊梅柴、滑叶树、山姜子。落叶小乔木,高3~7米。花枝细长。叶簇聚于枝端,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初有绢丝状短柔毛,后渐变为平滑;叶柄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朵花组成,具短梗;花先于叶开放;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花梗细小,长1~1.5厘米,有绢丝状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全内向,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10毫米;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基本资料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MùJiānɡZǐ
英文名:FruitofPungentLitse,FruitofFourflowerLitse,PungentLitse
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tseaeuosmaW.W.Smith2.LitseamollisHemsl.[LitseamollifoliaChun]3.Litseapungens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末采摘,阴干。
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止痛;燥湿健脾消食;解毒消肿。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
编辑本段概述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湿润处。
2.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常绿阔叶林缘或次生阔叶林中。
3.生于溪旁和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等地。
3.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类圆球形,直径4-5mm。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表面暗棕褐色。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富油性。气蓄谋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粉每次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注意:热证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